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 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文件(1921年6-7月) 相关链接:托洛茨基 世界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一、问题的实质1.在帝国主义大战末期及其结束之后,革命运动的特点是规模空前宏伟。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制度。自1917年5月起,在英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罢工运动。1917年11月,俄国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1918年11月,推翻了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君主政体。罢工运动席卷欧洲许多国家,翌年发展得更加波澜壮阔。1919年3月,诞生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年年底,冶金工人、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声势浩大的罢工震撼了美国。在德国,除1919年1月和3月两次战斗外,在1920年3月卡普叛乱后的日子里,运动发展到最高峰。1920年5月,法国经历了国内生活中最紧张的时刻。在意大利,工农业无产阶级运动不断高涨,从而导致工人于1920年9月占领工厂和庄园。1920年12月,在捷克发生了大规模的无产阶级罢工。1921年3月,中德工人举行了起义,英国煤炭工业工人发动了罢工。 在交战国中,特别是在战败国中,运动发展得更加广泛和激烈。运动也扩展到中立国。在亚洲和非洲,运动激起并增强了千干万万殖民地民众的革命热情。 但是,这股强大的浪潮,既没有冲垮世界资本主义,也没有冲垮欧洲资本主义。 2.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和第三次代表大会之间的一年里,工人阶级的一系列起义和战斗(1920年8月红军向华沙的进攻,1920年9月意大利的无产阶级运动,1921年3月德国工人的起义),都以局部失败而告终。 战后革命运动初期的特点是,革命行动的自发性,方法也欠妥,目的不明确,统治阶级惶恐万分。这个时期基本上已经结束了。而资产阶级的阶级自信心,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机构表面上的稳定性,明显地增强了。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即使没有消失,但也减轻了。各国资产阶级领导人竟然吹噓自己有强大的国家机器,进而在经济战线和政治战线上对工人群众发动了攻势。 3.鉴于出现这种情势,共产国际乃向自己和整个工人阶级提出下列问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新的相互关系,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于更加确切的力量对比?资产阶级是否真的即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社会平衝?是否有根据认为政治动乱和阶级搏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将出现恢复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漫长的新时代?是否可以由此得出结论说,必须修改共产国际的纲领和策略? 二、战争,投机事业的繁荣,危机和欧洲各国4.大战前的20年是资本主义波涛汹涌的时代。经济上升时期显得欣欣向荣,而且持续很久,而萧条或危机时期则很短暂。总之,曲线是急剧上升的,因而资本主义国家大发横财。 世界命运的主宰者,通过托拉斯、卡特尔和银行团摸清世界市场的底细,认识到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必然受到他们建立的市场容量的限制,于是,企图采用外科手术来寻求出路。世界大战的血腥危机必然能代替旷日持久的经济萧条,而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结果——大批消灭生产力。 但是,战争把这种方法的巨大破坏力同空前长期使用这种方法结合起来。结果,战争不仅在经济上消灭了“过剩的”生产力,而且也削弱、震撼和破坏了欧洲的基本生产机构。但同时,战争却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和日本迅速强盛起来。世界经济的重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 5.