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美〕威廉·福斯特 -> 三个国际的历史(1955)

第三十六章 赤色工会国际(一九二一年)


在战时与和平时期的工会国际联合会
赤色工会国际的建立
赤色工会国际的纲领
赤色工会国际纲领的制定
新的革命的工会运动


  第二国际的右派和中派的领袖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叛乱行为导致工人阶级队伍的根本分裂,不仅影响了工人的政党,并且影响了他们的工会组织。工人运动的每一个方面都由于机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而受到打击。工人运动分裂的最后的结果就是在一九二一年七月三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代表大会上成立了赤色工会国际。

在战时与和平时期的工会国际联合会


  工会国际联合会在一九一三年已大体形成,它是从以前的全国工会中心的国际书记处产生的,书记为卡尔·列金,总部设在柏林。工会国际联合会在战时却被社会党领袖解散了。更加狡猾的列金声称战争不是工人所引起的,并和其他国家的各种中心保持一个时期的通信往来。这一点使极端沙文主义的法国工会领袖里昂·石乌(一八七九——一九五四)感到厌烦,他自己就和列金断绝了通信关系。因此,到一九一五年五月,国际工会的中心就有三个——柏林、阿姆斯特丹、巴黎[1]
  在战争时期,许多国家的职工会发展很快。首先是因为对劳力的惊人的需要为出卖劳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并且因为资本家努力使工会支持战事,因而不可能阻止工人组织的发展。在战后暴风雨般的时代,在有些已达到革命斗争时期的国家中,工会的发展更为迅速。据罗尔文估计,全世界工会的会员人数从一九一三年的一千五百万发展到一九二〇年的四千五百万人[2]。在这期间,主要国家工会会员人数发展情况大致如下:德国从二百二十五万人发展到八百万人;英国从四百五十万人到六百五十万人;美国从二百五十万人到四百万人;法国从五十万人到二百万人;意大利从四十万人到二百万人;苏俄从一百五十万人(一九一七年初)发展到四百五十万人。
  工人对于国际性工会组织的要求是很迫切的,战争一停止,左右两派立即采取步骤为此而努力。一九一九年七月右派和中派在阿姆斯特丹举行工会代表会议,出席会议者有十四个国家的代表。职工会国际联合会重新组织起来,据官方统计,拥有会员二千三百六十六万二千人。这次职工会国际联合会设立书记处以代替卡尔·列金的领导。书记处的成员有芬曼、奥德吉斯特(比利时和荷兰的代表),主席是阿普列顿(英国),里昂·石乌(法国)和塞穆尔·刚普尔斯(美国)为副主席[3]。德国及其同盟国的所谓“敌人”的工会均有序参加,但他们都完全从领导机构中排斥出去。苏俄职工会拒绝出席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
  同时,社会民主党的工会领袖们,以刚普尔斯为首,正在计划使他们成为在凡尔赛产生的帝国主义的国际联盟的一部分。刚普尔斯是美国政府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在一九一九年一月成为和会的国际劳工立法委员会主席。因此通过了所谓的劳工条例,这是以美国劳工联合会的劳工建设纲领为基础的[4]。这个纲领号召建立世界“劳工议会”;但国际联盟的条例并不如此,它规定成立国际劳工组织,是由政府、资本家和工人的代表组成的一个团体。以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永存为基础的国际劳工组织成为国际联盟正式的组成部分。此后许多年中,它一直干涉世界各地工人的阶级斗争。它到今天还存在,已合并在联合国的机构中,这是过去的国际联盟遗留下来的唯一的机构。苏联和苏维埃工会虽然自一九三五年开始就参加了国际劳工组织,但仅在近来才和该组织积极合作。
  凡尔赛和约签订不久,工会国际联合会在阿姆斯特丹工会代表大会上重新建立(因此称为阿姆斯特丹国际)。代表们严厉地批评出席大会的刚普尔斯以横暴的态度在凡尔赛和会上出卖工人的利益。刚普尔斯公开拥护资本主义的论调以及他的缺乏像社会民主党人所具有的那种激烈的煽动性,特别使欧洲社会民主党人受到震动。大会当着刚普尔斯的面通过谴责国际联盟劳工条例的决议,争论才告平息。列金甚至控诉刚普尔斯为老板的代理人。虽然如此,大会决定参加国际劳工组织[5]
  国际劳工组织于一九一九年十月在华盛顿举行首次会议。其主要决定就是同意制定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大为欢呼,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胜利。然而事实上,在战时和战后不久,八小时工作制在多数大国早已得到。因此,认可这个制度作为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个特定的要求,是资本家一种破费不多的让步,以便挫败大部分欧洲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

