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阶级斗争文献 -> 〔法〕阿尔贝·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1982)
前言
《法国大革命简史》再版随笔
1982年9月13日,阿尔贝·索布尔永远离开了我们。这对于法国的历史科学,对于他在各国的朋友和学生们是一巨大损失。他的研究活动停止、著书立说中断所造成的空缺是难以弥补的。索布尔为了以广博的历史研究成果迎接1789年法国大革命200周年,配合19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的庆祝活动,正在从事着一整套历史考证、研究和出版方面的工作。正是由于感到纪念1789年的活动的临近,他于1982年5月欣然接受了社会出版社的建议:以新版面、新题目再版他的《法国大革命简史》,并同意对内容进行充实、修改。这部名著于1962年出版后在世界各国不胫而走。为了迎接伟大的200周年纪念日,有什么做法能比再版这部以明晰、贯通理性才智和科学求实著称的著作更为恰当呢?为完满实现这一计划,索布尔与他的得意门生——鲁昂大学的居伊·勒马尔尚和我本人曾多次会商,其中以7月27日在尼姆的那次长时间工作会晤最为重要。
除了在各章里作的一些修改和增补外,阿尔贝·索布尔在原书基础上还作了3个方面的改动。首先是重新撰写了引论:《旧制度的危机》。在这方面,他十分注重近年来关于18世纪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研究的新成果,并乐于把这些研究的具体结论吸收进他的论述之中,因为所有这些结论与他的基本推理并不相违。其次是他打算重写第二部分的第三章:《山岳派国民公会、人民运动和救国专政》。他计划在其中吸收他自1977年起在巴黎大学讲课的内容:关于社会下层所要求的革命暴力与法国大革命战时政治所必须实行的国家恐怖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最后,他认为应该在书的结尾部分增加一篇史学史方面的文章,以阐明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和关键地位:两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出现的各种思想冲突中,法国大革命都是不可回避的参考基础。
在很长时间里,索布尔曾认为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样板”。近10年来,他和他的学生们开始一致认为:大革命远不是一种“模式”,而是一个特殊的发展过程。他力图表明这一过程何等深入地根植于法兰西民族所特有的现实矛盾的土壤中。在1789年,这个民族虽尚未完全形成,但正以其特有的和强有力的方式朝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而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也独具特色。
阿尔贝·索布尔本应在1982年10月以前向社会出版社提交第二部分第三章的新稿。我和居伊·勒马尔尚整理的关于如何重写引论和结论部分的讨论记录也应由他修改后定稿。1982年7月28日,他在给我的信中对我们建议修改的内容表示赞同,并写道:“亲爱的克洛德,感谢你承担起所有这些事情。”他休假回来后,我于9月11日从电话中得知他身体状况突然恶化。但他仍重申,同意我们7月份以来提出的各项建议,并请求再宽限他几天以便完成剩下的文字。然而两天之后,他却猝然去世了。
出于对阿尔贝·索布尔的怀念和对其30年来教诲的忠诚,我发动社会出版社投入了《法国大革命简史》的修订出版工作。这也是索布尔在他生前那个最后的夏日里托付给我的心愿。在不改动引论部分原文的情况下,我们把由勒马尔尚执笔、索布尔生前同意增补和修改内容放在〔 〕形括号中,〔注:为全书体例一致,我们将〔 〕一概省略了。——译者〕放入他指明的段落里。考虑到他对其他章节表示的明确意见,但又不便对他未及修订的内容妄加改动,我们在本书正文后增加了索布尔的两篇最新研究论文。这既是本书的附加部分,又与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索布尔原想在再版此书时将这两篇论文的观点吸收进来。第一篇《群体暴力与社会关系——革命群众(1789—1795年)》是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做的一次讲演,载于该所《历史手册》1981年第5期。另一篇《什么是大革命?》曾刊登在1981年《思想》杂志(第217—218期)。倘若索布尔有时间最后完成此书,这部《法国大革命史》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结构。但是,新版肯定表达出了索布尔生前最重要的观点,反映了他最新思路的方向。