四年大屠杀停止以后,要进行复员,要把战时状态转入平时轨道,而且由于国力衰竭和战争造成的混乱必然发生经济危机。对资产阶级说来,这个时期确确实实是一个最可怕的时期。的确,在战后的两年期间,曾卷入战争的各国成了强大的无产阶级运动的舞台。 战争结束几个月以后,出现的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不可避免的危机,而是经济繁荣。这一事实是资产阶级得以保持其统治地位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经济繁荣持续了一年半左右。工业几乎吸收了全部复员工人。工资虽然照样赶不上消费品的上涨价格,但还是有所提高,从而造成了一种经济繁荣的假象。 1919—1920年这一期间,最迫切的战后清理工作趋于缓和。正是由于这两年工商业有所发展,资产阶级的自信心才大为增强,因而也就提出了是否会出现资本主义有机发展的新时代的问题。 但是,1919—1920年的经济繁荣根本不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复兴的开端,而是战争所造成的使资本主义经济遭到破坏的那种工商业虚假景象的继续。 6.帝国主义战争是在美国1913年工商业危机开始蔓延到欧洲的时刻爆发的。战争破坏了工业周期的正常发展,战争本身竟成了最强大的经济因素。战争为各主要工业部门开创了几乎有无限容量的广阔市场,使它们完全避开了竞争的影响。战争是一个永远满足不了的可靠顾主。杀人武器的生产代替了生产资料的生产。个人消费品被千百万不进行生产而进行破坏的人高价侵吞了。这个过程意味着破产。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发展到惊人的程度,这个过程表面上却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国家接连不断地发行公债和纸币,发行量竟从几百万逐渐增加到几十亿。机器和厂房破旧了,得不到更新。土地没有进行深耕细作。城市和交通的基本建设停了下来。然而,公债、货币和有价证券却不断增多。虚拟资本膨胀的程度竟与生产资本破坏的程度相等。作为商品流通手段的信贷制度,成了为战争搜刮国民财富(其中包括要由下一代人创造的财富)的手段。 正是由于害怕出现不可收拾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采取了同战时一样的措施:不断发行公债和纸币,调整主要物品的价格,保证利润,实行粮食补贴和其他形式的工资补助,再加上军事检查制度和军人专政。 7.与此同时,由于停止了军事行动、恢复了国际交往(尽管很有限),世界各地对各种各样商品的需求就显露出来了。战争留下了大批剩余物资。集中在供应者和投机者手中的巨额现款,都投向能获得最大利润的方面,因而出现了狂热的贸易高潮。但由于物价空前上涨,股息高得出奇,以致任何一个主要工业部门都没有恢复到欧洲战前的水平。 8.资产阶级政府与银行团、工业托拉斯相勾结,依靠进一步有组织地破坏经济体系(增加虚拟资本,使货币贬值,进行投机倒把,而不去医治经济创伤),才得以推延经济危机的爆发,―直推延到复员工作和战后第一期清算所引起的政治危机平息之后。资产阶级得到了宝贵的喘息时机,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危机出现了。他们充满了极其乐观的情绪。看来,恢复时期的需求会使工商业、特别是投机事业出现一个长远的繁荣景象。但是1920年,这种希望破灭了。 1920年3月在日本、4月在美国开始出现危机(在美国,1月份的物价就已有所下降),最初出现的是金融危机,随后是商业危机,接着是工业危机。4月间危机已蔓延到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接着蔓延到欧洲各中立国。在德国,危机表现得不太严重。到1920年下半年,危机已遍及整个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世界。 9.由此可见,1920年的危机并不是“正常”工业周期的一个必经阶段,而是对战时和战后两年靠破坏和衰竭出现的虚假繁荣的一种深刻反应。这对于了解世界形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情况! 繁荣和危机的正常交替表现在工业发展的上升曲线上。近七年来,欧洲的生产力并没有上升,而是急剧下降了。 经济基础本身的破坏必定会在一切阶段中表现出来。要想使欧洲经济内部协调起来,在最近几年内必须实行压缩和精减的办法。生产力发展的曲线将从目前的虚假高度降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也会出现短暂的繁荣,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投机性。危机必将是长期的、严重的。目前欧洲的危机是一种生产不足的危机。这是贫困化对力求按过去资本主义繁荣局面进行生产、贸易和生活的一种反应。 10. 欧洲经济实力最强大的而遭受战争破坏最小的国家是英国。