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照片、插图、斯大林化名表、共产党历届大会表、名词解释和大事年表在中译本中都已略去。——译者注
2 在中译本中,这部分文字都加【】形的括号表示区别。字体、排法同本文相同。——译者注
3 马基雅弗利(1469一1527),佛罗伦萨共和国政治家,以玩弄权术不择手段著称。——译者注
4 这是斯大林原来的姓名全名是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朱加施维里。―译者注
5 托马斯·加里古德·马萨里克〔Tomas Garrigud Masaryk〕〔1850-193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共和国总统。——译者注
6 叔本华〔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悲观哲学家。——译者注
7 《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斯大林选集》下卷,中文版第305页。——译者注
8 按《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379页)和《斯大林传略》(1949年莫斯科版第5页)说法,斯大林是1888年进哥里四年制正教小学读书,1894年毕业的。——译者注
9 指斯大林。伊雷马什维利和斯大林的名字都叫约瑟夫。——译者注
10 《斯大林全集》中第一次出现“柯巴”这个笔名是1906年7月13日《新生活报》刊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起义》一文的署名。在这以前斯大林用过“依·贝索什维里”的笔名。见《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213-225页。——译者注
11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内务人民委员,苏联政治警察头子,曾经多年担任格鲁吉亚国家政治保卫局的首脑。过去大家只知道他是个冷酷无情的肃反委员会分子。在《关于外高加索布尔什维克组织的历史同题》讲话发表以后,他陡然获得历史学家的声誉。这个讲话原来是在1935年7月21日和22日的两次会上对梯弗坐斯共产党积极分子发表的。在讲话中,他为斯大林创造了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早期革命生涯的故事。贝利亚是斯大林最信任的助手之一。——原编者注
12 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列宁火星派梯弗里斯第一届委员会。见《斯大林全集》第l卷,中文版第382页。——译者注
13 指黑海和里海。——译者注
14 《犁沟报》是格鲁吉亚文周报,自由民族主义派的机关刊物,一度成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传声筒,后来又成为格鲁吉亚孟什维克的机关报,1904年被政府封闭。——译者注
15 诺伊·尼古拉耶维奇·饶尔丹尼亚(1840年-),又名安恩、柯斯特罗夫等等。1907年后担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属于护国派,后来担任格鲁吉亚第一共和国(1918年至1921年)第一任总统。在红军攻入这个国家以后逃往法国。——原编者注
16 亚历山大·格里戈里耶维奇·楚鲁启则〔1876年-1905年〕,死于1905年6月10日。——原编者注
17 弗拉基米尔·查哈里也维奇·克泽霍越里(1877一1903年),1903年8月17日被监狱看守枪杀。——原编者注
18 参看《对梯弗里斯铁路总工厂工人欢迎词的答词》,《斯大林全集》第8卷,中文版第155页。——译者注
19引自1901年7月第六号《火星报》。见《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71页注22。——译者注
20 疑为巴土姆之误。——译者注
21 埃塞尔(Essar)是社会革命党英文译名Socialist-Revolutionists缩写字母S-R的音译。俄文社会革命党人的缩写CP的音译亦同。——译者注
22 “灰发”的俄文是Sedoy,“灰色”的俄文是Sery。把两个字每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拼在一起就是S-d和S-r,分别代表与Socia1-Democrat〔社会民主党人〕和Socialist-Revolutionists(社会革命党人)的缩写。——原编者注
23 同法语和其他许多语言一样,俄语第二人称多数的“vy”(相当于汉语的“您”。——译者注)用于比较客气的谈话中,可直译为英语的“you”。俄语第二人称单数的“ty”(相当于汉语的“你”。——译者注),是一种比较亲密的称呼,在对仆人、动物和下级讲话时,一般也用“ty",可直译为英语的“thou”。——原编者注
24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15在讨论党章时的发言》。《列宁全集》,第7卷,中交第2版第269页。——译者注
25 前两届杜马是根据1905年12月24日(旧历11日)选举法选举出来的。第一届杜马从1906年5月10日(旧历4月27日)开到7月22日(旧历9日),第二届杜马从1907年3月5日〔旧历2月20日〕到6月15日(旧历2日)。最后两届杜马是根据1907年6月16日(旧历3日)颁布的限制性更大的选举法产生的。第三届杜马度完了自己任期,从1907年11月14日(旧历1日)到1912年6月2召日(旧历9日)。第四届杜马也差不多度完任期,从1912年11月28日(旧历15日)到1917年3月10日(旧历2月25日)。——原编者注
26 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委员会。——译者注
27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1883年7月31日(旧历18日)生于莫斯科。但是他和梯弗里斯断断续续有过10年左右的联系。1895年,加米涅夫的父亲在外高加索铁路局找到差事,全家迁往梯弗里斯。年轻的列·鲍·加米涅夫从维尔诺中学转到梯弗里斯第二中学,1901年毕业。他在梯弗里斯中学的最后两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以毕业以后被禁止上任何俄国大学或工程学校。他向当时的国民教育大臣鲍戈列波夫请愿,最后终于得到批准,进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他在大学里继续“为非作歹”,先后坐过布蒂克和塔干卡的监狱。他被剥夺了回去上大学的权利,在警察监视下被送回梯弗里斯。作为一个活跃的火星派,他在梯弗里斯一个铁路工人小组和一个制鞋工人小组里做过教育工作,直到1902年秋天他去巴婆时为止。他在巴黎会见了火星派的许多领导人,并且为《火星报》写关于学生运动的文章。儿个月以后,列宁从伦敦到巴黎来演讲。加米涅夫会见了列宁,为他的魅力所征服。当列宁从伦敦迁往日内瓦时,年轻的加米涅夫也丛伦敦搬到日内瓦去住,在列宁指导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且在和马尔托夫辩论时第一次以演说家的面貌出现——当时马尔托夫正拿着加米涅夫的护照在欧洲旅行。加米涅夫在巴黎认识了托洛茨基的姐妹奥尔加,后来和她结婚。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以后,列宁立即派加米涅夫回梯弗里斯担任布尔什维克的组织者。他在梯弗里斯还参加了外高加索铁路工人一次罢工的组织工作。1904年1月18日和19日,警察搜查了他的寓所,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梯弗里斯,他在莫斯科坐了五个月牢,于1904年7月28日被送回梯弗里斯,他除了因组织工作到过外地,一直在梯弗里斯住到1905年春天作为代表去伦敦参加第三次代表大会时为止。——原编者注
