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泰德·格兰特 -> 英国托洛茨基主义史(2002年)

台湾译本简序

萧佑



  在台湾的历史教育中,光是英国近代历史的著述便不是大众视野内的「常识」,更遑论讨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单一流派在英国的发展,本书从头到尾的内容,对一般台湾读者而言,都是相当陌生的,但正是因为陌生,才有机会燃起旺盛的求知欲。

  泰德·格兰特(1913~2006)作为我们组织国际马克思主义趋势(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的主要理论家与组织者,以他的视角诠释了随着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在英国的发展,以及其后在英国的衰落。

  苏沃尔同志所写的序言已经巨细靡遗地摘要了整本书的内容,因此这里就不再赘述,而只针对台湾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注意的点提出建议,同时也作一些补充,弥补我们历史教育中破碎的近代史图像。

  首先,我们必须能够考虑书中所叙述的历史环境,透过把思考摆在历史背景中去理解人物们的思维,像是读小说必须进入一个作者架构的世界观一样,二十世纪初期的英国对二十一世纪的台湾来说,也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是以四大帝国的解体告终,俄罗斯、奥匈、鄂图曼与德意志都走向瓦解,不是因为协约国的军事力量,而是被欧洲遍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扳倒。

  布尔什维克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就是在这波浪潮之下,希望人类朝向更平等、更民主的社会迈进,因此新生的工人国家推行了诸如企业公有化、工人民主管理工厂、事实婚制度等等社会革命措施,但是这波浪潮在欧洲大陆上被资产阶级与贵族遏止了。

  匈牙利的苏维埃共和国被军事镇压了,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德国经历「民主反革命」,德国共产党领袖被右翼杀害,苏俄被帝国主义联军入侵,俄国革命被孤立了,孤立的官僚开始失去革命意识,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对工人颐指气使,催生出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开始掌握官僚机器,在党中央与政府部门策动一波又一波的政治阴谋与清洗,各式反对派都大大受害,一九三六年斯大林政府把一党制写入宪法,列宁以来的民主时代迈向结束。

  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即是托派)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作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袖之一,托洛茨基与其他老布尔什维克革命家都受到斯大林的清洗,最终遭其杀害。

  在被流放的岁月中,托洛茨基组织了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世界党),与斯大林忽左忽右的政策作斗争,并在世界各地催生以民主为基础的左派革命组织,本书叙事主题「英国托派」便是这波大潮流的一个支流。

  放在这样的脉络下,才能理解为什么受到第四国际承认对工人国际联盟以及后来的英国革命共产党如此重要,又是在如此脉络下,第四国际领导的蛮横被模拟为斯大林主义的手段。

  除此以外,读者也必须考虑到英国的政治环境以及世界背景,从二十世纪初期世界左翼风潮到三零年代的经济危机,既之希特勒崛起到二次大战爆发,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对英国内部的政治生态,包括工党与保守党、独立工党与自由党等政党之间的反应,也是相当值得注意的切入点。

  第二,纵使是史学著作,我们仍然必须考虑作者身处的历史环境,就其所能掌握之史料,不免碰触到一些尚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但这是相当正常的,史学研究本就是不断在补充、改正与发展的。

  例如书中关于美国原子弹是用以威吓苏联的论述,在英语世界的史学讨论尚有争议,无论如何就结果论而言,苏联确实有遭到震慑,且这类争议并不影响书中的叙事主轴,但又必须注意描述者格兰特本身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叙事不时切换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在读者表示赞同与否之前,这是必须被注意的。

  最后,愿意打开本书细读的读者,想必是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有相当的兴趣,希望读者在细品本书时,能在其中得到收获。

  当然,对于我们来说,学习这段历史不只是在于认识过去,而是从这段建构革命组织的经验汲取精华,并应用于现时,从一小撮热情的运动家建构成一个可以影响历史走向的干部组织。书中的经验也是我们国际马克思主义趋势在世界各地应用并重新取得进展的理论。

  在台湾,我们认为这些理论的运用也可以达到成果,并让台湾所有期许改变社会的工人和青年团结成可以开创新历史篇章的力量。

  火花-台湾革命社会主义致上革命的敬礼

完笔于2021年5月22日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