但是即使对它来说,也谈不到战后已经恢复了资本主义平衡。诚然,英国依靠它在世界各地的组织机构以及战胜国的地位,战后在贸易和财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改善了贸易平衡,提高了英镑牌价,预算中有了结余。但在工业方面,英国在战后却没有前进反而是后退了。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还是国民收入,都大为低于战前。工业主要部门煤炭工业,情况日益恶化,因而其他部门也随之恶化了。不断出现的罢工浪潮并不是英国经济衰落的原因,而是它的后果。 11.法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的经济被战争破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靠牺牲德国来恢复法国经济的做法,是一种与外交勒索相结合的野蛮掠夺,这意味着德国将遭到更惨重的浩劫(煤炭、机器、牲畜、黄金将被掠夺一空),而法国也并不能从中得救。这种做法会给整个欧洲大陆的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法国之所得远远小于德国之所失,尽管法国农民竭尽全力恢复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荒芜了的耕地,尽管战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化学工业、军火工业),但法国仍然面临着经济崩溃。国家的债务和军国主义化的开支,达到惊人的高峰。在最近一次经济繁荣的末期,法国通货贬值了60%。即使人口正常的增长,也不能补偿战时人员的大量伤亡,这也阻碍了法国经济的恢复。意大利和比利时的经济情况,与此大同小异。 12.繁荣的虚假性在德国显露得最为明显。在一年半期间,物价上涨了六倍,而生产却继续急剧下降。从表面上看,德国在战后顺利地参加了国际贸易,但它是付出双重代价的:滥用了国家的固定资本(从而破坏了生产、运输和信贷机构);进一步降低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看,德国出口商的利润纯粹是一种亏损。在出口的幌子下,德国被廉价出售了。在日益减少的国民财富中,资本主义上层分子却要使自已所占的份额不断增多。德国工人成了欧洲的苦力。 13.各中立小国有名无实的政治独立是靠大国之间的对峙来保持的。在经济上,它们也要受世界市场的影响,这种情况在战前基本上由英、德、美、法四国来决定。大战期间,欧洲中立小国的资产阶级大发横财。但欧洲交战国经济上的破坏,也使各中立国的经济陷于混乱。它们债台高筑,通货贬值,不断受到危机的冲击。 三、美国、日本、苏维埃俄国和殖民地各国14.美国在大战期间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恰恰与欧洲的发展相反。美国主要是作为供应者参加战争的。美国完全没有受到战争直接破坏的影响。其运输业和农业等等受到的间接破坏影响,比英国小得多,更不要说与法、德两国相比了。另一方面,美国充分利用了欧洲竞争的消失或极端削弱,使许多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石油、造船、汽车、煤炭)突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不仅美国的石油和粮食,而且就连美国的煤炭,也都控制着欧洲大多数国家。 战前,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和原料(占出口总额2/3以上),而现在,则主要出口工业品(占出口总额60%)。战前,美国是个债务国,而现在,却成了全世界的债权国。世界黄金储备约半数集中在美国,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英镑在世界货市市场上的领导作用已让位给美元。 15.但是,就连美国资本主义也失去了平衡。美国工业的飞速发展纯粹是世界情势造成的:欧洲竞争的消失,而且主要是欧洲军火市场的需求。破产的欧洲,战后不能成为美国的竞争者,不能恢复战前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况且,它作为销售美国商品的市场所能起的作用,也比以往小得多。但是,美国经济已成为商品输出经济,其规模比战前大得多。战时过分膨胀的生产机构,因物资不足而不能充分加以利用。有些工业部门改成季节性的,即一年内只在某一期间从事生产。美国的危机是欧洲衰落所引起的长期严重经济混乱造成的。这是世界分工从根本上遭到破坏的结果。 16.日本也曾利用战争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扩张。它的发展是很有限的,无法与美国相比,许多部门的发展还具有温室的性质。