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沃罗夫斯基

维·格·别林斯基

沃罗夫斯基

(1911年6月5日)


  〔说明〕本文第一次发表在1911年6月5日《黑海海港消息报》上,署名:巴维尔·奥尔洛夫。


  近日,有教养的俄国人正在纪念本国最有才华的儿女之一——维萨里昂·格利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的百年诞辰[1]。然而有权利、有责任来颂扬纪念这位杰出人物的,决非仅仅只限于有教养的人。也许千千万万无知无识的穷人,包括工人,对他更为怀念。因为无论就他的出身,尤其是就他的观点和倾向而言,别林斯基都是与俄国下层人民血肉相连、心心相印的。

  别林斯基生逢那样一个时代,当时受教育,获知识,担负社会重任的机会,完全由贵族特权阶层所独占,简直成了它垄断的权利。唯一有权、有钱也有闲来干这些事的,只有贵族和与他们密切相联的大官僚阶层。因此毫不足怪,任何一心想从事显赫的社会活动而又出身卑微的头面人物,唯有使自己“贵族化”,换句话说,靠功业、官级和勋章开路而跻身于统治阶级。那是个残酷无情的时代:要么成为贵族,生活的主人,要么就无路可走。

  就在这样一种艰难的时世下,别林斯基却居然成为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人物之一,而同时依然保持着他的平民的社会地位和世界观。

  什么叫平民呢?在贵族社会,一个人只要属于特权阶层,就不仅有权有势,而且也会有钱,因此,根本不必要去为工资干活,而且那样也会被认为是有失身份的,在这样的社会里,靠文字工作谋生的平民是有知识的无产者。也像今天的产业工人一样,无产者知识分子一无所有,只有劳动力,他只能把它出卖给各种雇主,以便勉强糊口。在短短的一生中曾写了十二大卷著作[2]的别林斯基,生前几近赤贫,死时也身后萧条,正如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样,在劳苦终生之后,撒手离世时常常没有给妻儿留下半块面包。

  同样的处境就会产生同样的思想。因此毫不奇怪,无产者别林斯基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正和今天世界各地的千百万无产者一样。的确,那时即使在西欧,工人运动也还处于幼稚状态,它的理论还纠缠在所谓乌托邦空想的迷雾下。正是这种通常所称的“空想社会主义”,吸引了别林斯基那如饥似渴的思想。不要忘记,当时还是在上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农奴制统治下的俄国。

  然而尽管别林斯基那无产者的灵魂能十分敏锐地感触到欧洲劳苦大众那颗巨大的心脏的搏动,但无论如何他总还是生活在农奴制改革前的俄国,他那时所能够交往的优秀人物,也都是世袭的贵族。就连别林斯基那几个思想最激进的朋友,例如赫尔岑和巴枯宁,也是豪门世家出身。他与这些贵族朋友的关系究竟如何呢?要弄清这一点,必须探讨一下问题的两个方面。

  别林斯基与一班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个人关系是亲密而友好的。在思想领域他的许多朋友都与他并肩前行,在许多见解上都跟他一致,也许只在个别地方才能觉察出他们是属于不同思想气质的人。加以当时不论是别林斯基也好,他的朋友们也好,实际行动几近于零,除了处在书刊检查机关淫威下的杂志编辑工作和友好的辩论以外,简直寸步难行。因此,要弄清别林斯基及其贵族朋友之间的差异,只能通过精心研究他的作品。

  在生活中,这些差异直到很久以后才显示出来。当别林斯基早已去世后,一个新的时代来到了,继个别的平民之后,成群没有高贵门第的农民子弟、小市民、小公务员和农村小教士们,大批闯入了俄国的社会生活。他们在社会上既无声名,也无产业;他们的全部财产只是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对人民的爱,以及用自己的双手来实现这种美好未来的热望。这些平民占据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过去的贵族知识分子排挤出去。他们占有了科学、艺术、文学,到处盖上了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印记。这样一来,就显示出了别林斯基和他那些贵族朋友们的差别究竟何在了。

  别林斯基的朋友们,那些所谓的“四十年代人物”,都是有教养的、高尚的自由派人士,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优秀人物。他们严厉谴责当时的社会制度,要求取消农奴制,向往宪法,醉心西欧的自由体制。不过他们的否定还是很不彻底的,局部的,表面的东西。因为无论就他们的思想和愿望来说,实际上抱的还是有产阶级的观点。他们否定的只是当时的政体和某些社会生活现象(主要是农奴制),对于那些最主要的社会基础——财产上的不平等,一些阶级对另一些阶级的剥削,私有制等等,——他们还加以保存甚至还加以巩固。总而言之,别林斯基的那些自由派朋友们是站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立场上来批判贵族社会的。

  而别林斯基却不是停留在这一点上。他的抗议更进一步。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是从纯粹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自然,在当时尚不成熟的经济关系下,别林斯基不可能在实践中阐明自己的社会观点。它们只能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然而这些观点却得到了别林斯基的继承者、六十年代的活动家杜勃罗留波夫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很好理解和重视。他们最先确定了别林斯基与“匿名的俄罗斯”、与热爱人民的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精神上的血缘关系,证明别林斯基跟那些四十年代的贵族人士只有表面的联系,在内心上他实在是贯串六十至八十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那次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运动的前驱。

  当然,由于没有浩大的群众运动,别林斯基注定只能扮演一个空想主义者的角色。但这位伟大批评家的某些无法避免的错误,对于现在的无产阶级读者来说是不难分析的,他的著作仍然新鲜引人,而他那些同时代人的评论著作,却早已成了历史的陈迹。

(吴均燮 译)





注释

[1] 为了与温格罗夫规定的日期1811年6月1日一致,在1911年6月初庆祝了别林斯基诞辰一百周年。别林斯基的准确诞生日期是1811年5月30日。

[2] 沃罗夫斯基指的是当时温格罗夫正着手编辑出版的十二卷本《别林斯基文集》



感谢 施帕德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