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各卷前言 旧版第29卷
《列宁全集》(2020年第二版增订版)第29卷
前言
本卷收载列宁在1917年3月和4月期间的著作。
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连遭失败,力量消耗殆尽。1917年初,俄国的经济濒于崩溃,民不聊生,争取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专制统治朝不保夕。为了挽救危局,沙皇政府对外准备同德国单独媾和,对内企图驱散国家杜马,建立军事专制制度,加强对革命运动的镇压。俄国资产阶级既不满意沙皇政府的腐朽无能,又不愿看到君主制的覆灭,打算通过发动宫廷政变,更换沙皇,迫使他让步,和他分掌政权。资产阶级同沙皇专制的矛盾加剧了俄国的政治危机,有利于工农民主革命运动。沙皇政府完全陷于孤立,革命形势日趋成熟。从1917年初起,罢工浪潮空前高涨。彼得格勒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日益汹涌澎湃,政治总罢工发展为强大的示威游行,最终转变为武装起义。大批士兵投向工人一边,汇成了势不可挡的革命潮流。起义者捣毁警察局,解除反动武装,占领政府机关,逮捕政府大臣。2月27日(俄历),革命在首都取得胜利,并迅速向全国扩展。在俄国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沙皇专制制度土崩瓦解。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就这一点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但二月革命所产生的不是单一政权,而是两个并存的政权:一个是由十月党人和立宪民主党人组成的、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只是反映了革命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时期,这时革命已超出了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但是还没有到达‘纯粹的’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见本卷第154页)
在革命高潮中,布尔什维克党直接参加了群众的革命斗争,但由于党的许多领导人被监禁或流放,大批先进工人被送上前线,布尔什维克党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掌握了彼得格勒以至全国许多地方的苏维埃的领导权。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所把持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自愿把政权奉送给资产阶级。
在苏维埃中暂时处于少数地位的布尔什维克党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卷所收的文献反映了列宁在这一时期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为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所进行的斗争。
本卷开头的几篇文献《1917年3月4日(17日)的提纲草稿》、《给启程回俄国的布尔什维克的电报》和五封《远方来信》等,是列宁在瑞士得知二月革命胜利后为指导国内革命而写的。在这些文献中列宁分析了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阶级斗争和阶级力量对比,揭露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本质,制定了工人阶级继续进行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的纲领。列宁指出: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和地主的政府,是继续进行帝国主义大厮杀的政府,它不可能给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能够给人民以和平、面包和充分自由的只有工人政府。现在革命正在向第二阶段过渡,或者说走向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的任务是应当把国家政权从地主资本家政府手中夺过来交给工人和贫苦农民的政府。新政府应当按照工农代表苏维埃的式样组织起来,它应当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人人普遍参加的人民武装组织;只有工农的政权才能实现真正持久的民主的和平;为了在最近的将来取得这次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在没收地主全部土地的斗争中取得大多数农民的支持,并在这个基础上同贫苦农民结成联盟,对最重要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等;采取这些步骤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五封《远方来信》没有写完,从《第五封<远方来信>的要点》来看,未写完部分要谈的是修改党纲的问题。《要点》后来成为列宁修改党纲的基础。列宁回国后把《远方来信》中的观点加以充实和发展,形成了布尔什维克党在这个时期的完整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列宁在回国前所写的《俄国革命和各国工人的任务》、《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俄国革命中的任务》、《共和派沙文主义者的诡计》和《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等文章和书信中,向瑞士、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工人解释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指出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客观条件使全人类面临这样的抉择:或者再让千百万人丧生,或者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4月3日(16日),列宁回到俄国。第二天,他先后在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代表的会议上和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代表的联席会议上宣读并逐条讲解他草拟的一个提纲。会后他把这个提纲冠以《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标题,并加了说明和注释在《真理报》上正式发表,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列宁在这个提纲中回答了俄国从民主革命阶段向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过渡的一系列紧迫问题。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见本卷第114页)“工人代表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见本卷第115页)。布尔什维克党在工人代表苏维埃中暂时还处于少数地位,应当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做工作,要帮助它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要宣传全部政权归工人代表苏维埃;应当揭露临时政府的谎言,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列宁在提纲中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要缔结真正民主的非强制的和约来结束战争,就非推翻资本不可”(见本卷第114页)。此外,提纲中还提出了俄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一些经济措施(将地主土地收归国有、组建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等等),建议召开党代表大会、修改党纲、把党的名称改为共产党,发起建立革命的国际。《四月提纲》所提出的争取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具体方针和步骤,成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制定政治路线的基础。
