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吴季严

罗邱五次会谈与未来战局动向

吴季严

(1943年6月20日)



   北非盟军辉煌的胜利,转变了整个世界战局的形势,罗邱第五次的会谈适于此时在华府举行,其意义之重大自不言可喻。

   此次会议时间共历十五日之久(自五月十一日至二十六日),与会者除英美双方高级参谋人员而外,尚有来自印度的英方海陆空军专家,史迪威将军是时亦适在华府,自然也参加了作战计划的讨论。这可以说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全球性战略的检讨会议。

   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世人对于未来盟军大举进攻的方向有着各种不同的推测。有些人以为英美此后作战重心会挪至太平洋,先将轴心的东方伙伴击败,然后再转而对付希特勒(美国参议员陈德纳便曾一再提出这种主张);又有些人则以为英美既定的基本战略路线决不会变更,盟军的作战努力今后将仍以欧洲战场为其首要对象。究竟这两说以哪一说为可靠,我们从会后所发表的长仅一句的联合声明中,固无法加以判断;即便是从英相招待记者席上所发表的言论中,亦觉无迹象可寻。因为他在这次谈话中,只是着重声明“将以同等兵力在两战场同时作战”,但在一切战争中总应该有一个主攻的方向,盟军今后主攻力量究将指向何方,邱氏却始终出之以讳莫如深的态度。

   不过有一层我们倒可以断定,要英国同意暂时把希特勒的威胁放在一旁,先以全力来解决亚洲问题,这无论如何是难以想象的事。尽管美国国内有这种空气的蕴酿,甚至在会议中美方真提出过这种方案,亦未常不可能。但这与其说是一种认真的战略上的建议,倒不如说是一种政略上的迂回。说得更明白一些,也许竟是一种政治压力的作用:这一则可迫使英方担负起进攻欧陆时的大部损失;再则可要求英国的战后欧洲的某些问题预作让步;至于连带的还有向其他国家施行压力的作用,也都在可能想象之中。苏联之所以不先不后的洽于是时将第三国际解散,这是颇堪令人玩味的一件事。但就会议的最终结局言,我们有种种理由可以相信,卡港会议所决定的战略路线,必不会有本质上的改变的。

   试看会议结束以后,邱吉尔即偕美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飞赴北非,接着便展开了对西西里外围各岛的袭击。现在意属拉姆培杜萨及里诺萨两小岛已继班岛之后向盟军投降,西西里岛的海上防御已尽撤。更据德方最近的广播消息,英国坦克登陆艇四十三已抵直布罗陀,各艇即将驶赴北非,此外盟军又在比塞大、突尼斯各港集中了大批的小型登陆船只,凡此一切均表现出对西西里的进攻有即将发动之势。

   自然,行将发生的西西里岛登陆战,尚只能算是进攻欧陆大战的插曲,其意义一方面在于试探敌方的军力,一方面则在于加速意大利内部动摇崩溃的过程。真正大规模的敌前登陆,虽在加紧准备之中,然其实现期必在东战场的夏季恶战爆发以后。以言登陆地点,军略价值最大的自然是法比海岸一带,但其所冒之危险性亦最大:然欲收得开辟新战场的最大预期效果——促使纳粹德国早日崩溃——决不能避免重大的牺牲。先期在其他地点登陆以吸引纳粹的兵力,或同时在数处实行登陆以分散其陆空军防守实力,这些方式自然都可行,但若不能及时的把战争带到法比海岸,则希特勒的作战机构,仍可有极大回旋余地,未来整个战局的演变便难以预测了。

一九四三,六,二〇。




感谢 先知在1917 收集、录入及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