赤色工会国际的建立


  当劳工运动的右派正采取步骤重建职工会国际联合会的时候,左派也并不是没有积极地重新聚集其工会的力量。列宁以其敏锐之思想早已了解被修正派在战时的叛变和他们反革命态度所造成的巨大分裂,也必然会影响世界工会运动。早在一九一七年六月第三届俄国工会代表会议时已认识到需要组织一个新的工会国际,如果不是因反对苏俄的帝国主义干涉战争的发生;阻碍了所有的交通,一个已经计划好的为此目的而召开的世界工会代表大会就会在彼得格勒举行了[6]
  最初共产国际和它以前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一样,接受工会参加,但是这种实践几乎很快就放弃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切合实际的。一九二〇年七月十五日,由于欧洲各国革命的工会工作者举行代表会议的结果,工会国际委员会在莫斯科成立。它所宣布的目的是“重新组织工会运动的战斗性的国际委员会”。根据这个委员会的号召,一九二一年七月三日在莫斯科举行代表大会,出席的有全世界的工会代表二百二十人,成立了赤色工会国际。赤色工会国际当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快结束时召开了一次代表大会,正当苏俄内战已告胜利结束。
  国际委员会关于过去十个月的工作报告中列举了参加这个新的工会组织的人数如下:俄国,六百五十万人;德国,二百五十万人;意大利,三百万人;法国,五十万人;英国,五十万人;美国,五十万人;西班牙,八十万人;澳大利亚,六十万人;波兰,二十五万人——共约一千七百万人。和工会国际的合作有三种类型:直接参加的工会,同情的工会,未参加的工会中的少数派。从资本主义国家来的著名的工会工作者有曼恩(英国)、赫克尔特(德国)、罗斯墨(法国)、海伍德和福斯特(美国)、塞波托斯基(捷克斯洛伐克)。俄国杰出的老共产党员和工会工作者并对法国的工会运动具有丰富经验的洛梭夫斯基当选为总书记。
  上述资本主义国家会员数目仅仅是一个约数。赤色工会国际的力量差不多只将这些国家旧的工会中左派集团包括在内。在捷克斯洛伐克几达整个工会运动的半数,在法国与德国略少于一半。在英国的全国少数派运动,即赤色工会国际在该国支部,在各种问题上,都得到全体工会会员多数或半数以上的支持。甚至在美国和加拿大,正当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三年的暴风雨般的时代中,工会教育联盟能在三个重要问题上得到劳工运动的50%的拥护,即关于职业工会合并于产业工会、工人党以及承认苏联[7]。赤色工会国际成立大会的宣言称:“全世界五分之二有组织的工人已加入了赤色工会国际。”[8]

赤色工会国际的纲领


  赤色工会国际或通常简称为赤色国际的纲领,提出组织世界工人,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它支持阶级斗争的政策反对阶级合作。它所采取的立场是反对国际劳工局和工会国际联合会[9]
  为争取工会运动的纲领、方法和倡导革命化,赤色工会国际总是在工人的组织和阶级斗争中保卫并加强工人的团结。为了这个目的,赤色工会国际在接受工会和工会中心参加的时候,严厉地反对分裂工会组织。它坚决地站在列宁主义的原则,即革命的工人应留在改良主义的领导的广大的工会组织中。大会宣称:“革命工人从工会中分裂出去的政策只会帮助反革命的官僚政客,必须坚决地、无条件地加以否决。”[10]
  虽然如此,阿姆斯特丹国际的修正派工会领袖却以驱逐的政策来回答赤色工会国际的团结政策。他们已经在许多方面出卖了工会运动,他们毫不犹豫地分裂工会运动。他们为了保持对劳工组织的控制,有序系统地一个个地或成批地驱逐大量有战斗性的工人,因为这些工人敢于反对他们总的阶级合作的政策路径。这种驱逐政策在以后的几年中大规模地进行,将推广到所有的国家。这种分裂政策迫使好几个国家中主要的工会产生分裂,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的针织业工会和其他工会。
  这些工会分裂中最严重之一发生在法国。如前所述,战时法国总工会人数到达二百万人。但由于一九二〇年大罢工中改良主义者的叛卖政策,立即降至六十万人。这种大溃散的结果,在工会内部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一九二〇年十月在奥尔良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提出参加那时初步形成的赤色工会国际的建议。这提案以一,四八五票对六八五票而被否决。但共产党和其他的左派分子在他们的宣传中仍旧坚持,逐渐一个接一个地争取全国性的产业工会。石乌的领导在这时期经常和改良主义者站在同一的立场,以驱逐他们组织的整个支部来回答左派的胜利。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总的分裂。分裂发生在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到一九二二年六月成立法国统一总工会,以孟毛梭、塞马、罗斯墨、孟纳特为首[11]。法国的工会运动就这样差不多均分为两个全国性的组织。