如果说,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日本的生产力足以打入空闲的市场,那么,在与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角逐中,要想保持住这个市场,它的生产力就显得不足了,于是便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日本出现的危机就是这样造成的。 17.大洋以外的出口原料国家,其中也包括纯殖民地国家(南美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埃及等等),却利用国际联系的断绝,发展了当地的工业。世界危机目前也蔓延到这些国家。这些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于英国和整个欧洲来说,也是增加贸易困难的一个根源。 18.可见,在生产、贸易和信贷方面,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战后已多少恢复了稳定的平衡。 欧洲在经济上继续衰退,因而欧洲经济基础的崩溃在最近几年内必定显示出来。 世界市场已经瓦解。欧洲需要美国的产品,但没有东西同它交换。欧洲患的是贫血症,而美国患的是多血症。金本位制已经崩溃。欧洲各国货币的贬值(达92%),给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造成巨大的困难。外汇行情的不断剧烈波动,使资本主义生产变成野蛮的投机事业。世界市场上已经没有一般等价物了。 欧洲要想恢复金本位制,只有采取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的办法。但这正是遭到破坏的欧洲所做不到的,美国又在高筑关税壁垒,以防止欧洲商品的大量输入。 欧洲仍旧是一个疯人院。大多数国家颁布了进出口禁令,提高了保护关税。英国实行了禁制关税。德国的出口,和德国整个经济生活一样,受巴黎一帮投机分子的控制。在奥匈帝国的地区内,设置了十几道关税线。在凡尔赛体系内,圈套密布,限制重重。苏维埃俄国受到排斥,不再是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的供应者,这也有力地破坏了世界经济平衡。 19.即使俄国重新进入世界市场,也不能使世界市场在最短期间发生巨大变化。俄国的资本主义机构,在生产资料方面紧紧依赖于世界工业。而在战争期间,当俄国国内的工业已全部动员起来时,对协约国的这种依赖关系就更为增强。封锁立即中断了这种非常重要的联系。要想使一个民穷财尽的、在连续三年内战中经济遭到彻底破坏的国家,建立起一系列新的工业部门,以挽救旧工业部门不致由于基本设施损坏而必然衰落下去,那谈何容易。更何况数十万优秀的、大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已参加了红军。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其他任何一种制度都不能在封锁圈内,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在继承下来的破产的条件下,维持住经济生活,创造出集中管理经济生活的条件。但是,很显然,同世界帝国主义作斗争,是以进一步降低许多主要经济部门的生产力作为代价的。只有现在,由于放松了封锁,由于建立了比较正确的改善城乡关系的过渡形式,苏维埃政权才得以逐步坚定地集中领导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矛盾的尖锐化20.战争使生产力遭到空前的破坏,但它并没有阻碍社会分化的进程。正相反,近七年来,广大中间阶级,其中包括新的中等阶层(职员、官吏等等)的无产阶级化,以及财富集中于为数不多的集团(托拉斯、银行团等等)手中的现象,在战争灾害深重的国家里,有了惊人的发展。司汀尼斯①问题成了德国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① 转引《列宁全集》第54卷第48条注释:胡戈·斯汀尼斯是德国垄断资本巨头,1893年开办采矿工业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靠军需供应发了横财,战后又利用通货膨胀和搞金融投机,建立起巨大的康采恩,包括1500多家各种工业部门的企业,其中600家在国外。斯汀尼斯于1924年去世,此后不久他创建的这个庞大康采恩就破产了。由于他的继承人得到了美国银行的大力支持,才幸免被消灭的命运。笫二次世界大战后,斯汀尼斯康采恩主要经营煤矿、海运、内河航运、煤炭批发与零售商业、机器制造业等。
