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 劳动者的诗和斗争的艺术
《米什莱散文选》译后记
徐知免
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于1798年8月21日生于巴黎,父亲为一印刷工人,后来自己经营一家小印刷所,因受高利贷的盘剥,无力清偿债务而入狱。家庭经济情况拮据。他从十二岁起,就不得不在圣—马丁大道的一个地窖,他家的那个可怜的小印刷厂里干活,做小徒弟,检铅字(这可以在本书选译的《我的少年时代》里看到)。1812年,一道帝国法令取消了他家的“作坊”,这一下子就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更加陷入了困境。儒勒自幼聪颖,学习勤奋,他进查里曼大帝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在1816年全国会考中曾获得多种学科奖励。但是课后他仍得自谋生计。在马莱的一所私立小学任辅导教师。继1818年得文学士学位后,1819年获博士学位,1821年又取得历史教师学衔。这以后的五年,直至1826年,他都是在布里盎中学、查里曼大帝公学和圣—巴勃公学任教。他写了不少教科书,1827年译出意大利哲学家维柯的《历史哲学原理》,同年,受聘为巴黎高等师范历史哲学讲师。为了搜集资料,他曾去过德国、意大利旅行。回国后,他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有了一些改变。专攻中世纪史和现代史。1831年他的著作《罗马史》出版,不久被任命为国家档案馆历史部主任,并受聘于巴黎大学担任历史课程。他受维柯、赫尔德和古赞[1]的影响,这时在历史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他有意于其所占有的资料中探求祖国往昔的历史,于是开始撰述《法国史》。他为这部巨著埋头工作前后近四十年,1833年首卷出版,至1867年才出齐。1838年他被任命为法兰西书院的历史和伦理讲座教授,同他一起讲学的有基内[2]和密茨凯维支。[3]他的讲课受到了学者们的热烈欢迎,尤其在青年中产生很大影响。当时整个法国反对君主立宪派的基佐[4]政府的示威运动风起云涌,米什莱由于出身贫苦以及早年所受的民主教育,这时成为工人和农民利益的捍卫者,并于1846年出版《人民》,宣传自己的主张。他的《法国史》于第六卷完成后即暂时停止,开始编写《法国大革命史》(1847—1853)。1848年的法国革命推翻了国王路易·菲力普的统治,但是继之而来的共和国并没有能维持多长时间。米什莱讲座被取消,虽然不久又得到恢复。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改称皇帝,但米什莱拒绝宣誓效忠第二帝国,于是这位“巴丹该”撤销了他的讲座,把他赶出法兰西书院,在国家档案馆历史部的职位也被免除。米什莱移居南特,直至1854年才回到巴黎,他仍然继续不懈地搞他的《法国史》研究,于假期中他多次去过埃特尔达、蒙特勒、枫丹白露,写下了一系列博物学记述的散文著作。《鸟》、《纱》、《海》、《山》,这是一种优美的散文诗,其中蕴含着他的哲学思想,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烈感兴。
1870年普法战争时他在巴黎,当时已卧病床榻,他的友人伴同他去意大利,但是他日夜思念危难中的祖国,忧虑不已。巴黎投降给了他精神上最大的打击,他还坚持写《十九世纪史》,唯由于体弱病疾未能完成。米什莱于1874年2月9日在耶尔去世。
他一生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1821年,妻子是一位平民少女,后于1839年病故;第二次是1849年,他与一位小学教师结婚,在他写作“大自然的诗”的时候,她曾帮助他整理文稿,做了不少工作。
来什莱出生于平民之家,幼年的贫困,半工半读的生活,使他亲身经历过许多社会的不平等,富豪的冷漠、蔑视与屈辱。他是靠了自己的奋发进取,不畏艰辛,努力攀登才终于到达学术高峰的。像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者们一样,米什莱强调人本身在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他认为历史就是人类反对宿命、争取自由的持续不断的斗争,“人就是他自己的普罗米修斯”。他的作品兼有学者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抒情,这不但表现在他对大自然的观察入微和精致而生动的诗意描绘上,而且也反映在他的历史著作中,在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他特別注意去揭示那些历史活动发生的真实背景,比如地理环境和自然风物,这使他的著作极具风采。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米什莱之于我们还有一层特殊的亲切感,即他属于马克思所赞扬过的那些最早对人类历史上阶级斗争现象作过描述和分析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之一。在他的《法国大革命史》中,米什莱深刻地表现了当时的第三等级反对贵族和僧侣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他应当被归入唯物史观的史前作家。正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包括米什莱、基佐等人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才能完成他那伟大的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惊人发现。
有人问米什莱为什么要研究历史,回答很简单:为了给法兰西一面镜子。什么样的镜子呢?读者从我们所选译的《贞德》中可以看到:米什莱以极大的热忱歌颂了一个农家少女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烈行为,作为对比,他鞭挞了那些贪婪无耻的高级教士和叛卖者。他所写的贞德的动人事迹是爱国主义的,而不是宗教的,不但如此,相反地他倒是深刻地揭露了教会的伪善、阴险与狠毒。他笔下的贞德不是头顶上罩着光圈的圣女,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感情,知道苦恼,孤独、疼痛,甚至有时也会软弱,但是有一颗善良、勇敢、对人民的爱心。正由于他这种对法兰西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他希望通过历史作品以教育人民的这种思想,米什莱被誉为“最早的伟大的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历史学家”。
徐知免
1991年7月
[1] 维柯(G.Vico,1668—1744),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赫尔德(Herder,1744—1803),德国哲学家;古赞(V.Cousin,1792—1867),法国哲学家。
[2] 基内(E.Quinet,1803—1875),法国历史学家。
[3] 密茨凯维支(A.MiCkiewiez,1798—1855),波兰诗人。
[4] 基佐(F.Quizot,1787—1874),法国政治人物,历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