28 指日俄战争。——译者注
29 参看《论列宁》。《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74-175页。——译者注
30 指伊雷马什维利。——译者注
31 俄文,有“麻脸”的意思。——译者注
32 地方自治局——由地主士绅监督管理,表面上为公众谋福利的半官方地方自治机构,主要设在中俄罗斯各省(俄罗斯西部各省、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各省、哥萨克地区、高加素、土尔克斯坦和西伯利亚都没有地方自治局)。这个机构是沙皇——解放者亚历山大第二(l864年1月1日的通令)解放农奴以后不久建立起来的,使专制警察统治有所放松,朝立宪制度进了一步。从一开始,地方自治局就没有真正的政治权力,而是依靠各省总督和沙皇专制制度指定的其他官员的受益,在亚历山大第三的统治下,1889年设立了由贵族担任的地政官,作为管理农民的法官,加强对地方自治局管理地方事务的行政权的控制,从而使地方自治局受到进一步限制。除了这些重要限制以外,地方自治局表面上类似县政会议,管理道路修建、公共卫生、火灾保险、贫民救济、公共教育及其他文化经济事务。同时地方自治局还以极其有限的、相当畏首畏尾的方式起了反映自由主义政治情绪的讲坛的作用。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地方自治局的领袖们一直对沙皇保持忠诚。他们主张在俄国实行立宪政体。沙皇利用地方自治局作为专制统治的工具,而革命者在反对专制的斗争中有时也利用地方自治局的个别成员,至少是把他们当做一支辅助力量。地方自治局的医生、工程师、统计员、文书及其他雇员越来越多地成为革命者,或者成为革命政党的同情者。——原编者注
33 据《苏联共产党历史》(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3页)当时是所谓“自由派的春天”,自由资产阶级和地主的代表可以在宴会上高谈立宪。——译者注
34 《地方自治派的运动和<火星报>的计划》,《列宁全集》第9卷,中文第2版第64-65页。——译者注
35 1905年1月22日(在俄国,一般叫做1月9日),忠实的、手无寸铁的彼得堡工人在加邦牧师率领下,列队去向沙皇呈递陈述疾苦、要求伸冤的请愿书。沙皇尼古拉二世用排枪对付请愿群众,打死数百人。这个日子从此以“流血的星期日”载入俄国史册。这种惊人的残暴行为比其他任何一个因素都更彻底地摧毁了俄国老百姓对他们的“小父亲”的善良意图的信心,驱使大批俄国工人成群结队地加入革命政党,这一天标志着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开始。——原编者注
36 《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79页。——译者注
37 这是列宁在《无产者报》上关干斯大林这篇论文的提法。见《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370页注46。——译者注
38 《答〈社会民主党人报〉》,《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144-145页。——译者注
39 《就武装起义问题所作的发言》。《列宁全集》第10卷,中文第2版第109页。——译者注
40 《关于社会民主党参加临时革命政府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0卷,中文第2版第132页。旺代是法国一个省,15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里爆发了落后反动的农民反对革命的国民公会的暴动。暴动是在宗教的口号下进行的。领导暴动的是反革命的教士和贵族。——译者注
41 《就武装起义问题所作的发言》。《列宁全集》第10卷,中文第2版第112页。——译者注
42 原文如此,疑为《我们的政治任务》。——译者注
43 《在讨论关于社会民主党组织中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的几个决议草案时的三次发言》,《列宁全集》第10卷,中文第2版第169页。——译者注
44 《在讨论关于社会民主党组织中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关系的几个决议草案时的三次发言》,《列宁全集》第10卷,中文第2版第169页一译者注
45 《高加索的工人们是复仇的时候了!》。《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69页。——译者注
46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82页。——译者注
47 《致格·瓦·普列汉诺夫》。《列宁全集》第45卷,中文第2版第129——131页。——译者注
48 指1905年10月7日宜言。这个宣言表面上答应实行“保证公民自由的坚固不移的原则:切实保障个人身体不可侵犯,信仰、言论、集会和结社自由”,同时答应召集立法杜马。——译者注
49 1905年10月30日,沙皇政府根据斯·伊·维特的建议发表了一个宣言(一般按照旧历称为“十月十七日宜言”)。这个宜言除形式上答应举行民主选举和尊重基本人权以外,还宜布了俄国今后不经杜马同意不得颂布任何法律的原则。专制政府实际上等于宣布投降。这是在维特怂恿下采取的一个策略,其目的是把自由主义集团争取到政府这边来,取得他们的支持,借以阻止迫在眉睫的革命。维特被任命为首相,并且得到甚至可以从反对派集团中挑选内阁阁员的特权。第一届杜马的选举就是在1906年3月维特执政期间举行的。专制政府在投票时遭到毁灭性失败,因为政府党只得到极少数席位,在杜马中占大多数的是反对派的代表。杜马里面势力最强大的是以地方自治派著名领袖伊·伊·彼得隆凯维奇为首的立宪民主党人。因此沙皇撤除了维特的职务,用反动的、唯命是从的戈雷米金代替他。沙皇在5月10日宜布第一届杜马开幕,7月21日下令解散杜马,当时政府和反对党争论的主要关键是土地问题。激烈的辩论是围绕立宪民主党人提出的一个法案展开的。这个法案规定要征用大庄园,为庄园主提供补偿,把征用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在迎合贵族要求、解散杜马以后,尼古拉第二对自由派也作了让步,解除了戈雷米金的职务,任命斯托雷平担任首相。所以“维特杜马”是指由维特发起而他自己却没有机会领导或操纵的第一届杜马。
各个社会主义政党没有抵制第二届杜马的选举。在这一届杜马里,反对党的力量甚至比第一届杜马时期更强大,其中左派的力量也增加了(包括布尔什维克在内共有180名社会主义者,而第一届杜马只有85名温和派工党人士)。反对党和政府的冲突甚至比第一届杜马时期更尖锐。这个冲突的顶点就是政府指控55名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阴谋反对沙皇。于是,在1907年6月15日,沙皇宣布解散第二届杜马。这届杜马是3月5日开幕的,总共存在了三个月。
第三届杜马开幕于1907年11月14日。在这以前.政府修改了选举法,使反对和保守派的代表在杜马中占多数。自由派和社会党人处于少数地位。这届杜马度完了法律规定的任期,于1912年结束。同年,第四届杜马成立,一直继续到1917年。——原编者注
50 参看《在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庆祝弗·伊·列宁五十寿辰大会上的演说》。《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80——281页。——译者注
51 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代表大会旨在把党内两派统一起来,故称“统一”代表大会。——译者注
