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托派多数派刊物《青年与妇女》 -> 1946年第6期
读书难!难读书!
作者:卫星 来源:《青年与妇女》1946年第6期
套一句老调「光阴如箭」,转瞬又届开学的时期了。这几天里,学校方面正忙着办理招生考试、收费注册的开学事宜;而做家长的也正为着他们子女们下学期的读书问题——投考学校、筹划学费——在焦虑,在奔走。
在这战乱声中,工商业一蹶不振,经济衰落,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生活艰难的时候,看了这张秋季各级学校的「价目表」,不禁令人咋舌,恐怕每一个有子女在求学的家长都在摇头叹「难!」试以普通一个薪水阶级的家庭而论,至少总有两三个孩子要入学吧!他们一月的输入平均至多是二三十万元,假定照此学费标准,为了孩子们的入学,那么势必要他们绝食一月,不然的话,就得叫孩子们辍学。
有人也许会说:「私立学校读不起,不好去进公立学校吗?」对啊!谁不是这样想呢?但是请先看一下后面的统计:(注)
(一)初等学校统计(包括幼稚园、小学校、)
立别 | 校数 | 学级数 |
学生数 |
市立 | 二〇二 | 一、六五〇 |
七一、一六九 |
私立 | 九五二 | 四、二九〇 |
一八九、八二三 |
(二)中等学校统计(包括中学、师范、职业学校等)
市立 | 一七 | 一九九 | 七、二六一 |
私立 | 二二三 | 一、二三六 |
五六、二三三 |
(三)高等学校统计(包括专科、学院、大学等)
国立 | 八 | 四、六三四 |
市立 | 二 | 二一八 |
私立 | 二三 | 一一、一六〇 |
小学方面,私立学校的数目超过了市立的三倍,学生数要超出十一万八千多——一倍以上;中学方面,私立超过市立十数倍,学生数要超出五万左右,近乎七倍;高等学校方面,私立学校超过公立学校一倍以上,学生数要超出七千多,近乎二倍。在这许多的私校学生中,除了极少数是官僚、地主、资本家、殷商富贾等的子弟,对于学费的高昂,不受丝毫影响以外,大部分都感受到这「高学费」的威胁,因此都纷纷想转入市立、省立、国立等的公立学校。但是从上面的统计看来,公立学校的数目又少得可怜,拿百分比来计算,只占到全市学校数的百分之十六;何况,在这区有限的公立学校中,给社会贤达、地方长官的子弟,以及复员中的青年等又占去很多的名额,你想,所剩又有多少?因此就形成了僧多肉少,争先恐后的情势。根据报载,最近北京、清华、南开三大学在上海联合招生,报名的第一天,拂晓六时就有学生伫候在山海关路育才中学的校门口,大门一开,蜂拥而前,看了真是令人感慨系之!又市立育才中学与十一区国民中心小学,照其章程所载,秋季招生的名额,都不过一二百人,而投考者,据报载都在二千余人以上。在这许多的人中,除了极少数的幸运者考取以外,大多数的人也许就要被摒弃在学校门口以外,去饱尝失学的惨痛滋味!而这许多莘莘学子,难道都是下愚,都是蠢才,都是程度低落而应该遭到失学的处分吗?
或者有人怀疑是否这许多学校在「品质」上,因为特别的好,才会引起这么许多的学生去投考。关于这一点,在某些学校说来,固然不能说不是原因之一,但这个原因恐怕是小之尤小吧!最主要的恐怕还是在「价廉」呢!不信,请看每一所公立学校招考,都是人山人海,难道说,公立学校成绩就一定斐然吗?
