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

战争短评(九)



  “法军开始向摩塞尔河左岸渡河。今日(星期日)晨,侦察部队没有报告发现普军前卫;而当军队半数渡过该河时,普军以大量兵力向我军攻击,但经4小时战斗后,受重创败退。”
  这是路透先生在星期一[注:8月15日。——编者注]傍晚转发的法皇公报所宣称的。但是,公报中有一个严重的错误。虽然敌人的大量兵力就集结在附近,可是法皇却明确地声称,侦察部队没有报告发现敌军。不过除此以外,好像不可能有任何报道比这个公报更真实更认真了。在我们眼前是一幅鲜明的图景:法军整个忙于渡河这一冒险行动,而狡猾的、总是善于乘隙袭击敌人的普军,正当法军有一半兵力渡到对岸时,便向他们攻击;接着,法军进行了英勇的防御,最后经过超人的努力终于转入猛烈进攻,使普军受重创败退。这真是绘声绘色,缺少的只有一点,就是这一切所发生的地区的名称。
  根据这个公报我们只能设想,这次渡河和企图阻挠渡河的行动(这一行动已被如此胜利地击退了)是在平地上发生的。但是,既然法军渡河的所有桥梁都在麦茨城内因而敌人根本无法到达,既然沿河有五六英里长的一段由麦茨周围的堡垒掩护,而且有足够的、同样安全的地点可供架设许多浮桥,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难道法军参谋部是想使我们相信,法军违背理智地忽视了所有这些有利条件,把军队开出麦茨,在平地上架设桥梁,并在敌人视野内和行动可及的范围内渡河,只是为了促成整整一星期以来所许下的“麦茨会战”吗?
  如果法军利用麦茨要塞范围内的桥梁渡过摩塞尔河,那末,当这些法军还留在右岸(在独立堡垒线以内他们能够这样做)的时候,普军怎么能攻击他们呢?这些堡垒的炮兵是能够很快地把这片地区变成火海而使任何来袭的军队无法接近的。
  这一切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法军参谋部至少可以指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以便我们能按地图彻底研究这次光辉的会战的各个阶段。但是,它不打算报道这个地名。幸而普军并不是这样讳莫如深,他们宣布战斗是在庞日附近通往麦茨的道路上发生的[32]。我们一看地图,一切就都清楚了。庞日不在摩塞尔河上,而在离摩塞尔河8英里的尼德河上,距离麦茨的独立堡垒线约4英里。如果法军曾经渡摩塞尔河,并且有一半部队已经到达对岸,那末从军事观点来看,他们就没有任何理由把大量兵力放在庞日或它的附近。如果有大量兵力被派到那里,那末这就不是出于军事上的理由。
  拿破仑被迫放弃麦茨和摩塞尔河防线,当然不能够不战而退,而且如有可能还要争取在一个真正的或者表面的胜利以后才开始退却,这次退却至少要退到夏龙。机会是好的。当他的军队一半已经渡过河时,另一半本来能够从各堡垒之间向麦茨以东出动,将普军先头部队向后压缩,造成一次总会战,其规模只求引诱敌人进入各堡垒的火炮射程以内,然后全线发起有效的进攻,把敌人击退到对堡垒没有威胁的地方。这样一个计划是不至于完全失败的;它一定可以达到具有胜利外表的结局。这样也许能在军队中,甚至还可能在巴黎恢复威信,使向夏龙的退却少丢一些面子。
  这些理由正可以说明那个看来并不复杂而实际上荒谬的麦茨公报。这个公报的每一个字在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正确的,然而把整个上下文联系起来一看就可发现,它是企图造成一种完全虚假的印象。这些理由也说明了为什么双方都能自称获得了胜利。普军把法军一直驱逐到他们的堡垒的掩护之下;但因为过于接近这些堡垒,普军又不得不退却。这就是关于有名的“麦茨会战”所能说的一切。这次会战完全可以不进行,因为它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等于零。我们看到,八里桥伯爵在议院的演说要谨慎得多。
  他说:“发生的战事不能称为会战,而是局部的战斗,而每个懂军事的人都应当明白,普军在战斗中失利,不得不撤离法军的退却线。”
  元帅最后的断言看来只在短时间内是真实的,因为普军无疑在马尔斯-拉-土尔和格腊韦洛特严重地扰乱了退却的法军。
  对拿破仑和他的军队来说,确实是撤离麦茨的时候了。当法军在摩塞尔河边踌躇不前的时候,德军骑兵在科梅尔西附近渡过了麦士河,破坏了由此通往巴尔勒杜克的铁路。他们还到了维涅耳,威胁着从麦茨向凡尔登退却的纵队的翼侧。从一个骑兵连如何进入南锡,征收了5万法郎和强迫该城居民破坏铁路等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骑兵曾大胆地干了些什么。法军骑兵在什么地方呢?编入8个军的那43个团和属于莱茵军团的预备队骑兵12个团又在什么地方呢?
  现在,土尔要塞是德军进军道路上唯一的障碍,但是它如果不控制着铁路,是不会有任何意义的。德军当然需要铁路,因此无疑将采取措施迅速攻占土尔。土尔是一个没有独立堡垒的旧式要塞,因而完全不能抵御炮击。我们可能不久就会听到,这个要塞在野炮轰击12小时或许还要短的时间以后就投降了。
  如果麦克马洪真的像法国报纸所报道的那样,离开了他的军团,在维尔特会战结束两天后到达了南锡,那末我们就可以推测,他指挥的那个军已完全瓦解了,而且德·法伊的部队也染上了这个病症。现在德军几乎与自己两侧的两个法军军团在同一线上向马尔纳河前进。巴赞运动的方向是从麦茨经凡尔登和圣梅努到夏龙,德军是从南锡经科梅尔西和巴尔勒杜克到维特里,麦克马洪的部队(因为即使元帅本人在夏龙同法皇相会,但是他肯定没有把自己的军团带去)在南面的某地运动,但无疑地也是向维特里方向运动。因此,法军两个军团的会合已越来越成问题了。如果杜埃的部队不能及时地由伯尔福经维祖耳和肖蒙开到维特里,那末他们可能不得不取道特鲁瓦和巴黎来同军团会合,因为对法国兵来说乘火车通过维特里不久将是不可能的了。


载于1870年8月18日“派尔-麦尔新闻”第1720号



  注释:

  [32]恩格斯指1870年8月14日在麦茨以东发生的科龙贝-努伊会战(又称博尔尼会战)。“战争短评(十一)”对这次会战作了详尽的叙述(见本卷第66—69页)。——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