52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20页。——译者注
5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文献》。《列宁全集》第12卷,中文第2版第327页。——译者注
54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文献》。《列号全集》第12卷,中文第2版第327页。——译者注
55 《论修改土地纲领》。《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216页。中间的问号是引者加的。——译者注
56 指斯大林写的《高加索的工人们,是复仇的时候了!》。这篇文章原来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高加索联盟委员会用传单形式印发的。见《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67——70页。——译者注
57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4页。——译者注
58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25-26页。——译者注
59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25-26页。——译者注
60 《论修改土地纲领》。《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217页。——译者注
61 《论目前形势》。《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220页。——译者注
62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60页。——译者注
63 《目前形势和工人党统一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247页。——译者注
64 参看《两次搏斗》。《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185页。——译者注
65 《论目前形势》。《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219页。——译者注
66 参看《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263-337页。——译者注
67 叶卡捷琳娜·斯瓦尼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同志的姊妹。这个同志后来成为苏联外贸银行行长。——原编者注
68 《第二届杜马和第二次革命浪潮》。《列宁全集》第14卷,中文第2版第384、385页。——译者注
69 《第二届杜马和第二次革命浪潮》。《列宁全集》第14卷,中文第2版第384、385页。——译者注
70 《社会民主党和选举协议》。《列宁全集》第14卷,中文第2版第73页。——译者注
71 Okhrana是Okhrannoye Otdyelyeniye(保安部)的简写,是属于帝国警察厅的一个政治特务组织,从1881年以来一直是内务部最重要的机构。在这个机构成立前50年里,它的职能属于帝国法庭第三科。因此,Okhrana、Okhranka、第三科、政治警察、警察厅这几个名词可以通用,都是指沙皇政府针对革命者进行的特务活动。Okhrana根据所用侦察方法不同而分为外务局和内务局两个部分。前者由侦稽队组成,后者由安插在革命组织内部的密探和挑拨者组成。Okhrana在活动中得到警察厅所属另一部门即特种宪兵队的协助。除在俄国各重要城市设有分局以外,Okhrana还在国外俄国革命者聚居的一切地方设有国外代理机构。——原编者注(Okhrana一般译为沙皇暗探局。——译者注)
72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文献》。《列宁全集》第15卷,中文第2版第538页。——译者注
73 B.C.是布尔什维克中心〔Bolshevik Centre〕的缩写。——译者注
74 《反对抵制》。《列宁全集》第16卷,中文第2版第9页。——译者注
75 参看《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全集》第39卷,中文第2版第42页。——译者注
76 参看《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74页。——译者注
77 指制造炸弹。——译者注
78 《谈最近的事件》。《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363页。——译者注
79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版第53页。——译者注
80 《游击战争》。《列宁全集》第14卷,中文第2版第7页。——译者注
81 指沙皇解散第二届杜马。——译者注
82 1931年科特·秦查泽死于流放地,他是被“杰出的同志柯巴-斯大林”判处流放的。——译者注
8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伦敦代表大会(一个代表的札记)》。《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54页。——译者注
84 伦敦代表大会举行于1907年5月13日至6月l日(旧历4月30日至5月19日)。因此,从大会闭幕到梯弗里斯没收事件之间相差还不到一个半月。——原编者注
85 《论调和分子或道德高尚的新派别》。《列宁全集》第20卷,中文版第335页。——译者注
86 《取消取消主义》。《列宁全集》第19卷,中文第2版第47-48页。——译者注
87 《向民主派的又一次进攻》。《列宁全集》第22卷,中文第2版第98页。——译者注
88 《向民主派的又一次进攻》。《列宁全集》第22卷,中文第2版第98页。——译者注
89 斯捷播·格奥尔基也维奇·邵武勉(1878-1918年)。——原编者注
90 普罗科菲·阿普拉西奥诺维奇·查帕里泽(1880-1918年)。——原编者注
91 《高加索来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83页。——译者注
92 《奔流起来了》。《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32页。——译者注
93 《致阿·马·高尔基》。《列宁全集》第46卷,巾文第2版第126-127页。——译者注
94 参看《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党巾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99-200页。——译者注
95 参看《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党中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99-201页。——译者注
96 参看《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党中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99-201页。——译者注
97 参看《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觉中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99一201页。——译者注