一般平民大众的子弟,在这种情形底下,私立的学费太昂贵,进不去,公立学校学费果然便宜,但数量太少,不够容纳,结果,也是无从进去。因此,不免要高呼「读书难!读书难!」了。
私校提高学费的藉口,主要的据说是为了提高教师们的待遇。根据报纸记载,依照新的学费标准估计,私校的教师们下学期的薪水可能是:小学为二十五万元,初中三十万元,高中三十五万元(大学未曾列述)。过去做教师的清苦,我们固然有目共鉴,所以对于他们待遇的提高,实也无可非议,但是在这社会经济普遍衰落的时期,做校长的要把他家庭的、学校的全部开支,叫学生来负担,于情于理,是否说得过去?同时请当局在这事事讲「法」的当儿,打开全部教育法令来察阅一下,也是否许可?这一着,无非又是许多道貌岸然,利欲熏心的学店老板,借此机会,一面剥削教师,一面榨压学生,从中取利以餍共享乐恣意的宿愿。不信,请教育当局清查一下上学期收取第二期学费后各校教师所增加的收入情形。为什么有些经济公开的学校的教师每月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二十万元左右,而另外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却不曾沾到丝毫的恩泽,还是裹着依旧的酸辛生涯?但这些做校长的却买了汽车,盖了房子。这种昏黑腐败的情形,难道教育行政当局一无所闻吗?为了教师待遇的提高,而学费是否须提高到如此标准?难道教育行政当局一些没有考虑吗?
请当局不要忘记了这句「教育第一!」的响亮口号!现在正在实施「扫除文盲」的工作,正在提倡「普及教育」的当儿,正在高唱「教育复员」的时期,难道允许私校这样的滥定学费标准?默许因学费昂贵而造成的「普遍失学」的现象?要是果真如此,那么不免要使人感到整个政治、经济、社会,都在无政府的状态中,而现在连建议也不能例外的了!
秋季学费的提高,在这原来知识商品化的社会里,把学校更隔离了人民大众!教育成了官僚、地主、资本家等一切有钱人的少爷小姐们的装饰品;学校是他们的清闲地;大学毕业的头衔,添印在名片上用来点缀一下尊贵的光辉;一纸毕业文凭成为高贵小姐们的妆奁。小学、中学苦为制度上所规定,真要是可能一脚跨入高等学府的话,早就应该把这些累赘都废除了!
但是,天啊!中国是否再想向前走呢?否则,像这样的教育,只在多制造一些社会的蠢虫,还讲什么国家、民族、人民、甚至于人类的幸福利益呢?
有许多做家长的,为了不忍看自己子女的失学,不惜典质借贷,东拼西凑,想尽了种种方法,来付掉这笔学费,而这些学生在半年内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又值多少呢?这恐怕只有天知道了!也许只有藉通货膨胀,币值贬价,才足以自慰吧!
在过去的一年半载中,学校里尽闹着党派问题。政治斗争侵袭到学校中,把青年无知的学生驱作政治斗争的本钱。今天开会,明天讨论,一会儿工作报告,多读一些书能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但又容易遭到物议,或谓思想左倾,或谓行动可疑,随时枉加「莫须有」的罪名。因此搅得在学校的青年学生,终日妄妄,不能安心于学业。何况,所阅读的书籍的内容,若与正统思想不合,就要遭到禁阻。试想在这种情形下,所能得到的学识会有多少?
学习原是须要客观的、比较的、批判的。只要本身的思想与理论,能站得住,能代表真理,又何至于要怕其他思想的侵袭打击;相反的,应当鼓励一般青年阅读各种其他思想的书籍,然后来确立其原来的思想体系,加强其本身的理论。古人对读书尚有「书无赖」的古训,而现在倒规定下了「正统书」,恐怕这一点也算是进步的吧?
青年因为无知,才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在要把「无知」的变为「知」。但是现在却是把青年学习的范围圈起来。好像要学习的要知道的,就是这样被圈定的一部分,在这一部分「应知」的知识之外,其他就无须再知了。这样说来,我们倒又可以把「学无止境」的座右铭改为「学有止境」了!
青年的求知精神是要鼓励的,但读书范围却又要限止的。在这种矛盾的情形底下,我们不禁要为青年人叹苦:「难读书!难读书!」怎样来解决这一个「读书难、难读书」的青年切身问题,实是每一个时代青年应该加以细细思索的!
(注)所用统计资料系根据本年五月六日教育局发表于申报之「本市最近教育状况」
感谢 雪球 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