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威廉·福斯特 -> 《美洲政治史纲》(1951)

第十二章 美洲各国间的战争


一八二五——一八二八年的巴西一阿根廷一乌拉圭战争
一八三九——一八五一年第二次乌拉圭战争
一八四六——一八四八年墨西哥与美国的战争
一八六四——一八七0年的巴拉圭战争
一八七九——一八八三年的太平洋战争
一九二八——一九三八年的格兰查科战争
其他美洲领土纠纷


  在西半球各国发展的历史上,战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新世界各国曾经多次发生武装冲突而流了很多血。很少有人认识到战争在美洲爆发的次数之多。那种以为美洲国家、特别是美国过去的历史是和平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种幻想。无论是原来的殖民国家,或者是后来独立了的美洲国家,当它们的切身重大利益受到威胁时,它们不惜诉诸武力。所有这些国家,不管是新的国家或旧的国家,都是由残暴的地主与资本家剥削阶级控制着,地主和资本家只要认为可以增加他们自私自利的利润和权力,是不惜要老百姓流血的。因此新世界的历史上充满了战争,包括国内战争和国际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有些是正义的战争,因为被进攻的阶级和人民有正当的理由抵抗这种进攻。但是战争的存在本身就表示现在封建和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暴力上的。

  新世界各国虽然自夸它们的基督教道德,但这丝毫也不能制止他们的好战成性。恰恰相反,除了回教以外,基督教是一切宗教中最好战的。天主教科和基督教教会虽然高唱“和平者乃真福”,掌握教会实权的上层领袖却总是帮助掠夺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采取战争方针时,教会总是替统治阶级摇旗呐喊,鼓励统治阶级的好战性,并且为他们的战争祝福,这就是西半球教会的历史,也就是世界上其他各地教会的历史。

  使美洲遭受破坏的多次战争,在性质上并非完全相同。这些战争可以分为几种类型,每类有它自己的特定目标。在西半球动乱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争可分为:(一)对印第安人的战争,这是征服印第安人的战争,夺取印第安人土地的战争;(二)殖民战争,这是殖民国家为争夺殖民地而进行的战争;(三)奴隶战争,这是镇压黑人奴隶和印第安奴隶起义的战争;(四)解放战争,这是殖民地人民为打破欧洲国家的统治而进行的战争;(五)民族战争,新兴国家为确定本国疆界而进行的战争;(六)内战,这是一个国家内部各阶级或阶级内部各阶层为争夺政治上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武装斗争;(七)帝国主义战争,这是近代工业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和征服其他国家人民的战争。

  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美洲人民所进行或参加的许多战争,使西半球各国人民遭受严重的破坏。关于在战争中死伤人数和被破坏的财产的正确统计数字,现在还没有作出,但总数显然是很大的。西半球的主要战争制造者美国从一七七五年以来就进行了一百一十四次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没有计算在内),打了八千九百次战役和其他战斗。在主要战争中,光是军队就有八十一万七千五百六十六人死亡,一百一十七万七千八百二十五人受伤。财产的损失则难以估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费用,据估计为一千八百七十亿美元,这个数字现在仍然在增加,因为还有许多领抚恤金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费用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费用更大。光是美国的费用据估计为一万三千亿美元。这当然不是一个和平国家的历史。

  其他美洲国家在战争中的伤亡统计数字,不像美国那样编制得完整。这些国家的死亡总数无疑是要大大超过美国的数字的。在西半球对印第安人所进行的征服战争中杀人如麻,有时整个地方的人口被消灭了。拉丁美洲为反对西班牙所进行的独立战争也是拼个你死我活的战争,西班牙人毫不留情,而玻利瓦尔的口号则是“战斗至死”。拉丁美洲国家相互间的战争也是毫不留情。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巴拉圭。这个国家在一八六四至一八七〇年的残酷战争中损失了约一百万人。在海地的革命战争中(一七九一——一八〇三年),双方打得很猛烈,结果损失了五万海地黑人,五万土生白人和六万法国人[1]。西班牙人和英国人损失了五万多人,而这些屠杀牺牲发生在一个开始时仅有五十多万人口的小岛上。算一笔总账,美洲战争死亡人数必然是几百万。