为了使这个具有参考工具书性质的版本臻于完善,我们在前言之后附加了索布尔著作的目录。〔注:中译本将此份目录作为本书的附录。——译者〕这是由他特别信任的学生,巴黎第一大学的弗朗索瓦兹·布律内尔专为本书编订的。这里,我们采用了严格的、索布尔式的分类方法。我们不追求一篇不漏地和盘托出,因为这需要在无数国内外报刊的目录中寻觅几年才能做到。然而,这一目录已相当完备,堪称当今独一无二的。它包括了索布尔生前以其多产的手笔和科学探索精神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成果。此外,永不满足的激情还激励他不断挥毫改动、完善其旧作,他认为这些著作应获得新生。
《简史》在索布尔著作中的地位
眼前这本法国大革命史教程在索布尔的全部著作中占据中心地位。出版此书的计划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社会出版社在1950年曾向索布尔建议再版他于1939年由国际社会出版社出版的《1789年,自由的共和元年》以及他在1948年发表的一部简短教材。索布尔在1950年6月6日的一封信中对此表示同意,并补充道:“当然,我要做一些修改。尤其是,我认为引论过于机械、简单化,以重写为好。至于其他,只需作某些细节上的改动。20年后,当我在这方面达到更高水平时,我将用我现在开始构想的、同以前全然不同的方式把它们全部重写。”索布尔的这个新的“全部”就是《法国大革命简史》。这部书的写作是从1960年,即他通过国家博士论文答辩3年之后开始的。我有幸在1961年秋拜读了由他亲笔抄写的该书定稿。可以说,《简史》是一部已在形成的伟大著作的第一次总结。索布尔在其科研生涯的前半期致力于探讨1789年革命本身的价值,以及巴黎公社之前19世纪历次革命所赋予它的全新意义。他注重新型民主价值的出现,同时对思想和精神方面的演变进行对照研究。从旧制度向新型法国急骤过渡时,法国社会的深刻运动也引起他的注意。作为乔治·勒费弗尔的后继者和学术知己,索布尔对他所热爱的这段历史中阶级斗争的特殊运动进行了研究。他不为那种把阶级斗争排除于历史之外的理论所左右,同时也坚决抵制任何不求甚解的简单化、公式化倾向。《共和二年的巴黎无套裤汉》这部伟大论著于1958年出版,1962年再版(被译成英、意、德、俄等文)。它使阿尔贝·索布尔在本世纪从饶勒斯、马迪厄到勒费弗尔等名家为代表的大革命传统史学中成为最杰出的专家之一。实际上,他是真正的历史回顾社会学的奠基者。他丝毫不局限于那种承认罗伯斯庇尔主义的巨大贡献而无视革命过程中的矛盾的片面观点。恰恰相反,他阐明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总体过程中的社会性质和矛盾作用。正像他所说的,他通过研究无套裤汉、共和二年的士兵和农民,产生了“从下层人民看”大革命的兴趣。
后来,阿尔贝·索布尔致力于理论研究。他通过严格的比较研究,对过渡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道路进行了剖析,为此他走遍了世界各地。通过1962年出版、1972年再版的《法国大革命简史》这部杰作,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第一项综合成果。直到1982年,他一直在继续这种努力。20年来,这部著作已成为经典,从未被世界各国的出版物所超越。在我看来,达到这一成就的原因很明显:索布尔在倡导细致地、积极地思考10年大革命的同时便解答了一切真正的革命所提出的中心问题:如此巨大的运动如何能够发生?革命者怎样、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们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如何进行了自身的改造?另外,此书内容严谨,结构均衡,使大革命的发展线索更显明晰。史实叙述环环相扣,史料可靠,对史料解释基于广博的考证知识。全书文笔流畅,语言简洁,无丝毫造作,所用语汇规范,任何用心的读者均可从中受益,并会对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首先系统地研究了旧制度危机在结构与经济情势方面的基础。然后以大部分篇幅对推动大革命发展的社会、政治矛盾的性质展开了分析,其中包括从雅各宾时期的民主激进主义到为巩固法国政治制度而试行的各种形式,从封建主义的残存到现代社会基本制度的建立。