《四月提纲》发表后遭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激烈反对。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异议,如加米涅夫,他在《我们的分歧》一文中反对《四月提纲》,断言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完成,俄国还没有成熟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列宁在《论策略书》中批驳了这种错误观点,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在确定斗争任务和活动方式时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应当对每个历史关头的阶级力量对比和具体特点作出经得起客观实际检验的分析,应当根据客观事实对自己的政策进行科学的论证。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见本卷第139页)。按照旧的方式,先要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然后才能创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而在俄国的实际生活中,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同时出现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就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的现实生活中的确切事实。列宁在《论两个政权》一文中分析了两个政权并存这一特殊政治局面,论证了结束这种局面所应采取的方针。列宁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要取得政权,必须把大多数群众争取过来,建立工人、雇农、农民和士兵代表苏维埃的“单一政权”。
《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草案)》是列宁为召开党的代表会议而写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中,列宁在《四月提纲》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布尔什维克的战略思想和策略思想。列宁揭示了并存的两个政权的不同阶级实质以及由此形成的党的策略的特点,批判了革命护国主义的错误,阐述了苏维埃这一新型国家同旧式国家的主要区别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措施,对社会党国际中的社会沙文主义者、“中派”和真正的国际主义者这三个派别作了剖析,并提出建立第三国际。这一文献实际上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四月代表会议的有关决议的基础。
为了帮助广大群众了解当时俄国的政治形势和各个政党对形势的估计,列宁还编写了一本小册子:《俄国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任务》。这本小册子以问答形式说明了俄国各主要政党的阶级基础和政治主张。
编入本卷的还有列宁1917年4月在《真理报》上发表的大量政论文章,如《战争和临时政府》、《他们是怎样听任资本家摆布的》,等等。这些文章揭露临时政府的反人民本质和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的妥协政策,还结合当时的具体问题来阐述《四月提纲》的基本思想。
收入本卷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市代表会议文献》反映了列宁为统一首都布尔什维克组织对党的战略和策略方针的认识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列宁在会上就目前形势和对临时政府的态度问题作了报告和总结发言,草拟了关于对临时政府的态度、关于战争、关于市政选举、关于对待社会革命党和社会民主党(孟什维克)等政治流派的态度的决议草案。通过这次会议,原来对列宁提出的战略和策略思想一时不理解的同志改变了看法,列宁的思想得到了彼得格勒这个最大的布尔什维克组织的赞同。
本卷收载了列宁起草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关于4月20-21日政治危机问题的三个决议。这次政治危机的发生是因为临时政府于4月18日向各盟国发出照会,表示要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完全胜利,从而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对,彼得格勒街头集会和示威游行不断。列宁针对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少数委员提出的“打倒临时政府”的口号,在4月22日(5月5日)的决议中指出,当时提出这一口号是不正确的,因为革命无产阶级还没有掌握可靠的(即有觉悟的和有组织的)人民大多数,提出这样的口号是讲空话,或者在客观上是一种冒险行动。在这次政治危机中,列宁还写了《告各交战国士兵书》、《临时政府的照会》、《用圣像对付大炮,用空谈对付资本》、《真诚的护国主义的内容表露出来了》等多篇文章,抨击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掠夺性侵略战争,批评小资产阶级政党信任临时政府并同它妥协的政策,阐述无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和结束战争的途径,总结无产阶级政党应当从这次危机中吸取的教训。
本卷所收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文献》,包括了列宁的开幕词和闭幕词、报告、发言以及为代表会议准备的决议草案等26篇文献。列宁在这些文献中继续阐述、捍卫和发展《四月提纲》所提出的思想,指明争取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道路,进一步阐明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具体纲领。列宁指出,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运动正在各省广泛而深入地发展,而两个首都的情况则相反,苏维埃同资产阶级妥协的政策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布尔什维克必须一方面全面支持各地革命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苏维埃内部展开争取群众的斗争,使无产阶级路线取得胜利。列宁认为,苏维埃夺取政权是为了前进,为了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步骤。现在不应该空谈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理,而应该实践,应该采取已经成熟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实行土地国有化,把银行联合为统一的中央银行,对它和最大的辛迪加进行国家监督,实行累进所得税和累进财产税,等等。
列宁在这次代表会议上作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和他就此问题起草的决议中,说明了全部土地实行国有化的必要性,指出这一措施不仅使土地关系摆脱半农奴制的羁绊,而且将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这个农奴主权力的物质支柱和君主制借以复辟的基础,给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以沉重的打击。列宁强调指出,俄国革命的命运和结局取决于城市无产阶级是否能够领导农村无产阶级和联合农村半无产者群众。
列宁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关于民族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必须承认俄国境内一切民族有自由分离和成立独立国家的权利,否认这种权利,就等于拥护侵略政策或兼并政策。但是,决不允许把民族有权自由分离的问题同某一民族在某个时候实行分离是否适当的问题混为一谈。对后一个问题,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根据整个社会发展的利益和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利益,分别在不同场合独立地加以解决。
在这次会议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纲问题的报告和相应的决议中,列宁提出了修改党纲应当遵循的方针:鉴于社会主义革命日益逼近,应对帝国主义以及帝国主义战争时代作出评价;提出建立工农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取消或修改党纲中已经陈旧的部分,特别要按照已通过的关于土地问题的决议修改土地纲领;必须把那些已经有条件实行国有化的垄断组织收归国有,等等。列宁还受中央委员会的委托编纂了《修改党纲的材料》,于6月作为小册子发表,目的在于使全体党员熟悉这些材料,以便积极参加党纲的修改工作。列宁在这些材料中草拟了新的党纲条文,提出了新的政治和经济要求。材料所包含的一些极其重要的理论原则后来写进了1919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新党纲。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把大多数争取过来并把苏维埃变成无产阶级专政的机关。代表大会号召全党团结一致,为实现这一方针而奋斗。
在《列宁全集》第2版中,本卷文献比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33篇,其中有:《第五封〈远方来信〉的要点》,《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士兵部会议上的发言》,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市代表会议和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上的报告和讲话的报道,在四月代表会议上的一些讲话的两种记录以及一些重要插话等等。另外,本卷收载的《俄国的政党和无产阶级的任务》一文增补了《列宁全集》第1版未收入的第25节和第26节。
编入《附录》的最后一个文件《俄国革命者取道德国回国(集体公报)》是列宁在途经斯德哥尔摩时交给《政治报》编辑部的。因不能充分肯定是列宁所写,所以编入《附录》。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