  前面,在叙述西半球的历史时,我们讲到了与美洲发展历史密切相联的各种类型的战争。我们已经简单地叙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征服印第安人的战争,各大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残暴地镇压奴隶起义的战争,摆脱外国统治以解放殖民地的战争。现在我们讲另外一种类型的战争,就是许多新建立的美洲国家的人民为了确定领土疆界与国家主权而进行的民族战争。这种战争是民族独立在美洲开始以来最有代表性的战争。英国和美国常常在幕后利用这种战争,争夺贸易、领土与政治的控制权。

  拉丁美洲各国认识了美洲内部因领土纠纷而进行战争的危险,在一八二六年巴拿马会议上决定承认旧殖民地的总督辖区及其所辖的行政划分的疆界作为这些新成立的国家的边界。一八四八年几个美洲国家在秘鲁首都利马开会,正式宣布:“美洲各共和国由于来源、语言、宗教和风俗的联系,由于它们所保卫的共同事业,由于制度的类似,尤其是由于共同需要和互惠利益而团结在一起,因而不能不把自己看作是同一个国家的构成部分。”从此以后,在其他许多次泛美会议上都曾通过类似的国际团结与和平的表示。在它们宣布独立时,西班牙各殖民地的边界,以及这些殖民地与巴西的边界是很不明确的。巴拿马会议的一般化的精神不能够阻止资本主义的掠夺精神在新成立的美洲国家间引起许多领土纠纷,其中有几次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战争。


一八二五——一八二八年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战争


  乌拉圭是南美洲最小的国家,面积仅七万二千一百七十二平方英里,与美国华盛顿州的大小差不多,目前人口约计二百五十万人。这个国家是一个肥沃的农业地区和畜牧区,是拉巴拉他河流域大草原的重要地区,这个大草原全部面积有纽约州的十二倍大。乌拉圭位于拉巴拉他河北岸,在战略上的地位很重要。这条大河口,一般人称为拉巴拉他河,是由乌拉圭河和巴拉那河汇合而成,这两条河流经大部分南美洲。因此乌拉圭在政治上和商业上一向都很重要。一些有名的探险家如梭里斯(一五〇九年)、麦哲仑(一五一九——一五二一年)、加波特(一五二七年)、孟多沙(一五三四年)等在航行时都曾进入拉巴拉他河。许多深入南美洲内地的探险队亦以这个地区为出发点,例如一五一六年的茄西亚探险队,一五四二年的罗哈斯探险队,一五七六年的茄莱探险队,去寻找神话中的黄金国。乌拉圭的恰鲁亚印第安人曾经长期进行殊死斗争,反抗侵略者。

  西班牙和葡萄牙很早就争夺拉巴拉他河区、特别是乌拉圭的控制权,以后英国也参加这种争夺。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东岸”(乌拉圭在当时的名称)曾在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间易手数次。当民族独立斗争于一八一〇年在阿根廷发展成革命时,乌拉圭是西班牙拉巴拉他总督辖区的一部分。葡萄牙声称南至拉巴拉他河、西至安达斯山的南美洲全部都是它的领土。葡萄牙于一八〇〇年十分勉强地签订条约,将乌拉圭让给西班牙。以后英国在一八〇六——一八〇七年间曾企图夺取阿根廷和整个拉巴拉他河区(参看第八章),但结果失败了,这就巩固了西班牙的控制权。

  但是革命很快就粉碎了西班牙对于乌拉圭的统治。一八一〇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里斯城爆发第一次起义运动,一年以后,一个名叫何塞·格尔瓦修·阿的加斯的乌拉圭籍牧牛人揭竿而起,发动全国人民,把蒙得维的亚城包围起来。阿的加斯现在被誉为乌拉圭的开国元勋,但他起初的计划显然是想使乌拉圭合并于阿根廷。但是后来他和他的部下自称他们受了布宜诺斯艾里斯议会的侮辱,他们的代表没有得到席位,因此他们决定单独干。这种决定引起了乌拉圭和阿根廷两国革命者的公开战斗,同时也引起了对西班牙的战争。当时的情形非常混乱,在同一天内在布宜诺斯艾里斯城有三个政府[2]