98 参看《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觉中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99一201页。——译者注
99 参看《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觉中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99一201页。——译者注
100 参看《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觉中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199一201页。——译者注
101 《致阿·马·高尔基》。《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26页。——译者注
102 同上书第131-l32页。——译者注
103 同上书第131-l32页。——译者注
104 同上书第131-l32页。——译者注
105 《自索里维切果茨克流放地寄给中央的信》。《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00页。——译者注
106 彼得堡(列宁格勒)的主要街道。——原编者注
107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布拉格〕全国代表会议文献》。《列宁全集》第21卷,中文第2版第131页。——译者注
108 参看上书,第134页。——译者注
109 参看《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87页。——译者注
110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03页。——译者注
111 《致格·康·奥尔忠尼启泽、苏·斯·斯潘达良、叶·德·斯塔索娃》。《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85页。——译者注
112 《致格·康·奥尔忠尼启泽、苏·斯·斯潘达良、叶·德·斯塔索娃》。《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85页。——译者注
113 《新的时期》。《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15-216页。——译者注
114 《结论》。《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42页。——译者注
115 《五一万岁!》。《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09-210页。——译者注
116 《纪念〈真理报〉创刊十周年》。《斯大林全集》第5卷,中文版第106页。——译者注
117 《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2页。——译者注
118 同上书,第230页。——译者注
119 参看《致(涅瓦明星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13页。——译者注
120 《致〈真理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23页。——译者注
121 《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3页。——译者注
122 《彼得堡工人给自己的工人代表的委托书》。《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45一246页。——译者注
123 《致〈真理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76页。——译者注
124 《彼得堡的选举》。《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69页。——译者注
125 同上书第270页。——译者注
126 同上书第281页。——译者注
127 指在西伯利亚的政治流放者,他们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原编者注
128 《致约·维·斯大林的信》。《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84页。——译者注
129 《致〈真理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79页。——译者注
130 《致〈真理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79页。——译者注
131 《致〈真理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180页。——译者注
132 《致雅·米·斯维尔德洛夫乡》。《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237页。——译者注
133 《致泛真理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244页。——译者注
134 《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1页。——译者注
135 亚历山大·阿·特罗雅诺夫斯基,苏联驻日大使,以后是驻美大使。——原编者注
136 不是华盛顿外交界认识的特罗雅诺夫斯基夫人,而是叶琳娜·罗兹米罗维奇,一个老布尔什维克。——原编者注
137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伦教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53页。——译者注
138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89-290页。——译者注
139 《致阿·马·高尔基》。《列宁全集》第35卷,中文第2版第243页。——译者注
140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94页。——译者注
141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52、353、356、324页。——译者注
142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52、353、356、324页。——译者注
143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52、353、356、324页。——译者注
144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52、353、356、324页。——译者注
145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24页。——译者注
146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24页。——译者注
147 《马克思上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42页。——译者注
148 同上书,第357、358页。——译者注
149 《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1页。——译者注
