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沃罗夫斯基

瓦茨拉夫·瓦茨拉沃维奇·沃罗夫斯基

(Вацлав Вацлавович Воровский,1871年10月27日-1923年5月10日)


  苏俄革命家、文学评论家、外交家。与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并称为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先驱。
  1871年10月27日生于俄国莫斯科,双亲是波兰人。1890年参加大学生革命小组,1894年加入莫斯科工人协会。1897年被捕,1899年被判流放三年,在流放期间开始文学活动。1902年赴国外,就读于慕尼黑综合技术学校。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后,属于布尔什维克派,为列宁的《火星报》撰稿(列宁称其为“主要的布尔什维克作家”之一)。1904年赴敖德萨组建南方局。1905年后参加《前进报》、《无产者报》等布尔什维克报刊的编辑工作。1912年回国参加地下党工作,并从事于文学活动(卢那察尔斯基曾说:十月革命前,我们文学批评所创造出的巨大珍品应“归功于普列汉诺夫和沃罗夫斯基”)。先后两次被捕,被判流放。1915年赴斯德哥尔摩的国外局工作。俄国十月革命后负责外交工作,先后任北欧诸国及意大利等国大使,曾代表苏俄出席热那亚会议和洛桑会议。1923年5月10日晚,在出席洛桑会议期间遭白匪暗杀身亡。

【参考】托洛茨基《沃罗夫斯基》(收录于《肖像集》)


论马·高尔基(1902年)
“黑暗王国”里的分崩离析(约1903年)
夏娃和江孔达——文学的比较(约1903-04年)
是结束的时候了(1905年1月4日)
多余的人(1905年)
“忐忑不安的人”和“盯住不放的人”(1906年)
《一个古老城堡的传说》——文学漫评(1907年4月1日)
父与子(1908年3月23日)
论现代派的“资产阶级性”(1908年5月10-11日)
纪念“激烈的维萨里昂”(1908年5月27日)
德·伊·皮萨烈夫——逝世四十周年纪念(1908年7月4日-5日)
社会活动家伊·谢·屠格涅夫(1908年8月23日)
阿·尼·普列谢耶夫——为纪念他逝世十五周年而作(1908年9月26日)
“真理”还是“谎言”?(1908年10月12日)
战后之夜(1908年)
人道之子(1909年5月14日)
叛逆精神(1909年9月13日)
阿列克谢·瓦西里耶维奇·柯里佐夫(1909年10月4日)
巴扎罗夫和萨宁——两个虚无主义者(1909年)
安·巴·契诃夫(1910年1月17日)
列昂尼德·安德烈耶夫(1910年)
马克西姆·高尔基(1910年)
亚·伊·库普林(1910年)
两个母亲(1911年1月6日)
再论高尔基(1911年2月)
维·格·别林斯基(1911年6月5日)
伊·亚·蒲宁(1911年)
约瑟夫·伊格纳蒂·克拉舍夫斯基(1912年3月6日)
波莱斯拉夫·普鲁斯(1912年5月8日)
圈里和圈外——谈女性的心情(1912年)
尼·亚·杜勃罗留波夫(1912年)
赫尔岑是社会主义者吗?(1920年)
自传(1920年)
弗·伊·乌里扬诺夫—列宁(19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