  西班牙人终于在一八一四年被驱逐出蒙得维的亚城。一八一五年底阿的加斯的部队实际上控制了乌拉圭。但葡萄牙看到拉巴拉他河各省的混乱情势,认为出面用武力确定葡萄牙很早就要求的对具有战略意义的乌拉圭的统治权的行动时机已经成熟。因此葡萄牙军队于一八一六年从巴西侵入乌拉圭。阿的加斯在战败后,逃亡出国。一八一七年葡萄牙军占领蒙得维的亚城。为了巩固他们的胜利,葡萄牙于一八二一年命令它的御用乌拉圭国会宣布乌拉圭又重新并入巴西,名为西斯巴拉丁省。

  葡萄牙的胜利历时不久。一八二五年四月少数乌拉圭爱国志士在璜·安东尼奥·拉佛来哈的领导下起义,赶走了巴西军队,宣布乌拉圭为阿根廷的一省。这是巴西所不能容忍的,巴西刚在一八二二年脱离葡萄牙宣布独立。于是巴西于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向阿根廷宣战,这次战争历时三年之久。巴西的陆军打败了,巴西的海军在一八二七年二月被消灭。最后在一八二八年由于英国的干涉而建立了和平。英国和这一次战争大有关系,并且在那里玩弄阴谋企图自己夺取乌拉圭。巴西与阿根廷根据议和条约同意承认乌拉圭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一八三〇年十一月六日第一届总统何塞·佛鲁克杜索·李维拉正式就职。乌拉圭共和国就是这样在战争和革命中诞生了。


一八三九——一八五一年第二次乌拉圭战争


  —八二五——一八二八年的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三国间战争的结果,承认了乌拉圭的独立。这次战争的解决是英国方面出的主意。英国在几年前企图用武力夺取整个拉巴拉他河区,在解决这次战争时英国的希望是:假使不能把乌拉圭这个小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至少要把它变成一个傀儡国。因为乌拉圭位于巴西和阿根廷两大国之间,而这两个国家又是在互争雄长[3]。巴西和阿根廷都十分不高兴一八二八年的和平解决办法。巴西因为被挤出有战略意义的拉巴拉他河区,没有插足的地方,而感到不平。阿根廷也不满意,因为阿根廷残暴的地主阶级很久就想夺取整个富饶的乌拉圭地区。阿根廷的“舆论”对于一八二八年的和平条约深表反对,里瓦达维亚总统公开否认这个条约。

  在这种情势下,乌拉圭的两个虎视眈眈的邻国必然会再一次企图吞并乌拉圭。这种企图发动于一八三九年。阿根廷的独裁者多萨斯,在乌拉圭前总统奥里布的帮助下,派遣军队到乌拉圭去,企图推翻李维拉总统,兼并乌拉圭。战争打了三年,时断时续,没有结果。阿根廷军队于一八四三年开始围攻蒙得维的亚城,围城九年,乌拉圭的处境岌岌可危。一八四五年英、法两国混水摸鱼,出面干涉这次战争,封锁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里斯城,强迫阿根廷开放乌拉圭河与巴拉那河,恢复这两条河的航运。但是战争继续在打,直到六年以后,蒙得维的亚城仍未解围,巴西于一八五一年出面干涉,派遣军队侵入乌拉圭,于同年下半年在卡塞洛斯山大会战中打败了罗萨斯统率的阿根廷军队,结果推翻了阿根廷的独裁者罗萨斯,使蒙得维的亚城解围,阿根廷至少暂时不得不放弃吞并乌拉圭的企图。但是直到今天,无论是巴西或阿根廷对于乌拉圭这个国家的存在都不满意。两个国家的反动派都很想消灭独立的乌拉圭民族。