在欧洲所有交战国中,物价不断上涨,同时货币又急剧贬值,这本身就意味着靠损害工人阶级、官吏、职员、小食利者以及一切领取比较固定工资的人的利益,来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由此可见,欧洲在物质资源方面倒退了几十年,而社会矛盾加剧的过程却不仅没有退回,不仅没有延缓,反而更加飞速地前进了。这一重大事实的本身,就足以消除一切希望通过民主形式获得长期和平发展的想法,因为日益加剧的社会分化、“司汀尼斯化”,以及经济衰落所引起的无产阶级化和赤贫化,决定了阶级斗争具有紧张、剧烈,残酷的性质。 目前的危机,只不过是战时和战后进行这方面的猖狂投机活动的继续罢了。 21.农产品价格上涨给人造成一种似乎农村富裕起来的印象。但实际上,增加收入和财富的只是富裕农民。农民则用他们所积蓄的大量贬值的纸币来偿还了货币未贬值时的债务。但是,农业问题决不单纯只是偿还抵押借款。尽管土地价格大为提高,尽管肆无忌惮地滥用生活必需品专卖权,尽管大土地占有者和富农大发横财,但是欧洲的农业显然衰退了:采用了粗放的经营方式,耕地变成了牧场;农户缺乏牲畜,恢复了三区轮种制。造成这种衰退的局面,还由于劳力不足,牲畜数量减少,人工肥料缺乏,工业品价格昂贵,而在中欧和东欧,则还由于有计划地限制生产(这是对国家政权企图攫取农产品支配权的一种反应)。富裕农民和一部分中农建立了牢固的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以期摆脱恢复经济所带来的重担。他们还利用资产阶级的困境,要挟国家实行专门有利于农民的关税和捐税政策,作为农民在反对无产阶级方面给予支持的条件,从而也增加了恢复资本主义经济的困难。城乡资产阶级之间发生了分裂,这也就削弱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同时,很大一部分贫苦农民陷于赤贫的境地,农村中怨声载道,农村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日益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欧洲普遍贫困化而无力大量购买美国谷物,这就引起了大洋彼岸农业的严重危机。我们不仅在欧洲,而且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南非,也能看到农民经济和小农庄经济的衰落。 22.由于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公务员和私人雇用的职员的处境,通常比无产阶级的处境恶化得更加明显,而且在继续恶化中。失去稳定生活条件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成了政治动荡的一个因素,因而破坏了他们所在的国家机构的稳定性。改良主义者所认为的可作为保守主义支柱的“新的中等阶层”,在过渡时期将变成非常革命的因素。 23.资本主义欧洲完全丧失了它在世界上的经济统治地位,而它的相对的阶级均势,却完全建立在这种世界统治的基础之上。欧洲国家(英国,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法国)为恢复以往的地位所作的一切努力,只能使动荡和混乱状态更为加剧。 24.在欧洲,财富的集中建立在破产的基础之上,而在美国,财富集中和阶级矛盾的增长,是通过资本家大发横财而达到最高峰的。世界市场的普遍动荡造成行情大幅度波动,这使美国国内的阶级斗争具有了极度紧张的革命性质。在这空前的资本主义繁荣时期之后,必然会出现汹涌澎湃的革命斗争高潮。 25.工人和农民移居海外,一向起着缓和欧洲资本主义危机的作用。在漫长的萧条时期或者在革命运动遭到失败之后,移民的趋势必然更为加剧。 美国和澳大利亚对来自欧洲的移民横加阻挠。 目前,这种缓和危机的作用几乎不存在了。 26.资本主义在东方,特别是在印度和中国的蓬勃发屐,为那里的革命斗争创建了新的社会基础。在这些国家里,作为资本主义核心的资产阶级,与外国资本紧密勾结,从而成了外国资本实行统治的重要工具。它所进行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斗争软弱无力,实际上是动摇不定、无济于事的。当地无产阶级的壮大,使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丧失了民族革命的意志。然而,千百万农民群众却找到了真正革命的领导者,这就是有觉悟的共产主义先锋队。 外国帝国主义的军事压迫和民族压迫,外国和本国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剥削,再加上封建农奴制的残余,为殖民地的年轻无产阶级迅速成长并领导农民群众广泛开展革命运动创造了条件。 印度及其他殖民地的人民革命运动,也像新、旧世界的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起义一样,目前已成为劳动人民世界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国际间的相互关系27.世界经济的总形势,首先是欧洲的衰落,表明将出现一个最严重而漫长的经济困难和动荡时期,即出现一个全面危机和局部危机时期。战争和凡尔赛和约所形成的国际关系,使局面更加难以打开了。 如果说,帝国主义是由于生产力要求打破国家界限、建立欧洲和世界统一经济区而出现的,那么,在中欧和东欧增加的许多新国界,以及那里设的新关卡、驻扎的新军队,就是敌对的帝国主义者互相火并的结果了。