150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235页。——译者注
151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314-315页。——译者注
152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98、300页。——译者注
153 《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98、300页。——译者注
154 《致<真理报>编辑部》。《列产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245页。——译者注
155 《致〈真理报〉编辑部》。《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277页。——译者注
156 《致阿·马·高尔基》。《列宁全集》第46卷,中文第2版第234页。——译者注
157《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第2版第164页。——译者注
158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第2版第168页。——译者注
159 《致亚·加·施略普尼柯夫》。《列宁全集》第47卷,中文第2版第117页。——译者注
160《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第2版第167页。——译者注
161《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国外支部代表会议》。《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第2版第167页。——译者注
162 《论废除武装的口号》。《列宁全集》第28卷,中文版第173一174页。——译者注
163 《论废除武装的口号》。《列宁全集》第28卷,中文版第173一174页。——译者注
164 《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第2版第334页。——译者注
165 《社会主义与战争》。《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第2版第335页。——译者注
166 《对俄国社会民主党工人党团的审判证明什么?》。《列宁全集》第26卷,中文葬2版第177页。——译者注
167 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原编者注
168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亲王〔1842-1921),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科学家、历史学家、批评家、社会哲学家。他当时流亡在伦敦。——原编者注
169 《言论报》是立宪民主党〔资产阶级自由派政党〕的日报。——原编者注
170 儒勒·巴西尔·盖得(1845-1922),法国社会党前左派领袖,是国务部长(1914年8月-1915年10月) ——原编者注
171 马赛尔·桑巴(1862-1922)法国改良主义社会党政治家、公共工程部长(1914-1916)。——原编者注
172 艾米尔·王德威尔得(1866-1938)比利时改良主义的社会党人,国际社会党执行局主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国务部长,担任过各种内阁职务。——原编者注
173 《保险问题》是1913年l0月作为《真理报》保险部的一个分支创办的,虽然表面上它致力于工人保险事业,它也讨论一般的政治问题,在战争期间沙皇当局封闭《真理报》以后,它发表了关于危险的战争问题的文章。——原编昔注
174 参看《斯大林传略》,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45页。——译者注
175 马赛曲是所有反对沙皇专制的人按照法国大革命的爱国与共和传统所普遍唱的战歌;而国际歌(欧仁·鲍狄埃在l871年写)完全限于社会党人和新的杜会制度的战士,这个制度是以全世界的劳动者——不分种族和国籍——从剥削和压迫中自我解放为根据的。——原编者注
176 列宁。——原编者注
177 列·鲍·加米涅大。——原编者注
178 《论战争》。《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8-9页。——译者注
179 《论战争》。《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8-9页。——译者注
180 《论战争》。《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8-9页。——译者注
181 《论取消民族限制》。《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7、18页。——译者注
182 《论取消民族限制》。《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7、18页。——译者注
183 《彼得堡的选举》。《斯人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278页。——译者注
184 参看《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列宁全集》第29卷,第2版第114-115页。——译者注
185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列宁全集》第29卷,中文第2版第114页。——译者注
186 《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斯大林全集》第6卷,中文版第289页。——译者注
187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41-242页。——译者注
188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第3卷,中文版第47、48、49页。——译者注
189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第3卷,中文版第47、48、49页。——译者注
190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43-49页。——译者注
191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43-49页。——译者注
192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43-49页。——译者注
19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43-49页。——译者注
194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43-49页。——译者注
195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43-49页。——译者注
196 《革命的落伍者》。《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58页。——译者注
197 《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助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03、149页。——译者注
