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国际
为了反对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官僚集团的国内外政策,左派反对派于1923年成立。1929年,托洛斯基被驱逐出境,但国际的左派反对派开始形成,当时以改革共产国际及其支部为目标。1933年,由于社会民主党和斯大林主义的错误政策,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左派反对派认为共产国际不再是革命的国际,开始准备建立第四国际。1938年9月3日,当时战争和法西斯主义正笼罩全世界,第四国际(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的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并通过托洛斯基起草、作为第四国际基本纲领重要组成部分的《过渡纲领》。
1953年以后第四国际出现分裂,现在世界上有多个自称第四国际、或者要重建它的组织,其中最主要的是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USFI),在约40个国家中有支部或同情组织,包括美、加、法、英、德和亚洲的日本、香港、斯里兰卡和印度,也和巴基斯坦、韩国、菲律宾等国立场接近的组织展开交流联系。本书作者曼德尔生前长期是它的领导人之一。
第四国际成立至今六十多年,一直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中奋斗,不但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镇压,更不断遭到来自斯大林派和毛派的诬陷和攻击,许多成员被处决、暗杀。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许多知名革命家和学者曾参加第四国际的队伍,如陈独秀——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中共前五任总书记、马林(即斯尼夫利内特Henk Sneevliet)——荷兰工人领袖、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创建人,曾是第三国际驻中国代表、坎农(James P. Cannon)——美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窦图滔(Ta Thu Thau)——二次大战前越南西贡工运领袖,死于越共之手、布兰戈(Hugo Blanco)——秘鲁著名的农运领袖、布里弗曼(Harry Braverman)——劳动社会学经典《劳动与垄断资本》一书的作者、克理文(Alain Krivine)——法国1968五月革命的学运领袖、现为欧洲议会议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