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吴季严

开罗会谈与土国动向

吴季严

(1943年11月初)



   介乎欧亚两洲之间的有两个国家,他们对于环球性战略之推行均各有其特殊之影响:其一是黑海以北的苏联,其另一便是黑海南端的土尔其共和国。

   在现行战争中,苏联已曾发挥其伟大之作用,使纳粹德国征服世界的迷梦渐归于幻灭;而土尔其则始终尚保持其中立之地位,使德国在巴尔干东南端可能得到某种程度之屏蔽,且使盟国驻在中东的兵力,不能随时横越欧亚地颈以列阵于爱琴海的北岸,这实在是一椿颇堪遗憾的事。

   当莫斯科会议甫告结束之时,国际电讯频传,赫尔与艾登有相继启程前往开罗,与土外长举行谈判之说,且合众社复传出消息,谓英、美、苏三国将向土尔其提出参战之邀请。小亚细亚方面事态之新发展,果能如一般人之乐观预期,则纳粹德国自南俄撤出之师,短期内有可能在巴尔干受到盟方联军之歼灭;换言之,即英美在这方面开辟新战场之期,必不在远。

   只是开罗谈判的经过,殊使吾人无法遽作上项肯定之论断。昨日报载英外长业已返抵伦敦,其交涉之结果虽尚不可知,但证之以苏美双方迄无正式代表莅临开罗,即可大致推出土国参战之机运必尚未十分成熟。就盟方观点言之,土国能早日参战,其影响所届,愈能早日促使巴尔干各国对德携贰,因而动摇其在东南欧所独得之控制地位;但自土尔其自身观点言之,她必须选择最有利的时机,且必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始能决然采取此种重大之步骤,此观于开罗会谈时土国各报所一致表示之态度即可以窥见其意向之一般。

   土国自革命以后,虽将其政治中心自欧洲之君士坦丁迁至亚洲之安纳托里亚平原,然其政治利害的焦点,仍在彼而不在此,她可能受到的震动,决不是从亚洲而是从欧洲而来的。因此她对西方列强的态度,始终持之以极端谨慎的态度,以冀远离欧洲之纷扰。在这种情形之下,她的外交政策便注定着要遵循多角均衡的原则,决不轻易一直线的偏斜到某一个角度去,使其自身既陷于不测的漩涡中,复须受某一方之挟持。纵令她认为参战之时机业已成熟,她亦决不会完全唯联合王国之马首是瞻,倘在黑海与巴尔干问题上不能与苏联取得事先之协调,在经济问题上不能预向美国取得确实之保证,她是不会轻易有所动作的。

   更就巴尔干之具体形势言之,德国过去在这方面的兵力虽相当脆弱,然自基辅后撒之后,大批德军有可能经由罗马尼亚以入保境,此尤使土国有所戒惧,而不敢过早发动参战之议。故自吾人观之,倘非英美联军已在巴尔干登陆,且苏军亦已按照联合作战之计,向罗马尼亚实行进击,她是不会将参战问题提到议程上来的。

   然则英土两国在开罗所举行之会谈,可能以什么问题为其中心呢?据我们推测,大致会以德国先发制人之突然袭击为彼此交换意见之假定前提,土尔其所亟欲知道的是盟方在此种情形下所可能畀予之援助;盟方所亟欲知道的是土国究能给予以何等便利,以便于盟方之迅速赴援。这一谈判对于巴尔干未来的一切变化,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可以断言的。



感谢 先知在1917 收集、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