198 《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助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03、149页。——译者注
199 《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助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03、149页。——译者注
200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05页。——译者注
201 《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5-326页。——译者注
202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12页。——译者注
203 同上书,第113页。——译者注
204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18、106页。——译者注
205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组织紧急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18、106页。——译者注
206 《告彼得格勒全体劳动者,全体工人和士兵书》。《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32-133页。——译者注
207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48页。——译者注
208 参看上书,第162页。——译者注
209 同上书,第170一171页。——译者注
210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70-171页。——译者注
211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71页。——译者注
212 参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斯人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166页。——译者注
213这个名单中没有布哈林的名字。——原编者注
214 《列宁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31页。——译者注
215 《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斯大林全集》第6卷,中文版第297页。——译者注
216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69页。——译者注
217 《政论家札记》。《列宁全集》第32卷,中文第2版256页。——译者注
218 《在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366页。——译者注
219 《在中央委员会会议上的演说》。《斯大林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366页。——译者注
220 加米涅夫在同时已恢复中央委员的职务.——著者注
221 《致中央委员的信》。《列宁全集》第32卷,中文第2版第460页。——译者注
222 《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斯大林全集》第6卷,中文版第285页。——译者注
223 《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斯大林全集》第6卷,中文版第283-284页。——译者注
224 《俄共〔布〕第九次代表大会文献》。《列宁全集》第38卷,中文第2版第266页。——译者注
225 托洛茨基是1913年初在维也纳初次会晤斯大林的。那时斯大林正在写他的论文《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当时托洛茨基不是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派的成员。——原编者注
226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85-287万。——译者注
227 《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85-287万。——译者注
228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议上关于对德和约问题的讲话》。《斯大袜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6页。——译者注
229 《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列宁全集》第34卷,中文第2版27页。——译者注
230 人民委员。——原编者注
231 到1930年斯大林的权力不再是可以反对的了,但是对他的正式的个人迷信那时刚刚开始建立。这祥才能解释这一情况。在这些回忆录中,尽管语调一般是赞扬的,仍然可以听到一种亲切的调子甚至允许有一点善良的讽刺。几年后当清洗和处决建立了必要的疏远感时,关于斯大林如何藏在一个司令官的厨房里或如何在黑夜中占领住房的故事巳经听来是不体面的,而使这项文件受到禁止。该作者可能由于违反了礼仪而受到了残酷的惩罚。——著者注
232 参看《不要忘记东方》。《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28页。——译者注
233 《乌克兰在解放中》。《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56-157页。——译者注
234 《两个阵营》。《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06-208页。——译者注
235 《两年以来》。《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16-217页。——译者注
236 《捷列克区域各族人民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352贞。——译者注
237 参看《苏维埃政权对俄国民族问题的政策》。《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313页。——译者注
238 参看《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21-123页。——译者注
239 参看《无产阶纵专政的一年》。《斯人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345-346页。——译者注
240 德宾科是海军下级军官。——原编者注
241 斯大林主义历史家叶·耿基娜在她的著作《1918年的察里津之战》一书将(政治书籍出版社1940年版)中第109页就杜缅科写道:“杜缅科本人原来是一个富农,拥有一座风磨、两匹马等等,但在帝国主义战争期间,他的牛马被没收,白军还征用了一些东西。这就把杜缅科暂时推入红色阵营。他开始组织一支骑兵队,但是不在他的故乡顿河边区切尔斯州,而在别人不知道他是富农的萨尔州。”——原编者注