—八四六——一八四八年墨西哥与美国的战争


  所有美洲各国间的战争都起源于边界纠纷。有关各国根据它们的资本主义性质,在互相夺取领土时,大打出手。这种抢劫行为中最无耻和残暴的要算一八四六年至一八四八年间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英国自己对墨西哥抱有野心,因此反对美国这种无耻的侵略。这次战争由当时在南方奴隶主控制下的美国政府残暴地进行。关于这次战争,我们在下—章还要更详细地叙述。正如麦根西在解释美国政策时所说,“对墨西哥的战争是一件渴望着的事,因为美国可以打败墨西哥,夺取墨西哥的土地给奴隶主们来占有。”[4]这次战争的结果,美国夺取了墨西哥一半以上的领土,这是这类战争的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土地抢夺行为。泰洛将军向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攻击前进时,他所走的路是三百年前柯尔蒂斯所走的路,他所表现的掠夺精神也和三百年前柯尔蒂斯所表现的精神相同。

  这次战争留下了几个主要的破坏影响,这些影响在一世纪以后仍然使人深刻地感觉到。第一,墨西哥一直到现在仍然感受这次掠夺战在经济上的破坏影响,美国从墨西哥夺去了最肥沃的农田,牧场和水果种植地区。墨西哥还丧失了广大的油田、铜矿和其他数量难以估计的天然资源,这些损失结果不仅破坏了墨西哥过去一百年间的经济发展,而且也打击了今天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例如目前墨西哥最严重的困难是缺少农田和牧场,现在总计只有二亿英亩,但是美国从墨西哥抢夺来的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等州,就有二亿六千五百万英亩农田和牧场,而且一般土质较佳[5]

  第二,这次战争在美国西南部,留下为数很多的被压迫的墨西哥少数民族。根据各种估计,这个少数民族现时共计约三百万人。美国和墨西哥于一八四八年战争结束时签订瓜德罗普·希达尔哥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住在美国所兼并各地的墨西哥人享有其他美国人所享有的宪法权利。但是美国公然破坏了这个条约,在经济上歧视墨西哥人,像歧视南方及其他各地的黑人一样。此外,墨西哥人还被剥夺了许多公权。“百分之九十的墨西哥人所住的房屋不够标准,他们的婴儿死亡率比其他的人高三分之一,他们患肺结核的人数超过其他各种人中肺结核病人的总数。祖籍墨西哥的美国人平均工资每小时不到四角。‘不招待墨西哥人’的牌子在西南各城市中到处都可以看见。……警察的暴行发展到冲锋队那样残暴,警察可以任意杀入。”[6]

  第三,一八四六——一八四八年战争后,美国对于墨西哥的掠夺,对于美国境内墨西哥人的可耻虐待行为,使美国人在联合国和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民主声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因为对墨西哥人的这种大规模抢夺土地和民族压迫的行为,不能不在墨西哥本国和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留下深刻的伤痕,而这些国家还有许多其他理由害怕和憎恶美国这个“北方的巨人”。


一八六四——一八七〇年的巴拉圭战争


  这次巴拉圭战争是美洲内部战争中最猛烈、最残酷的战争。巴拉圭的军队与敌军的比例是一比十,但巴拉圭对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战争,进行了五年之久。结果巴拉圭四分五裂。“这次战争结束后,巴拉圭这个国家完全垮了,土地荒芜,男人绝迹,城市变成了废墟,整个国家无论在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都惨遭破坏。……在战争开始时,全国人口共计一百三十三万七千人,在战争结束和平实现时,全国只有二十二万人,其中男人为数不过二万八千七百四十六人。巴拉圭经过这次空前浩劫后,始终没有恢复,直到今天,巴拉圭的人口比一八六四年战争爆发时的人口还是少些。”[7]

  巴拉圭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十五万平方英里,大约等于纽约州的三倍。巴拉圭的北部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东部与巴西和阿根廷为邻,南部与阿根廷交界,西部与阿根廷和玻利维亚毗邻。巴拉圭是一个富饶的国家,拥有茂密的森林和牧场。它是西半球水利最好的国家,人口中极大多数是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巴拉圭原为西班牙所属的拉巴拉他总督辖区的一部,于一八一一年脱离西班牙的统治,宣告独立,当时并未进行什么战斗。

