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李立三
给薄一波同志的一封信
——关于开展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讨论的建议
李立三
〔说明〕摘自 1980年《经济学动态》
一波同志∶
关于孙冶方同志写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社会主义再生产问题》的研究报告,我找华北局经委和计委的几个同志座谈了一次。我们都很赞同这个报告中提出的主张,即把企业固定资产的全部折旧费(包括基本折旧和大修理折旧费),不作为国家收入,而划归各个企业管理,作为大修理费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的基金,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计划机关的监督下,由企业有计划地使用(上级领导机关在必要时,也可以调拨一部分给其他企业,或作其他用途,但必须得到该企业的同意)。我们觉得这个问题,不但是有关计划工作改革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且是有关工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值得有关方面予以重视。
我们所以要这样推荐这个报告,除了报告中申述的理由以外,我们还认为这是关系到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方针性问题。这就是我国发展工业,既要建设新的企业,并且进口成套设备,也要对原有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但应以何为主,才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呢?我们的看法是,在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技术还很落后的条件下,恐怕应当二者同时并举,而以对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为主。这是因为∶
第一,工业产品和工业利润主要是依靠原有企业提供,增加生产和积累,首先应当依靠原有企业。这就需要除对原有企业按时进行大修理(消除欠账现象)以外,还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便不断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原有企业,特别是老企业(新企业都会逐渐变成老企业)比之新建企业能够较快地试制和生产新产品,较快地掌握新技术。在工业的发展中,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它们的这种长处。
第三,技术是日新月异的。要使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速度地赶上并走在国际水平的前列,就不能只靠每年新建的少数企业,而必须对占绝大多数的原有企业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因为技术改造并不是要求在有了完整成套的新技术和先进装备之后,再进行对企业的全部改建,而是利用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的成果,利用可能获得的新装备,通过对固定资产的及时更新,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对企业设备不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因而这永远是花钱少、见效快、收效大的发展工业的办法。而企业也就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长生不老"的状态,为国家作出逐年增多的贡献。
第四,实行这种办法,会更有利于调动企业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与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用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在一切经过试验的条件下,不断改造生产技术,甚至可以创造出国际上所没有的最新技术。这是要使我国工业发展迎头赶上工业先进国家的一条重要的道路,甚至是一条比较可靠的捷径。当然,毫无疑问,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工作是政治挂帅,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但是,我们觉得,实行孙冶方同志的建议,会加强企业工作革命化的物质基础,会使英雄有更多、更好的"用武之地"。初初看来,这个办法会减少一些国家财政收入和基建投资,实际上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更快、更好地发挥投资效果。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改革,牵动的方面较多,首先是国家财政和工业建设的计划体制和管理制度,因此必须作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作出决定。我们对这些方面研究很少,所提意见,只是作为你们研究参考而已。
李立三
2月25日
感谢 闲汉 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