242 内战虽然主要是红军和白军之间的战争,其他较小的集团也卷入其中,其中最重要的是绿林军。它是农民游击队,从绿色森林中(其名字的由来)向红军或白军出击,更多的是攻击白军。绿林军自命是农民民主制度的捍卫者,红军和白军都反对。绿林军运动在黑海盆地、库班边区和克里木最活跃。在1919-1920年冬季作为红军的同盟军,绿林军在粉碎邓尼金将军的军队的战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绿林军运动大概是在1921年结束的,当时实行限制贸易自由,农民的反叛普遍都被苏维埃政府消灭了。——原编者注
243 这个问题甚至在前述的共有217页的关于察里津插曲的历史书中关于杜缅科的部分都谨慎地避而不提。——原编者注
244 这是指布尔什维克领袖、托洛茨基的姻兄弟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曾在人民委员会和劳动国防委员会中在列宁领导下任副主席(从1922年起),被列宁亲自指定为列宁著作的代表人和《列宁选集》的编纂者,列宁研究院的创立者和首任院长,继列宁之后担任劳动国防委员会主席,等等。1919年他在前线担任国防委员会的特命代表。这个加米涅夫在l936年作为自己供认的叛国者而被斯大林下令枪杀。不应把他同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混淆起来,后者是沙皇时代一个军事家族的后裔。1917年革命时,他是个上校,指挥第三十波尔塔瓦团;在托洛茨基担任军事部人民委员期间,他是被吸收入红军的沙皇军队军官之一。托洛茨基在1918年9月任命他为东部战线的指挥官,1919年7月任命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以接替约阿基姆·约阿基莫维奇·瓦采齐斯。谢·谢·加米涅夫一直任总司令至1924年4月这个职位取消时为止。他后来成为共产党员,由于自然的原因逝世。——原编者注
245 指法国著名将领、军事战略家拉扎尔·尼哥拉·马格里特·加诺(1753-1823)。——译者注
246 《莫斯科工会和工厂委员会第四次代表会议文献》。 《列宁全集》第34卷,中文第2版第433页。——译者注
247 《给弗·伊·列宁的信》。《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06页。——译者注
248 《给弗·伊·列宁的信》。《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10、111、113页。——译者注
249 《给弗·伊·列宁的信》。《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10、111、113页。——译者注
250 《给弗·伊·列宁的信》。《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10、111、113页。——译者注
251 《给弗·伊·列宁的信》。《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10、111、113页。——译者注
252 《关于俄国南部》。《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34页。——译者注
253 克利姆为伏罗希洛夫的名“克利门特”的昵称。——译者注
254 下面这三段摘录是在托洛茨基为本书所作之附注中发现的,它们摘自德米特里耶夫斯基的著作,托洛茨基在别处也引用过他的著作。它们谈到这件事的始末,但其准确性如何须另当别论。托洛茨基很可能对德米特里耶夫斯基归于斯大林和捷尔任斯基的某些字句颇表怀疑。——原编者注
255 参看《自东方战线给弗·伊·列宁的信》。《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166页。——译者注
256 《给弗·伊·列宁的电报》。《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32。——译者注
257 《致埃·马·斯克良斯基》。《列宁全集》第49卷,中文第2版第59页。——译者注
258 《论俄国共产党人的战略和策略问题》。《斯大林全集》第5卷,中文版第134-135页。——译者注
259 参看《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主义》。《斯大林全集》第6卷,中文版第291页。——译者注
260 《自南方战线给弗·伊·列宁的信》。《斯大林全集》第4卷,中文版第243页。——译者注
261 这里指的当然是党的领袖列·鲍·加米涅夫,而不是军事领袖谢·谢·加米涅夫。——原编者注
262 热月是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的共和国日历的第十一月,相当于公历的7月19日或20日至8月18日或19日,法国共和二年热月9日〔即公历1794乍7月27日〕发生了推翻罗伯斯庇尔政权的政变。参与这次政变的人史称热月党人。——译者注
263 参看1904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大会通过的决议,其中说道:“为了使工人阶级能够全力以赴地与资本主义搏斗,在每一个国家里,与资产阶级政党对峙的只应该有一个社会主义政党,因为只存在着一个无产阶级……”过去的经验,特别是同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的经验,使布尔什维克党人确信这种思想的正确性。在1927年12月2日到19日举行的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上,加米涅夫代表被击溃的反对派发言时说道:“我们必须在两条道路中进行抉择。一条道路是建立一个第二党,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这条道路对革命是极其有害的,这是政治堕落背叛阶级的道路。对于我们来说,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是为我们的全部的思想体系所禁止的,是为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的全部教导所不容许的……因此只剩下第二条路。这条路意味着……我们必须完全服从党。我们选择了这条道路,因为我们深信正确的列宁主义政策只能在我们党的内部实现,而不能在它以外或者反对它的情况下实现……但是如果除此以外还要我们放弃我们的观点(而这正是这次代表大会所要求的),那就不是……布尔什维克式的态度了。这种要求一个人摈弃自己的意见的做法从来没有在我们党内提出过。如果我们宣布我们已经放弃了一两个星期以前我们还在维护的意见,那就是虚伪的做法,而且我们也得不到你们的信任……你们不会相信它……那样只会使取得一致的基础本身受到损害……”等等。在我用着重号标出来的那些字句里包含着列宁主义者和斯大林主义者对于党的纪律的不同看法的关键所在。这次斯大林派的代表大会采取了开除反对派并且要求他们在思想意识上完全解除武装,并坚决谴责反对派的观点为反列宁主义和孟什维克的”这种做法回答了加米涅夫。就在第二天,以同一个加米涅夫和季诺维也夫为首的23个从列宁主义改信斯大林主义的人登上代表大会的主席台,并且发表了如下的悔过和精神自杀式的声明:“……尽管代表大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那样严酷……我们……把自已的意志和思想顺从于党的意志和思想……在判断什么是有利什么是有害于革命的胜利进展这点上,党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接着他们接受了代表大会提出的最后通牒,并且请求重新接纳他们入党,该就他们的末日的开始。——原编者注
