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传记·回忆·评论

列宁的遗产: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

﹝匈牙利﹞塔马斯·克劳斯(Tamás Krausz)

2024年2月1日
Guanyu Zhu 翻译


  原文链接:Lenin's legacy — An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m
  编者按:以下演讲是塔马斯·克劳斯(Tamás Krausz)在2024年2月1日作为“列宁眼中的社会主义”﹝“What was socialism for Lenin?”﹞系列讲座的一部分。该讲座是“列宁主义时代”(Leninist Days/ Journadas Leninistas)系列讲座的一部分。欲了解更多信息或参加“列宁主义时代”系列讲座,请访问其网站[1]


  谨以此文纪念亚历山大·布兹加林(Alexander Buzgalin,1954-2023年),一位在苏联和后苏联时期的持不同政见者,一位杰出的共产党人,一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重新认识列宁


  如今,如果在大学历史学入学考试中问:“列宁是谁?”,学生们不一定能回答出来。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教科书将他定义为失败的律师、愤怒的记者、恐怖分子、独裁者、德国特工等等。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东欧和苏联,他被狂热地奉为绝对正确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事实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Vladimir Ilyich Lenin)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对他来说,科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为了解放被压迫阶级而服务的基础工具。作为马克思思想的继承者,面对随后的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在20世纪初,他针对修正主义恢复且重构了马克思主义遗产中有关反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要旨,即从实践角度实现社会主义。这是现代共产主义的核心,也是1917年俄国革命的主旨。

  为什么俄罗斯革命经验对西方来讲那么重要?因为西方从未实现过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这几十年来一直都在批评苏联——所谓的“真正存在的社会主义”(really existing socialism)。但与此同时,他们几乎没有向追随他们的人传授任何对实现社会主义有用的具体实践经验。甚至在1968年各地革命情绪高涨的时期,西欧共产党也未能制定出一个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就这样,他们导致社会主义运动在后来渐渐走向消亡。

  列宁的革命遗产已经转化为一种知识遗产。这些遗产我们新一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获取,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没有社会主义的群众运动,我们将一事无成。事实上,20世纪的历史充满了这样的社会主义运动实验:想想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匈牙利的工人委员会,古巴和尼加拉瓜的革命,墨西哥的萨帕塔民族解放运动,智利和乌拉圭的社会主义经验,等等。从该实践的角度来看,“重构”(reconstruct)、“恢复”(rehabilitate)和“重新认识”(rethink)列宁的遗产,对那些寻求一个资本主义之外更美好的世界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列宁为全世界工人留下了革命目标和实践经验,即使在今天,他们也可以用这些目标和经验来抵御资本主义世界。但归根结底,我们与列宁活在不同的世界里。没有了苏联,世界体系变得更加不平等、更加暴力,社会主义愿景变得愈发模糊。

从失败的社会主义经验中汲取教训


  我们能从东欧和苏联失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学到什么?

  首先,列宁在不同时期多次强调过,社会主义不能被“引进”(introduced)。社会主义革命之后,需要一整个历史时期来“学习”直接民主和工人自治的实践及其文化。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混合经济体,其主要功能便是创造新文化。我们这里指的是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混合经济体,在这种经济体中,资本主义事业和其实践发挥了一定作用。我们从列宁那里学到,社会主义并不是市场。社会主义是在没有资本和国家的监护下,在各尽所能的情况下按需分配,以此满足个人与社区的需求。

  但在十月革命的第二天,历史现实、理论考量和实践层面的可能性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所有重要冲突和矛盾在某种程度上都源于这一事实:“俄国的落后”(半边缘发展﹝semi-peripheral development﹞)虽然促成了革命的发生,但距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描绘的社会主义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列宁非常清楚这一现实。他把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推迟到了遥远的未来,同时对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让步。20世纪20年代的每一次党内辩论和权力斗争,都或多或少源于这一事实。

  在1921年,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资本主义得到了一部分(虽然仅是部分上)恢复。因此,在这样一个被学者们称为“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体制”中,多种多样的形式——小业主、国家资本主义部门、国家社会主义部门、以及自治合作社部门——共存。在列宁看来,这种形式构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正如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后多次强调的那样,需要一整个历史时期来“学习”直接民主和自治的实践,这是过渡时期多部门混合经济的主要功能。他写道:

  现在我们有理由说,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这种根本的改变表现在: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如果不是因为国际关系,不是因为必须为我们在国际范围内的阵地进行斗争,我真想说,我们的重心转移到文化主义上去了。[2]

  1928年至1933年是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约瑟夫·斯大林的“自上而下的革命”废除了多部门混合经济体制。斯大林的独裁统治消除了私有财产制度,也一同扫除了“社会主义孤岛”。

  在政治宣传层面上,在1936年宪法中已经宣布了社会主义的实现。但实际上,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被我们中有些人称之为国家社会主义(state socialism)。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是所有人的重要课题。[3]

  列宁在其1917年的著作《国家与革命》中提出了自己的“三步走”概念,其中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在“过渡时期”之前。但他不可能预料到,随着本来预期在德国和其他地方会实现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俄国革命将孤军奋战。结果,作为一种实践项目的理论社会主义愿景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俄国特有的“国家社会主义”。这本是他想极力避免的事。

市场社会主义?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经验表明,“国家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的改革是失败的。20世纪80年代末,在戈尔巴乔夫的领导下的苏联改革(perestroika)时期,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在当时,国家社会主义变成了“市场社会主义”,也就是资本主义。

  在20世纪80年代末所谓的政权更迭过程中,东欧和苏联的某些共产党官僚集团彻底消灭了列宁的实践遗产与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伊斯塔法·梅萨罗斯(István Mészáros)充分总结了市场社会主义的特点。最重要的是,他揭示了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和斯大林主义传统的共同动机,即它们以类似的“迷信”的方式对待国家和市场。

  两大阵营都坚决反对将国有财产转化为公有财产。传统的劳动分工形式和处理剩余价值的权力仍然属于独立的机构。每一次试图对其改革的实践都遭到了党的领导人的破坏,尽管列宁建党的目的恰恰相反。

  虽然后来的市场社会主义形式被宣传为改革后的国家社会主义,但事实证明,第一种(市场社会主义)实际上是第二种(国家社会主义)的进化状态,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列宁的方法与此不同。他提出的社会主义构想建立在自发的——自我产生的——群众力量和基于需求来进行的生产之上:直接民主、合作企业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集体的“合作制度”。

  斯大林及其同志们,以及后斯大林时期的权力精英们,忽视了社会主义计划的这一核心。对他们来说,社会主义意味着“国家权力”,而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对“国家权力”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没有新的工人运动,也就没有出路


  列宁是首位分析帝国主义世界秩序的等级殖民结构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与罗莎·卢森堡一样。他意识到俄国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对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强大的约束。然而,他发起了一系列实验,揭示了人类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简而言之,这就是列宁遗产的历史意义。

  国家社会主义的复杂历史及其经验,尤其在今天,告诉我们即使在这种不完善的形式下,它也为东欧和苏联的被压迫阶级带来了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成就。主要教训仍然是,只有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将国有财产置于他们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这些成就才能够持久。

  列宁的社会主义旨在从整体上改变社会和政治,因为他知道任何局部的方法都可能带来倒退或复辟的可能性。因此,他并不看好那些缺乏社会主义理想的政策。

  可以补充的是,对列宁来说,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绿色社会主义”(green socialism)或“基于身份的少数群体社会主义”(socialism of identities-based minorities)等类似的概念。同样的,列宁在他的反殖民主义理解中,也不相信“中世纪社会主义”(medieval socialism)或其他类似的混合出来的概念。他主张的是一种真正的反帝运动,而这种运动是面向未来的,不代表前现代、迷信的世界,而是代表启蒙、人文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以人为中心,来解放女性、男性以及被压迫阶级。

  直到实现社会主义为止,列宁的著作仍将会对世界各国人民具有重大影响,因为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没有其他任何可替代方案能够与资本主义相抗衡。我们知道,列宁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仅是一种历史机遇,是用来反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种族灭绝性的世界秩序的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和必要选择。其实现首先取决于我们所属的被压迫阶级。




[1] https://leninistdays.com/

[2]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cworks/43/100.htm

[3] 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3-031-225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