  当巴西于一八六四年侵入乌拉圭时,巴拉圭卷入了战争,这次战争极为猛烈,开始于一八六四年,直至一八七〇年始告结束。巴西进攻乌拉圭的藉口是保护乌拉圭国内的巴西侨民,不使他们遭受迫害。但是实际上巴西是在执行企图吞并乌拉圭的旧政策。在另一方面,巴拉圭的专制独裁者罗贝兹声称巴西的战争行动威胁了巴拉圭的根本生存,因此他向巴西宣战。以后不久阿根廷参加战争,参战的理由据说是因为巴拉圭的军队没有取得阿根廷的同意,擅自通过阿根廷的领土。这次战争非常残酷。“双方都不肯示弱,也不留情。”在巴拉圭方面,因敌人的力量雄厚,没有取得胜利的希望,但是巴拉圭刚愎自用的独裁者不顾军事的实际情形和人民的死活,继续打下去。美国出面调停,但是和巴拉圭交战的同盟国家,在英国的支持下,拒绝了美国的调停。当巴拉圭的独裁者罗贝兹最后阵亡时,他的败军大部分是七十岁以上的老头儿和八九岁的小孩子。巴拉圭这个国家完全毁了。

  巴拉圭弄得走投无路,巴西想马上兼并巴拉圭,使巴拉圭丧失独立国的地位。但是阿根廷和乌拉圭不同意这样做,结果双方让步妥协,巴西与阿根廷从巴拉圭取得了大块土地,约等于巴拉圭领土的一半。巴西军队于一八七四年自巴拉圭撤退,让残存的巴拉圭自谋生路。从此以后,巴拉圭深感经济落后、群众穷困和残暴的政治独裁的痛苦。


一八七九——一八八三年的太平洋战争


  牵涉在这次重要战争内的有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这三个安德斯山地区的国家首都滨太平洋。在那个时候,玻利维亚有一窄条领土滨太平洋岸,夹在北面的秘鲁和南面的智利之间。智利是一个狭长国家,长二千六百英里,平均宽度是四十五英里至二百五十英里,位于安德斯山的西面,临太平洋,有很丰富的铜矿和其他矿产。智利境内多山,全国有二百个高度超过美国境内最高山的山峰。秘鲁位于智利的北方,也是一个山国,等于纽约州的十倍大。秘鲁虽然主要是农业国,出产大量的糖、棉花和各种热带农作物,但国内铜矿和其他矿产的贮藏量也很丰富。玻利维亚比智利和秘鲁更深入内地,比秘鲁小十分之一,是一个多山的国家,矿藏甚富。玻利维亚拥有全世界锡矿的四分之一,金、铜和其他金属的产量也很丰富。玻利维亚全国的人口有四分之三住在安德斯山的亚尔蒂卜南诺高原上,这个高原的高度从一万英尺到一万五千英尺。玻利维亚和秘鲁主要是印第安人的国家,智利也有浓厚的印第安人的血统。

  一八七九——一八八三年的太平洋战争是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这三个国家间的第二次战争。这三个国家间的第一次战争发生在一八三六——一八三八年间,当时智利反对秘鲁和玻利维亚联合建立一个联邦,出来破坏这个联邦,结果获得了成功。一八七九——一八三八年第二次规模更大的战争,起因于争夺太平洋沿岸沙漠地带蕴藏丰富的硝石。在幕后指挥这次战争而且基本上要负这次战争责任的是在智利的英国资本家,他们想开采这些硝石。这些举世无双的硝石原来大部分归玻利维亚所有。秘鲁也占有一部分。智利虽然实际上没有占有产硝的地区,但它采取侵略行动,侵入这个地区,为自己的利益开采硝矿,这是资本主义活动的特点。玻利维亚想对智利的硝矿生产抽税,但智利反对。智利拥有强大的陆军,于一八七九年二月出动占领重要的硝矿中心安多法哥斯大。玻利维亚于是向智利宣战。秘鲁与玻利维亚订有秘密条约,一面下令军队动员。一面出面“调停”智利与玻利维亚间的战争。但是智利对于秘鲁的调停表示反对,并于同年四月也向秘鲁宣战。

