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解放战争初期,关于上海崇明地区社会生活的一篇通讯。对不了解抗战胜利后民国情况的人来说,他们可能只知道过去有个“富庶的江南”,岁月静好的女子撑着油纸伞在青石板街上走。本文内容会给他们/她们泼点冷水。蒋政府的苛捐杂税,美国军舰和美国商品的横行,盗匪猖獗,商人如何用市场手段让自耕农、佃农纷纷破产……
本通讯多数内容,都比较实在,值得一读。但结尾一段讲“北岸解放区”的,就很让我恶心。
中共以清算汉奸的名义,打击部分地主,推动分地、退租,在本文作者笔下一无是处,被说成是“极权法令”,同时在革命意义上“毫不彻底”。文中又说农民没分到合适的地,生产完全没恢复,又说大批青年逃离共产党控制区,一团漆黑。
那么,这些说辞是否有可能是真的呢:农民完全没分到合适的地,生产被破坏了,青年外逃?在一时一地的那个“北岸”解放区,可能有真实的成分。但任何事都不会孤立发生。分地一旦发生,农民就会爆发高度热情,对当地的解放区政权,形成强大影响,而不会逆来顺受。土改后,当地社会生活剧烈重组,生产一时有影响是可能的,但要具体分析。青年外逃,什么样的青年?正在被清算血债的地主子弟及其帮凶,听信传言害怕被株连的地主穷亲戚,或是为了家庭之需,去大城市打工赚现钱的一般农民,都有可能。
再指出一点:文中用了“
保甲制度”一词,形容“江北岸解放区”的社会管理规则。那一片解放区有没有可能真的建立了严酷森然的人身束缚制度?不排除这个可能。但只要当地开展了阶级斗争(清算地主是最真实的阶级斗争),农民与其他大众就不会是逆来顺受的状态,与当地政权,也必然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当地的党干部以及新四军,真的只靠枪杆子,无视本阶级的压力,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什么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历史上,中共解放区政权的脱产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的社会改造运动积极分子,另外,还有大量不脱产、半脱产的群众组织积极分子,他们对解放区政权也有巨大影响。电视剧“潜伏”的女主翠萍,就是这样一个半脱产的地方军事组织领导者,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
不能忽视的是,解放区农民也会跟参加新四军的子弟保持联系,这种联系的本质,是社会改造性质的阶级运动,与自己创造的武力之间的精神联系,有助于双方保持对本阶级的忠诚。
要害不在于“北岸解放区”在土改中是否做错了某些事,而是要从阶级斗争的逻辑,去分析这场正在展开的阶级清算,会有什么后果。但本文作者更像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有力抨击黑暗现实,而对可能动摇秩序的活动,本能地感到排斥。
关于解放区的这段描写,对中共的社会改造实践充满厌恶,对社会改造进程可能的震荡,急不可耐地渲染(诅咒?),反映出的心态“
他们那一派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这一派是好的”,在今天也颇有启示意义。
(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