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列宁全集》 -> 第20卷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34]

(1910年11月28日〔12月11日〕)



  几乎俄国所有大城市的工人都已经对列·尼·托尔斯泰的逝世作出了反应,他们用各种方式对这位曾经写了许多最卓越的艺术作品从而置身世界大文豪之列的作家,对这位曾经以巨大的力量、信念和真诚提出许多有关现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点问题的思想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们的态度大体上由在报上登载的第三届杜马工人代表所发的电报[35]表明了。
  列·托尔斯泰是在农奴制还存在的时候开始自己的文学活动的,但那时的农奴制显然已经是末日临头了。托尔斯泰的主要活动,是在俄国历史的两个转折点之间即1861年和1905年之间的那个时期进行的。在这个时期,俄国整个经济生活(特别是农村经济生活)和整个政治生活中处处可见农奴制的痕迹和它的直接残余。同时,这个时期正好是资本主义从下面蓬勃生长和从上面得到培植的时期。
  农奴制的残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最主要和最明显的表现是:在俄国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这个时期的农业是由破产的、贫困的农民经营的,他们用陈旧的和原始的方法,耕种1861年为了地主利益而分割的旧时农奴制的份地。另一方面,农业又是由地主经营的,他们在俄国中部用农民的劳动、农民的木犁和农民的马匹来耕种土地,而农民所得的代价是使用一些“割地”、割草场和饮马场等等。实质上,这还是旧的农奴制经济制度。这个时期的俄国政治制度也彻头彻尾体现了农奴制精神。这既可以从1905年开始初步变动以前的国家制度中看出来,也可以从贵族-土地占有者对于国事具有绝对影响中看出来,还可以从那些主要也是由贵族-土地占有者出身的官吏,特别是高级官吏拥有无限权力中看出来。
  这个古老的宗法制的俄国,在1861年以后就开始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影响下迅速崩溃了。农民忍饥挨饿,大批死亡,遭到前所未有的破产,他们抛弃了土地,跑到城市里去。由于破产农民的“廉价劳动”,铁路和工厂在加紧修建。巨大的金融资本、大规模的工商业在俄国得到了发展。
  艺术家托尔斯泰的作品,思想家托尔斯泰的观点反映的正是旧俄国的一切旧“基础”的这种迅速、激烈而急剧地被摧毁。
  托尔斯泰非常熟悉乡村的俄国,熟悉地主和农民的生活。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里对这种生活作了世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才有的十分出色的描绘。乡村俄国一切“旧基础”的这种急剧地被摧毁,使他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加强了注意,加深了兴趣,从而使他的整个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就出身和所受的教育来说,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上层地主贵族,但是他抛弃了这个阶层的一切传统观点,他在自己的后期作品里,对现存一切国家制度、教会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作了激烈的批判,而这些制度所赖以建立的基础,就是对群众的奴役,就是群众的贫困化,就是农民以至所有小业主的破产,就是从上到下充斥整个现代生活的暴力和伪善。
  托尔斯泰的批判并不新。他所说的,没有不是那些支持劳动者的人早就在他之前很久在欧洲文献和俄国文献中说过的。但是托尔斯泰的批判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在于,他的批判是用只有天才艺术家所特有的力量表现了这一时期的俄国,即乡村的、农民的俄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观点的急剧转变。托尔斯泰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同现代工人运动的代表们对这些制度的批判的不同之处,正在于托尔斯泰是用天真的宗法制农民的观点进行批判的,他把农民心理表现在自己的批判中、自己的学说中。托尔斯泰的批判所以这样感情强烈,这样热情奔放,这样有说服力,这样清新、真诚、具有力求“追根究底”找出群众苦难的真正原因的大无畏精神,是因为他的批判真正反映了千百万农民的观点的转变,这些农民刚刚摆脱农奴制获得自由,就发现这种自由不过意味着破产、死于饥饿和城市的“希特罗夫人”[36]流离失所的生活等等新灾难罢了。托尔斯泰如此忠实地反映了农民的情绪,甚至把他们的天真,他们对政治的疏远,他们的神秘主义,他们逃避现实世界的愿望,他们的“对邪恶不抵抗”,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的无力诅咒,都带到自己的学说中去了。千百万农民的抗议和他们的绝望,就这样在托尔斯泰学说中融为一体。
  现代工人运动的代表们认为,他们要抗议的东西是有的,但是没有什么可绝望的。绝望是那些行将灭亡的阶级的特性,而在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包括俄国在内,雇佣工人阶级必然是在成长、发展和壮大。绝望是那些不了解产生邪恶的根源、看不见出路和没有能力斗争的人的特性。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并不是这样的阶级。


载于1910年11月28日《我们的道路报》第7号
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5版第20卷第38—41页




  注释:

  [34]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一文发表于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半合法报纸《我们的道路报》第7号,该报于1910年5月30日(6月12日)—1911年1月9日(22日)在莫斯科出版。——39。
  [35] 这里说的是第三届国家杜马中的社会民主党代表的唁电,电报是发往列·尼·托尔斯泰的逝世地阿斯塔波沃、给托尔斯泰的密友和信徒弗·格·切尔特科夫的。电文说:“社会民主党杜马党团谨表达俄国的和整个国际的无产阶级的情感,对天才的艺术家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这位艺术家是反对官方教会观点的毫不调和的无敌战士,是曾大声疾呼反对死刑的专横与奴役之敌和被迫害者之友。”——39。
  [36] “希特罗夫人”意为流动工人,因莫斯科希特罗夫市场而得名,那里从19世纪60年代起是季节工人待雇的处所。——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