  秘鲁和玻利维亚在军事上都软弱无力,结果很快就被智利打败了。在塔拉巴卡一役中,智利击溃了玻利维亚军队,把它逐回玻利维亚本部境内,不能再继续进行战争。智利军于一八八一年一月占领秘鲁首都利马城,因而使秘鲁退出战争,于一八八三年十月签订和约。智利打了胜仗,在英国的支持下专断地订立了和平条约,把整个产硝区据为自己(和英国资本家)所有。玻利维亚丧失了在太平洋岸上的安多法哥斯大省,秘鲁丧失了塔拉巴卡、亚里加、塔克那等产硝区。智利本来没有主要的产硝区,在这次战争结束后,名义上占有一切主要的产硝区。

  但是秘鲁和玻利维亚在丧失有价值的领土后,继续表示严重抗议。直至一九二九年,这三个国家间又缔结了新的条约,美国和国际联盟也出面参加。结果秘鲁收回了塔克那省。玻利维亚丧失了宝贵的硝田后,只能满足于从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巴斯城修筑一条铁路经过安德斯山到亚里加港,这条路是智利同意修筑的。因此玻利维亚仍然是一个内陆国,在经济上受了很大的限制。在拉丁美洲,只有玻利维亚和巴拉圭这两个国家没有广大的面洋区。战胜国智利占据了硝田,实际上独占了全世界的硝产。在三十年间,经营硝业的英国资本家和智利资本家发了惊人的大财。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发现了从空气中提取氮的方法,这种独占消失了,智利的摇钱树——硝业——也就每况愈下了。


一九二八——一九三八年的格兰查科战争


  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为争夺格兰查科在一九二八——一九三八年间所进行的战争,是美洲国家间所进行的最严重的战争之一。这次领土纠纷自一百年前的独立战争时就开始酝酿,终于形成这两个国家间的武装冲突。这两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适宜于作战。在一八七九——一八八三年的太平洋战争中,玻利维亚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丧失了通太平洋的出口。巴拉圭在一八六四——一八七〇年的战争中遭到惨败,元气仍未恢复。

  格兰查科这个地方面积约计十五万平方英里,与蒙大拿州大小差不多,北面与玻利维亚接壤,南面与巴拉圭为邻。气候属于亚热带,土壤肥沃,农业和畜牧业有很大发展的前途,所产木村特别有名,“格兰查科的森林是南美洲天然奇境之一。”[8]这个地区拥有大量的富源,其中石油的蕴藏量尤为重要,这一带地区就是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有名的耶稣会“传教会帝国”的主要中心。

  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不能够和平地瓜分格兰查科这块地方。巴西和阿根廷在一八六四——一八七〇年的战争中打败巴拉圭后,各自格兰查科地区分割了一大块土地。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曾先后在一七八九年、一八八七年和一八九四年起草以瓜分格兰查料为目的的条约,但是这些条约都流产了。领土纠纷仍然未获解决,两个国家都各自声称整个地区是属于它的。自从插入石油问题后,这种纠纷更趋激烈。英、美两国也参加在内。实际上,这次战争是英国皇家荷兰殻牌油公司和美国美孚油公司间的战争。台尔·伐约说道:“美孚油公司于一九二六年在格兰查科地区取得了广泛的开采权(二千三百万英亩),从事扩充采油和炼油工作。但是生产油后,除了经过巴拉圭运至巴西口岸外,没有办法把油运出玻利维亚境外。在阿根廷(和英国)的压力下,巴拉圭提出了一些过境的条件,不接受这些条件就不准过境,但是这些条件是玻利维亚不能或不愿接受的。美孚油公司因而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它不能把它的油用油管经过安德斯山运出去。”[9]因而有计划地发动格兰查科战争。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玻利维亚和巴拉圭两国军队发生冲突。在以后的三年中间,战争时断时续,中间夹以和平谈判。在当时,国际联盟、美国、英国和有些南美洲国家都出面调处,以求解决这次纠纷。在一九三二年中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公开进行战争,战斗非常激烈,具有蛮荒战争的残暴特点。双方伤亡惨重,巴拉圭损失五万人,玻利维亚损失七万人。玻利维亚军队的处境特别不利,因为玻利维亚军队的兵士大部分来自二、三英里高的山地高原,不能适应格兰查科丛林地区的生活。这两个国家的农民和兵士都相当广泛地反对这次战争[10]

