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可以榨出的剩余劳动量物化在商品中,剩余价值就生产出来了。但是这样生产出剩余价值,只是结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行为……现在开始了过程的第二个行为。”
[50]在第二个步骤中,商品必须出售出去,在这个循环中,资本必须经过如下的阶段:
M—C…P…C′—M′
由它的货币形式(M)开始,资本购买劳动力(C),并把它与生产工具相结合进行劳动,在生产过程(P)中生产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C′)。但是,资本的目标并不是C′,潜在的剩余价值要想实现,这些商品必须经过惊险的一跳,从C′变为M′。
因此,尽管先前看起来资本的增长的限制仅是存在于生产领域中,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资本的本性生产出另一个限制,这个限制是存在于流通领域中的。资本面临着“现有消费量或消费能力的限制”。
[51]假若资本想获得增长,它就必须超越这些限制:“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其条件是创造一个不断扩大的流通范围。”
[52]由此,“资本一方面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的趋势,同样,它也具有创造越来越多的交换地点的补充趋势。”
[53]〔10〕简而言之,资本扩张自身的冲动既表现在流通领域也表现在生产领域:“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54]对于资本来说,“任何界限就表现为必须超越的限制”。
[55]
由资本的概念内生形成的,资本的扩张和成长要求“产生出新的消费”。资本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这个目的:“第一,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第二,要求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第三,要求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资本按照自己的这种趋势,既要克服民族界限和民族偏见,又要克服把自然神化的现象,克服流传下来的、在一定界限内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活方式的状况。资本破坏这一切并使之不断革命化,摧毁一切阻碍发展生产力、扩大需要、使生产多样化、利用和交换自然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限制。”
[57]然而,资本扩张所面临的存在于流通领域的限制不仅仅是外生的,还有存在于资本的本质之中的。资本不仅仅要把产品来当作商品出售(这意味着它们必须对以货币形式拥有其等价物的购买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资本必须返回到(此时作为卖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流通领域,从而,剩余价值才能够实现:
“这种分配关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个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
[58]
由此,马克思观察到,“在立足于资本主义基础的有限的消费范围和不断地力图突破自己固有的这种限制的生产之间,必然会不断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