264 马尔克·安德烈耶维奇·纳坦松,又名波布罗夫(1849-1919)是伟大的俄国革命家和民粹派领袖。他是在到民间去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革命作用的柴可夫斯基集团的组织者之一。他被流放到阿尔汉格尔州后,在1876年组织了十分机密的民粹派北方协会,并且在那年夏天发起并领导了帮助克鲁泡特金越狱的集团。作为土地与自由党的组织者之一,他成了民意党的领袖,在这个党分裂之后,他成了它的恐怖政策的主要支持者。他在1881年由于暗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事件而被捕,并被判处在西伯利亚流放十年。1891年他同维克多·切尔诺夫一起组织了民意党。1891年被捕后关在彼得巴甫洛夫要塞和东西伯利亚。他是社会革命党的组织者之一,担任中央委员会委员,从1905年起成为左派领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始终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并且是齐美尔瓦尔德大会的主要人物之一。在1917年社会革命党分裂之后,他成了左派的领袖。1918年7月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布尔什维克的政变失败之后,他领导着部分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反对政变,并以革命共产主义者而闻名。他是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死于1919年。——原编者注
265 《论雅·米·斯维尔德洛夫》。《斯大林全集》第6卷,中文版第241页。——译者注
266 《对有关副主席(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工作的意见的答复》。《列宁全集》第43卷,中文第2版第181页。——译者注
267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30页。——译者注
268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32页。——译者注
269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32页。——译者注
270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34页。——译者注
271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组织者和领袖》。《斯大林选集》上卷,中文版第132页。——译者注
272 《致格·康·奥尔忠尼启泽的电报》。《列宁全集》第35卷,第510页。——译者注
273 《致莉·亚·福季耶娃》。《列宁全集》第52卷,中文版167页。——译者注
274 《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四、关于党和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报告的结论》。《斯大林全集》第5卷,中文版第215页。——译者注
275 政冶机构的共产党用语。——原编者注
276 大概是在1937年,因为这部分是托洛茨基在1939年10月中或10月左右以杂志文章的形式写成的。——原编者注
277 工农检查院的另一个名称。——原编者注
278 不要同当时已经在活动的中央监察委员会相混。——原编者注
279 参看《给代表大会的信》。《列宁全集》第40卷,中文第2版第339-340。——译者注
280 参看《给代表大会的信》。《列宁全集》第43卷,中文第2版第339-340页。——译者注
281 《列夫·托洛茨基案件:关于莫斯科审讯对他的控诉的意见听取会的报告》,调查预备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约翰·杜威等编,纽约和伦敦哈泼兄弟公司1937年出版,第617页。
《无罪:调查莫斯科审讯对列夫·托洛茨基的控诉委员会的报告》,委员会主席杜威等编,纽约和伦敦哈泼兄弟公司1938年出版,第422页。
282 斯大林的誓词是编者插入的。——原编者
283 参看《悼列宁》。《斯大林选集》上卷,第169-173页。——译者注
284 这部分叙述已以列夫·托洛淡基的札记为基础的。正文是托洛茨基的寡妇娜塔莉亚·伊凡诺夫娜·谢道夫写的。这部分从本页方括弧以外的文字到下面注出的地方为止。——原编者注
285 托洛茨基夫人写的部分到这里为止。——原编者注
286 这是1929年的一次共产国际全会上所宣布的政策,而不是一种实际倾向。这个政策的根据是这样一种假定:随着苏联五年计划的实行,俄国正朝着空前的繁荣前进,而在世界的其他部分整个社会结构都在迅速地瓦解,共产主义革命的条件正在成熟;因此共产党人有责任在所有的国家里(当然苏联不在此例)动员群众为即将来临的起义作准备。这个政策造成了许多愚蠢的、荒谬的,甚至是非常悲惨的后果——其中的一个后果就是德国的反纳粹力量的分裂,这一点曾有助于为希特勒的统治开辟道路。——原编者注
287 金托(Kinto),格鲁吉亚语,意即无赖。——译者注
288 指法兰西的军旗,意即他得到军队的支持用武力发动政变。——译者注
289 相传罗马为狼所建。——译者注
290 参看《托洛茨基主义还是列宁上义》。《斯大林全集》第6卷,中文版第287页。——译者注
291 意大利一种葡萄酒。——译者注
292 指路易十四。——译者注
293 《专制制度和无产阶级》。《列宁全集》第9卷,中文第2版第112页。——译者注
294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列宁全集》第11卷,中文第2版第30、34页。——译者注
295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列宁全集》第11卷,中文第2版第30、34页。——译者注
296 《高加索的工人们,是复仇的时候了!》。《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69页。——译者注
297 参看《考茨基〈俄国革命的动力与前途〉一书格鲁吉亚文版序言》。《斯大林全集》第2卷,中文版第4页。——译者注
298 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统一)代表大会,1906年4月10日至25日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译者注
299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列宁全集》第11卷,中文第2版第38-39页。——译者注
300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21页。——译者注
301 《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21页。——译者注
302 《高加索!人们是复杂的时候了》。《斯大林全集》第1卷,中文版第62页。——译者注
303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伦敦代表大会》。《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62页。——译者注
304 关于这一切本书其他地方已作了详尽的叙述。——著者注
305 《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列宁全集》第11卷,中文第2版222-223。——译者注
306 《社会民主党对农民运动的态度》。《列宁全集》第11卷,中文第2版222-223。——译者注
307《农民团或“劳动”团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列宁全集》第13卷,中文第2版第97页。——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