赤色工会国际纲领的制定


  在赤色工会国际代表大会上,在阐明这新的国际劳工中心的纲领和策略方面,只有两个严重的争论。其中之一是关于左派如何在旧的改良主义的职工会中工作的问题。在大会上有几个“左派”集团——如美国的“世界产业工联”,法国和西班牙的无政府派工团主义者,德国的共产主义工人党——他们坚持宗派主义观点。他们建议革命分子应当从旧的职工会中撤退出来建立独立的革命组织,其政策、机构、倡导均可按照他们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是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展开论战反对的“左派”主要的表现之一。
  二月革命工会主义,除了在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圈子之外,是欧洲一种新的思想上的分歧;但是如果说到美国的“世界产业工联”、社会党和社会劳工党,它就有了很长的历史。十五年以来,这些组织一直推行将具有战斗力的分子从美国劳联中拉出来的政策,这样大大地妨害了劳联。在赤色工会国际代表大会上,“左派”为他们的路线而斗争,但是代表们以压倒的多数支持列宁主义的原则,即左派留在有组织的群众中,并在其中为争取实现阶级斗争纲领而斗争。
  赤色工会国际代表大会的第二个争论更带有根本性,牵涉到这些无政府工团主义分子。这个争论是关于工会的政治行动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建议赤色工会国际与共产国际建立组织关系的问题。这建议是,两个组织互派代表出席对方的执行委员会。无政府工团主义者激烈地反对一切的政治行动,他们掀起大的论战反对赤色工会国际与共产国际之间任何有组织的联系。这件事是历史上马克思主义者与今天的无政府工团主义者的政治上的祖先巴枯宁在第一国际中争论的反映。
  这个争论是很激烈的,因为约在大会两个月前无政府主义者在波罗的海咯琅施塔得海军基地领导流血暴动。叛乱者占据了这个头等要塞,连同几艘军舰和大批枪炮弹药。他们的口号是:“赞成苏维埃,但是不要共产党人参加苏维埃!”。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公开地希望他们成功。但是政府平定了这个危险的反革命叛乱。具有战略意义的炮台很快就夺过来,步兵踏着港内的薄冰,俘虏了钢甲的战舰,这是历史上所仅见的。
  无政府主义者也在俄国南部进行活动。在莫斯科举行赤色工会国际代表大会期间,反苏的无政府主义者正在策划以土匪马克诺为领导在乌克兰发动反对苏维埃政府的武装暴动。美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哥德曼和柏克曼,是公开的反苏分子,都非正式地出席了大会,他们忙于设法纠合一些代表为其无政府工团主义服务。
  大会以超大多数通过支持政治行动,赤色工会国际与共产国际通力合作。一年以后两个国家放弃互派代表之事。在一九二一年大会上,无政府工团主义者对大会的决议非常不满,但在当时他们并没有分裂出去。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无政府工团主义集团于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在柏林开会,成立了他们自己的国际组织。他们称之为国际工人联合会。会员人数非常稀少,在世界劳工事务中几乎看不出它的作用。

