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谢山
与郑超麟讨论十月革命(致郑老的信)
谢山
郑 老:
你的《论定“十月革命”》一文已拜读。这是本世纪内亟待总结的一个重大问题。到本世纪末,这个问题将会暴露得更清楚,但目前已可根据现有资料进行探讨。谨将读后所得列下呈正:
同意“二十世纪初年,资本主义世界曾经成熟了世界革命爆发的条件”。
同意“世界革命须经历几次浪潮”,“革命爆发的条件和革命成功的条件是有分别的”。
同意十月革命在六十多年以前就失败了的观点。
同意对俄国大革命中“热月反动”的分析:“退回来之后则不是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中的一种特殊模式。”
──消灭十月革命的不是国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也不是国外的帝国主义而是斯大林主义,“它代表的不是无产阶级内部的一个特殊阶层,而是一个阶级,或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个特殊阶层。
──同样,消灭世界革命浪潮继续高涨的也不是国际资本主义而是斯大林主义。政治上的三十年代大清洗以及二次大战后的情报局事件和一连串的情况,经济上人民生活不能迅速提高,日用品的匮乏──在国际工人队伍中败坏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声誉,从而堵塞了通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道路。
同意上述的特殊模式中的统治阶级是“一种特殊的资产阶级,而不是以个人,而是以集体占有全国的生产资料”,它所“实行的也是国家资本主义,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
──对以上阶级属性和社会性质可以采用各种名称,但重要的是说明它的特性。
──在集体占有下,真正的占有者只是高踞在等级森严的金字塔顶的主宰者,一群在名义上称为“主人”的广大群众却成为真正“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
──国家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性质。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判别标准在于有无广泛深入的社会主义民主。计划经济应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下无政府的盲目生产所引起的物质财富的浪费,但如缺乏社会主义民主,由官僚层所制订和执行的计划经济只能引起更大规模和全局性的有计划的浪费和破坏,这也是判别这类国家的一个特征。
斯大林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产生
──苏联的蜕化堕落,固然是世界革命陷于低潮,一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后果,但也是由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困境──假使是处在半个世纪前,巴黎公社失败后资本主义有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便不会出现斯大林主义。近年东欧事变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斯大林主义的崩溃。
──斯大林主义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传统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单从资本主义本身的发展却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
──斯大林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模式必须伴之一个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政党和有关的意识形态。没有这种政党就建不成这种特定的政治和经济模式,而这种政党的分裂崩溃也就摧毁了这一特定的模式。
历史地位
──斯大林主义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正常阶级。它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后退时,又因当时资本主义正处在困境,无法退回到传统资本主义去的一个特殊产物。
──尽管斯大林主义标榜着马克思主义,然而它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一个阶段,恰恰相反,它堵塞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以致历史要返回到原出发点,重新开始。
最后命运
──这种特殊模式的溃崩,通常首先出现为统治层内部的分裂。高度的集权使政治上一般的分歧很难形成分裂,只有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群众中出现有组织的反抗时,才会引起统治上层的分裂,从而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
──在有强大的群众运动,并经多年压制而仍蓬勃兴起之处,内部分裂形成统治层的瘫痪,最后在“民主选举”中丧失了统治权,如波、匈、捷。
──内部分裂中的一方利用群众的积愤迫使原统治者让出政权,或是和平的,如保加利亚;或是流血的,如罗马尼亚。改头换面,保持了部分的统治权,然而这种形式是不稳定的,有可能最后丧失全部统治权。
──在群众尚未形成有组织的运动前,统治层采取“改革”以挽救其危机。由于其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引进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尚未发挥,而伴之而来的弊病已以不成比例的加速度迅速发展,加上原体制中的缺陷进一步暴露,还有由于两种不同体制并存而产生的新问题,矛盾比前更为激化。这个过程可能延长一段时期,但其结果只能是或向资本主义不断滑下,或是退回原出发点,而后一可能不是解决问题只能是另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
溽暑千万珍重,言不尽意。
题注:郑超麟的《论定“十月革命”》一文,当时未能发表,收入他死后出版的《史事与回忆──郑超麟晚年文选》(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出版)第二卷中,文题为《十月革命—热月反动—斯大林模式的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