《简史》这部综合性著作的问世标志着阿尔贝·索布尔史学研究第一时期的完满结束,成果累累。然而,《简史》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终结,它进而提出了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后来不断扩展,以至成为索布尔最新思路的核心,即关于向新社会过渡的道路问题。因此,他在1980年9月26日的《大革命》周刊上谈到乔治·马歇《当今的希望》一书时写道:“同在政治方面一样,在历史方面也不存在任何模式,而只有各种道路。法国通往未来的道路是通过顽强斗争开拓出来的。”对索布尔的史学思想中这个新观念的分析超出了本前言的范围,因此,我们仅就《简史》在他的研究和思考中所占的地位加以说明。
索布尔的生平和学术生涯
阿尔贝·索布尔是一位杰出学者。他的著作在法国以至全世界把人们对法国大革命的了解引向更深的程度。他喜欢用“揭开了现代世界的序幕”一语来评价这场革命。索布尔于1914年4月27日出生在阿尔及利亚奥兰地区的阿米-姆萨一个移民小农家庭。其父辈原籍是法一国的阿尔代什省。他自幼因战乱失去父母,成为由国家抚养的孤儿。后来,他和姐姐被在尼姆的姑母玛丽·索布尔所抚养。这位教育家曾任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现在位于尼姆市大革命广场的一所学校便是该校旧址。在这种非宗教和典型的共和思想环境中,索布尔受到了以民主精神和为民献身为最高美德的思想教育。这种教育贯穿着卢梭主义,同时倡导敬重书籍,尤其受珍视的是米什莱、马迪厄的那些造就人们灵魂的历史书籍。
结束了尼姆中学和路易大王中学的寄宿学习后,索布尔在1938年获得正式中学历史教师资格。他最初与著名中世纪史专家马克·布洛克的交往令人失望。后来他得到了一年的科研资助金,使他得以初探法国大革命史。1939年,他作为普通一兵应征入伍,在一支马拉火炮部队服役。1940年,他随同一个有6匹马的炮组从法国北部撤到西南部,蒙受了不战而退的耻辱。此事在他心灵上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复员后,索布尔在蒙彼利埃的霞飞中学任教。1932年他就加入了法国共产党。1942年7月14日,他在一次爱国游行中被捕,并立即被“维希伪政权”(索布尔语)解职。此后两年中,他一边以临时职业为生,一边从事地下活动。解放后,国民教育部将他重新编入巴黎教师队伍。他先后在马塞兰·贝特洛中学和亨利四世中学任教。在1946年至1948年的两年停薪休假之后,他重新受聘于亨利四世中学。1950年10月至1953年10月,他在国家科研中心任职。此后在让松·德·萨伊中学教书,接着.重返亨利四世中学。在那里,他一直工作到1960年,其间于1958年11月29日通过了国家博士论文答辩。1960年9月28日,他被任命为克莱蒙—费朗文学院副教授。1962年9月1日,他晋升为该校正式教授。1967年,他接替马塞尔·雷纳尔被任命为巴黎大学法国大革命史讲座教授。奥拉尔、萨尼亚克、马迪厄和勒费弗尔都曾在这座享有盛名的学府任教。直到他去世,阿尔贝·索布尔一直献身于教师、历史学家和研究导师的工作,从未中断。他希望从1982年学年起继续任教两年,使他的几个临近结业的学生得以完成论文答辩。这一要求是合理的:维希政府把他解雇使他有权在任职末期追回叛国政府剥夺他的两年任教期。但是死亡竟使他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作为驰名世界的学者,索布尔曾到世界各地任教或讲学:拉丁美洲和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苏联和德国,他走遍了整个欧洲、非洲和中东。
索布尔生前是布达佩斯科学院和柏林科学院的通讯院士,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莫斯科大学和澳大利亚及美洲一些大学的名誉博士。在超过1/4世纪的时间里,阿尔贝·索布尔的名字为法国历史编纂科学增添了光彩。
以上便是索布尔其人及其作品的扼要介绍。社会出版社怀着双重感情按我们的建议,以新书名再版这部法国大革命史巨著:一方面是将此书作为新的宝贵文献收入“土壤”丛书;另一方面是向已离去的阿尔贝·索布尔表示敬仰和感激之情。
克洛德·马佐里克
历史学家、社会出版社社长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