  经过无数次的谈判和休战,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终于在一九三八年七月二十一日签订和平条约。根据战利品应归战胜国所有的政策,巴拉圭的人口虽然比玻利维亚的人口少,在这次战争中却占了上风。在英国的帮助下,巴拉圭取得了格兰查科地区四分之三的土地,但是巴拉圭和玻利维亚都不满意这种划分,美国也不满意。正像拉丁美洲其他的边界纠纷的“解决”一样,格兰查科纠纷的解决也是一种靠不住的安排,将来可能因为最有关系国家内发生新的事变而使这种安排遭受破坏。事实上,美国政府现正努力强迫智利让给玻利维亚一条宽十公里的走廊,使玻利维亚有一个通海的出口,这样美国在玻利维亚境内所有的输出品就可通行无阻,直达海口。


其他美洲领土纠纷


  除了上述的主要战争外,美洲各国曾因互相争夺领土而发生一些较小的冲突,不过这些冲突没有引起战争,每一个拉丁美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都曾一次或数次卷入这种边界纠纷。巴西一贯采取侵略性的扩张政策,自从独立战争以来,曾经为了争夺领土与它的几个邻国发生争执。正如葡萄牙人不理睬教皇亚力山大第六于十五世纪末期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新世界的殖民地所划的分界线,巴西(特别是在十九世纪头二十五年的革命后)对于一七七七年西葡条约所规定的边界线也置之不理。在以后的八十年中间,巴西从它的邻邦如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取得了大块土地。这些土地差不多都是通过显示武力、施用压力签订条约的方式取得的。

  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三国所处的这个地区,曾经数次发生激烈的领土争执,有几次引起了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例如一九三二年秘鲁与哥伦比亚因争夺莱蒂西亚区而发生武装冲突,当时颇有引起正式战争的危险,幸而在一九三五年终于成立了仲裁协定。经过长期交涉和争论,划定了现时三国间不稳定的边界线。一九四二年,厄瓜多尔与秘鲁间的尖锐的边界纠纷获得解决。秘鲁曾在一八五九年对厄瓜多尔进行战争,取得胜利。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的边界纠纷久未解决。一八九六年仲裁结果,英国所获得的土地比它十年前所要求的约多三分之一。拉丁美洲国家间的这些纠纷,反映出英、美帝国主义冲突的尖锐化。

  中美洲也曾多次发生领土纠纷,美国代理人通常都插进一手。在这些领土纠纷中,最重要的是洪都拉斯与尼加拉瓜的纠纷,萨尔瓦多与危地马拉的纠纷,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与巴拿马的纠纷,墨西哥与危地马拉的纠纷。有些纠纷经过仲裁后业已解决,有些纠纷至今仍未获解决。

  自一七七六年革命后,美国与加拿大间比较重大的边界纠纷,除了后面将要论述的俄勒冈地区外,还有美国缅因州与加拿大的魁北克和新不伦瑞克两省的分界线问题。这次纠纷使英、美两国的关系大为紧张。一八四二年美国将一大块土地让予英国后,这次纠纷终于宣告解决,“这块土地根据独立战争结束时所签订的条约(一七八三年)似乎是属于美国的。”[11]




[1] 杜玛与彼得逊合著:“战争中的人命损失”,伦敦一九三三年版,第三页。

[2] 威尔格斯与德加合著:“拉丁美洲史纲”,第二六二页。

[3] 里贝著:“美英在拉丁美洲的争锋(一八〇八——一八三〇年)”,第一四五页。

[4] 麦根西著:“美洲史”,第一七三页。

[5] 根据一九四五年美国的农业调查数字。

[6] “关于美国籍墨西哥人状况的决议”,载“政治月刊”,纽约一九四九年五月号,第七二——七三页。

[7] 克罗著:“拉丁美洲的史诗”,第六〇三、六〇五页。

[8] 同上书,第三四五页。

[9] 台尔·伐约著:“最后的乐观者”,纽约一九五〇年版,第二五三页。

[10] “国际新闻通讯”,一九三五年二月九日。

[11] 比尔德夫妇合著:“美洲文明的兴起”,第一卷,第五七九页。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