就国家经济意义来说,欧洲已倒退到中世纪。 在这经济衰竭和破坏殆尽的土地上,现在却养活着一支比1914年“武装和平”高峰时期还多50%的军队。 28.法国对欧洲大陆采取的指导方针,由以下两种因素构成:高利贷者盲目地疯狂肆虐,企图扼杀破产的负债者;重工业强盗贪得无厌,企图利用萨尔、鲁尔和上西里西亚的煤田为工业帝国主义创造条件,以取代破了产的金融帝国主义。 这种意图是针对英国的。而英国却打算切断德国煤炭与法国矿石的联系,因为二者的结合是欧洲复兴的必要条件之一。 29.目前,大英帝国的威力最为强大。它既保持了原有的属地,又获得了新的属地。但今天却也暴露出英国的世界统治地位同它实际的经济衰落情况的矛盾。在技术上和组织上无比先进的资本主义德国,被武装力量粉碎了。在经济上控制南北美洲的美国,一跃而成为比德国更为可怕的无敌对手。由于高超的组织和技术,美国工业中的劳动生产率比英国高得多。汽车和拖拉机制造业以及海运和空运业所需要的石油,在美国境内开采的占世界需要量的65—70%。英国在煤炭市场上几乎长期占据的垄断地位彻底垮台了。美国已跃居首位,而且向欧洲的输出额还在急剧增长。在商船吨位方面,美国几乎已与英国并驾齐驱。在电缆方面,美国不愿再容忍英国处于世界垄断地位。在工业方面,英国转入守势,并以抵制德国“有害的”竞争为借口,采取种种关税保护措施来对付美国。最后,当拥有大量陈旧舰只的英国海军停止发展时,哈定政府却采纳了威尔逊政府的海军建设方案。这个方案必将使美国海军在最近两三年内占据优势。 情况就是这样:英国尽管战胜了德国,但它除非自动退居次位,沦为二等强国,否则,它就得打定主意,在最近期间把现存的力量孤注一掷,同美国拼个死活。 正因为如此,英国才与日本保持同盟关系,并且不惜以让步为代价,力求得到法国的支持,或者至少使它保持中立。最近一年来,法国在欧洲大陆上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不是由于法国力量增强了,而是由于英国的国际地位削弱了。 5月间德国在战争赔偿问题上的屈服,只不过是英国取得的暂时胜利,这必将使中欧经济进一步衰落,而且也决不能使法国在最近的将来不去占领鲁尔和上西里西亚地区。 30.日美的对立,由于它们都参与了对德作战,而暂时掩盖起来,但目前却大有公开发展之势。战后日本在太平洋上获得了—些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岛屿,因而逼近了美国海岸。 迅速发展起来的日本工业出现了危机,这就使海外移民问题再度尖锐化了。因为日本人口稠密,自然资源贫乏,只有商品输出或者人口外迁这两条道路可走。但是这两条道路都要与美国发生冲突,不论是在加利福尼亚,或是在中国、在雅浦岛,情况都是如此。 日本预算中的开支,陆海军军费占半数以上。在英美之间的斗争中,日本在海上要扮演的角色,正是在对德作战中法国在陆地上所扮演的角色。日本目前在利用英美的对立,而这两个巨头争夺世界霸权的最后决斗,却首先会使日本遭到牺牲。 31.这次大战,按其起因和主要参战国来说,是一场欧洲战争,斗争的轴心是英德的对立。美国的参战扩大了斗争的范围,而没有改变斗争的基本方向,即用世界的财力解决欧洲的冲突。这场战争纵然解决了英德之间和美德之间的争端,但是它不但没有解决英美之间和美日之间的关系问题,反而第一次全面地使英美关系成了世界政治的主要问题,而美日关系也成了第二个重大问题。可见,这场战争是真正世界大战的欧洲序幕,是解决帝国主义独霸世界问题的欧洲序幕。 32.但这只不过是世界政治轴心之一。世界政治还有第二个轴心。通过这次战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和第三国际先后建立了。国际革命力量组成的集团,是与一切帝国主义集团完全针锋相对的。 从无产阶级利益和保卫和平的角度来看,英法同盟是保持还是破裂,与英日同盟是否恢复、美国是否加入国际联盟一样,具有相同的意义。因为无产阶级决不能把资本主义国家那种维持一时、反复无常、掠夺成性、背信弃义的集团看作是和平的保障,而且资本主义各国的政策越来越受英美对立的牵制,使对立日益加剧,终将酿成一场血战。 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与苏维埃俄国签订和约和贸易协定,决不意味世界资产阶级已放弃摧毁苏维埃共和国的念头。我们面前出现的只不过是斗争方式和方法的改变,而且可能是暂时的改变。日本在远东的篡夺行为,可能意味着已进入武装干涉的新时代。 很明显,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越具有持久的性质,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的矛盾就越要促使资产阶级再次发动一场世界规模的血腥战争。这就是说,在这场新的战争结束以后,“恢复资本主义平衡”旳任务所依靠的经济,将远远不如欧洲目前的经济形势。 33.尽管这次大战的经验极其有力地证明了“战争是打错了的如意算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资产阶级和平主义和社会和平主义也仅只是说说而已),可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却还在经济、政治、思想和技术方面全力准备新的战争。