新的革命的工会运动


  赤色工会国际表现了列宁主义型的工会组织,它的发展将整个工人运动提高到新的更高的水平,这是在第二国际统治时期所未曾达到过的。工会充满了较饱满的战斗精神,它们也有了较明确的前景,即反对改良主义所培植的麻痹阶级斗争的阶级合作主义以及半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们并且强烈地认识到阶级团结和政治上的坚强,这方面与狭隘的行业工团主义和典型的改良派工团主义的“中立主义”思想正相反。在赤色工会国际中,工会第一次从科学的观点慎重地考虑到战略和策略、罢工问题,包括总罢工的运用在内[12]。赤色工会国际以同样的精神有助于成立广泛的一战线组织,如国际劳工保卫会和国际工人援助会,都是为了支持工会的每一方面的斗争并保卫各种倾向的工人战士以免遭到法律上的迫害。
  赤色工会国际用新型的工厂委员会和工厂代表会为工会在车间中建立了新的基础。这些组织吸引了本厂所有的工人,包括各种工会的会员和非会员,进一步加强了工人的力量和团结。车间委员会按照情况的不同,以各种方式控制工厂直到完全管理工厂。这种组织形式在整个欧洲起了重大的作用,并且成了各国工会的基础。赤色工会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宣称,“工厂委员会的创立是革命的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重要的政策和最重要的武器。”[13]
  共产党的工会的重要特点也就是在改良主义者领导下的工会中建立共产党的小组。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因为引起了无谓的反对,结果是一般地都废止了。车间的报纸和小组继续存在,与反对派的小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制度也还继续存在,然而这是与工会的传统大抵是一致的。
  赤色工会国际为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所鼓舞。工会国际联合会的代表大会却仅满足于通过一般性的决议,而赤色工会国际的代表大会则仔细地研究各国工会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有助于粉碎地方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倾向。
  赤色工会国际的产业工会在组织上也是真正的群众性的阶级组织,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改良主义者的工会特点是,差不多在任何地方主要是组织较熟练的工人。这就是在大多数国家它们的人数总是相对地少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以及在刚刚停战和战后数十年中,工会的会员人数激增,主要是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左派、主要是共产党人影响的加强,井着重组织一向被忽视的非熟练工人、女工和青工。
  在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共产国际第四火代表大会在关于组织美国黑人工人所采取的立场。大会宣称,“共产国际将利用它所控制的任何一种工具来强迫工会接受黑人工人参加;或在名义上有权参加的地方,则要发动一个特别的运动来吸收他们参加工会。如果在这方面失败了,它将把黑人组织成一个他们自己的工会并将特别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强迫他们接受。”[14]
  赤色工会国际并为工人运动增加了新的活动范圉,它从一开始就把工会带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去,实际上这在第二国际统治时期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亚洲国家建立全国性工人组织——印度(一九二〇年),中国(一九二二年),其他东方国家也在同一时期——在俄国革命的有力影响之下并经常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获得了成功。据片山潜的报告,日本的总工会于一九〇一年在警察当局的影响下组成,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革命暴动中,左派工人掌握了总工会,把它建成一个真正的工会中心。此外,赤色工会国际于一九二八年在拉丁美洲建立第一个总的工会运动的组织,即拉丁美洲工会联合会。这就是一九三八年成立的拉丁美洲劳工联合会的前身。在工会工作方面,赤色工会国际体现了列宁的伟大统一战线的战略原则,把帝国主义国家中的工人和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联合起来。




[1] 罗尔文著“国际工人运动”,第五四页。

[2] 同上,第六一——六二页。

[3] 特拉岑柏格编“美国劳工年鉴”,一九二一——一九二二年,第二二三——二二七页。

[4] 斯特本著“战时的劳工”第一二二——一二三页,一九四〇年纽约版。

[5] 罗尔文著“国际劳工运动”,第五九页。

[6] 特拉岑柏格编“美国劳工年鉴”,一九二一——一九二二年,第二二七页。

[7] “劳工先锋”,一九二三年版。

[8] “赤色工会国际第一次世界代表大会章程和决议”,第一一页,一九二一年芝加哥版。

[9] 劳工研究协会编“劳工资料”,第一册,第二一二页,一九三一年纽约版。

[10] “章程与决议”,第五九页。

[11] 勒弗朗克“法国工会运动史”,第三二九——三三三页。

[12] 洛左夫斯基“罢工战略问题”,一九二九年纽约版。

[13] “赤色工会国际第二次世界代表大会章程和决议”,第九页,一九二二年芝知哥版。

[14] “共产国际第四次代丧大会决议”,第一八四页,一九二三年彼得恪勒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