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沃罗夫斯基

波莱斯拉夫·普鲁斯

沃罗夫斯基

(1912年5月8日)


  〔说明〕本文初次发表在1912年5月8日《敖德萨新闻报》上,署名:巴·奥尔洛夫斯基。


  1864年以后进入社会舞台的波兰名作家之一,亚历山大·格洛瓦茨基也逝世了,这个名字比他的笔名波莱斯拉夫·普鲁斯更为大家所熟知。

  起义被压平以后,小贵族分子在生活和文学中所占的整个优势也随之消失,资本主义工业在波兰开始迅猛地发展起来。一方面,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了大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它又产生了产业无产阶级。与此同时,在波兰社会的思想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学说,如喧嚣尘上的“创造性活动”、“有组织劳动”的号召抛弃了不久以前的各种幻想,而在这同时城市里出现了社会主义宣传,农村出现了“民粹主义”。

  在这种斗争中,波莱斯拉夫·普鲁斯采取了某种不彻底的中间立场。他本人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无产者,但他一生始终是“小人物”的支持者和保护人。同时他又是那些左的政治派别的敌人,他只关心提高群众的经济地位和道义精神。他以极大的精力来反对“红色分子”,认为他们的活动和资本一样,是一种灾祸,甚至比资本的压迫更厉害。

  亚历山大·格洛瓦茨基生于1847年8月8日,因此,他现在大约六十五岁。他还在学生时代就醉心于文学。可是他在中学毕业之后,却考进了前华沙总校(大学)数学系。他在这儿只呆了两年,就只好离开了,因为他无法生活下去。从此开始了他的艰苦的作家生活,起初他在一些杂志社工作,但不知为什么,他很消极疲塌,不愿跟编辑部的人们往还。后来他开始写短篇故事和中篇小说,主要写的是小人物——小手工业者、仆人、工人的日常生活。在这些早期作品中,有不少伤感的色彩和悲欢离合的情节(如《宫殿和茅屋》),不过它们都没有获得特别的成功。

  波·普鲁斯因1886年问世的中篇小说《前哨》(Placowka)而成名。他在小说里描写了一个波兰农民的痛苦遭遇,他为自己的一小块土地而同德国殖民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那正是俾斯麦推行反对波兰政策的时代,所以这个主题能为人们所欢迎。不过,这部中篇小说引起人们对他才华的重视,倒不是由于这个原因。对那个不由自主地走上民族斗争“前哨”的农民生活的淋漓尽致的描写,作者对这个殉难者的亲切同情,攫人心灵的生动的故事——这一切才使这部中篇小说成了波·普鲁斯的杰作。

  评论界对《傀儡》这个由三部分组成的长篇小说的反应并不怎么好。诚然,这部情节和结局都很复杂的长篇巨制的体裁,并不适合普鲁斯那种质朴无华的资票。《傀儡》中有许多才华横溢的场面、许多成功的典型,并且逼真地抓住了时代的特征——资产阶级世界观同贵族风习的残余的冲突,但是整个说来,这部小说毕竟还是显得松懈无力。

  波莱斯拉夫·普鲁斯还写过两部大型的中篇小说,一部是以古代埃及生活为题的《法老》,一部是描写现实生活中“被解放了的人们”,但是,它们也有同样的缺点。他最拿手的、最适合于他的才华的,还是小巧的短篇小说这种形式。在这方面,他能够用细腻、含蓄和热情的笔触刻画出各种小人物的典型和命运、他们的痛苦和灾难、他们小小的欢乐和毫无出路的贫困。这些情节简单的短篇小说有数卷之多,这是普鲁斯对波兰文学做出的无可争议的贡献。顺便指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经译成了俄文。

  波莱斯拉夫·普鲁斯并不限于文学活动,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要是为支持小手工业者而进行的斗争。这最符合他的世界观。在小手工业者的这个日益没落的小小世界里,自发的民主主义和对一切“极端”学说的保守恐惧的心理结合在一起。

  1897年1月1日,庆祝了波莱斯拉夫·普鲁斯的文学活动二十五周年。当时波兰文学界的所有的优秀作家,包括艾利查·奥若什科娃和玛丽亚·柯诺普尼茨卡都参加了这次庆祝活动。无论是奥若什科娃或柯诺普尼茨卡现在都已经不在人间了,而今普鲁斯又去世了。他几乎是在同他有许多共同特点的奥若什科娃去世一周年的那天死去的。

(陆梅林 译)




感谢 施帕德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