反革命的人道和平主义成了军国主义的帮凶力量。 形形色色的社会民主党人以及阿姆斯特丹工会工作者,却劝导国际无产阶级适应战后出现的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局势。可见,他们已成为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在准备彻底毀灭人类文明的新战争中所不可缺少的帮手。 六、战后的工人阶级34.综上所述,恢复资本主义的问题,实质上意味着工人阶级是否愿意在新的更加艰苦的条件下承担必要的牺牲,以便使自己遭受比战前更为沉重和残酷的奴役? 要想恢复欧洲的经济,必须恢复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的生产机构,必须重建资本。这一点,只有在无产阶级同意增加劳动强度而又领取极低工资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资本家要求无产阶级这样做,黄色国际的叛徒领袖也建议无产阶级这样做,要它先帮助复兴资本主义,然后再争取改善工人的状况。但是,欧洲无产阶级不同意作出这样的牺牲,它要求提高生活水平,这就与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客观条件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罢工和起义层出不穷,欧洲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复兴了。重建货币单位,这对许多欧洲国家(德、法、意、奥、匈、波、巴尔干各国)来说,首先意味着赖掉无力偿还的债务,即宣告破产,但这又意味着有力地促使各阶级进行争取重新分配国民收入的斗争。重建货币单位还意味着:靠牺性群众的利益(不进行工资调整、不控制日用品价格)来进一歩缩减国家开支;禁止国外廉价日用品入口,通过降低生产费用,即首先通过加紧剥削工人群众来增加输出。为恢复资本主义平衡而采取的每项重大措施,实际上会更加动摇业已破坏的阶级平衡,并会给革命斗争提供新的动力。可见,资本主义是否能复兴的问题,成了各种现实力量之间,即各阶级、各政党之间的斗争问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主要阶级当中,如果无产阶级放弃了革命斗争,资产阶级最后显然会找到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平衡。但这是一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衰落的平衝。它是通过新的危机、新的战争、一系列国家进一步贫困化和千百万劳动群众继续死亡的途径找到的。 但是,从国际无产阶级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推断是少有根据的。 35.在社会关系上持保守观点的顽固分子,大都已失去对劳动群众思想意识的控制力。即使社会民主党和工联由于继承了过去的组织机构而对相当大的一部分无产阶级还保持影响的话,这种影响也是完全不稳定的。战争不仅使无产阶级的思想,而且也使无产阶级的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与战前组织上的渐进主义完全不相容的。 可是,许多国家中的无产阶级上层分子表面上仍旧保持着统治地位。他们是迅速滋长起来的工人官僚,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同它们串通一气,并且有自己一套统治的手腕和方法。 其次是在生产中占有优越地位的那部分工人,他们占据行政管理职位,或者有希望占据这种职位。他们是工人官僚最可靠的支柱。 老一辈的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会工作者,大都是技术熟练的工人,几十年的斗争把他们同自己的组织联结到一起了,尽管自己的组织背叛变节了,但他们还是不肯同它断绝联系。然而,在许多生产部门中,技术熟练的工人已大量为非熟练的工人所接替,而且主要是为女工所接替。 千百万直接经受过战争锻炼的工人,已习惯于掌握武器,而且大都准备拿起武器对付阶级敌人。但是必须给予认真的训练和坚强的领导,才能确保胜利。 大战期间被吸收到工业中工作的千百万新工人,特别是女工,不仅给无产阶级带来小资产阶级偏见,而且还带来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 在战争和革命的风暴中成长起来的千百万青年男女工人,最易于接受共产主义思想,他们热情地准备采取实际行动。 失业者以及部分丧失阶级性者和半丧失阶级性者组成的大军,其人数的增减,极明显地反映出资本主义经济的衰退过程。这个大军经常威胁着资产阶级制度。 这些在出身上和性质上迥然不同的无产阶级阶层,并非同时和同样投入战后的运动中去。因此,革命斗争中就会产生动荡不定的情况,就有高潮和低潮、进攻和退却。但是,绝大多数无产阶级群众,由于一切旧的幻想破灭了,生活上极其动荡不安,托拉斯化的资本控制了一切,军国主义化的国家实行了掠夺政策,所以他们才迅速地团结起来。这一支千百万人的队伍在寻求坚强、英明的领导和明确的行动纲领,从而可为团结集中的共产党取得领导地位奠定基础。 36.大战以来,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明显地恶化了。只有个别一些工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那些在战时有几个人在工厂中工作的家庭,能保持甚至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但总的说来,工资赶不上物价的上涨。 大战以来,中欧无产阶级陷于日益贫困的境地。欧洲大陆上的协约国的生活水平,最近下降得不太厉害了。在战争末期,英国无产阶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而制止了生活条件的不断恶化。 在美国,工人阶级中有些阶层的生活状况改善了,而其他阶层的状況则仍旧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上,甚至恶化了。 危机极其猛烈地冲击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工资的下降速度超过了物价的跌落速度。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的人数创资本主义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纪录。 个人生活条件的急剧改变,不仅对劳动生产率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而且也不可能在主要领域中,即在生产中建立阶级平衡。生活条件的不稳定反映出本国和世界经济条件的普遍不稳定,这是当前发展过程中的最革命的因素。 七、前途和任务37.战争并不是由于爆发无产阶级革命而宣告结束。资产阶级有相当的理由把这个事实说成是他们的巨大胜利。 只有小资产阶级糊涂虫才会认为:欧洲无产阶级在战争期间或战争刚刚结束之后没有打倒资产阶级这一事实,是共产国际纲领的破产。共产国际的无产阶级革命方针,决不是武断地安排在某月某日发动革命,或者硬性规定必须在某一期限内进行革命。过去和现在,革命始终是各种实际力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斗争。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破坏了平衡,这就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创造了有利条件。共产国际过去和现在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充分利用这种局势。 共产国际和两派社会民主党人的分歧,并不是什么我们要武断地安排在某时某刻发动革命,社会民主党人过去和现在也是反对空想主义和盲目主义的。分歧实际上在于社会民主党人不论是参加政府还是处于在野地位,都竭尽全力帮助恢复资产阶级国家的安定,阻挠革命的实际发展;而共产党人则通过一切途径,采取一切办法,利用一切机会来推翻和消灭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在战后的两年半期间,各国无产阶级显示出充沛的精力、斗争的决心和忘我的精神,只要工人阶级有一个强大集中的、准备采取行动的国际共产党来领导,就必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由于一些历史上的原因,在战争期间以及战后直到现在,领导欧洲无产阶级的却是第二国际,这个组织过去是、现在仍然是资产阶级所掌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工具。 38.1918年底和1919年初,德国的政权实际上已落到工人阶级手中。可是,社会民主党的多数派以及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会,却把自已的整个机构和全部传统影响用于一个目的,即把政权拱手交给资产阶级。 在意大利,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不断出现新高潮,只是由于社会党的小资产阶级的动摇不定、议会党团的背叛政策、工会组织怯懦的机会主义,资产阶级才得以恢复自己的机构,调动白卫军对无产阶级采取攻势,而无产阶级则由于自己的旧的领导机构破产,暂时受到一些挫折。 在英国,由于国家军事力量公开登上政治舞台,由于工联领袖们被这种情况所吓倒,近几年来,波澜壮阔的罢工运动屡遭失败。如果工联领袖们能忠于工人阶级事业,那么,即使工联机构不健全,还是可以用来从事革命斗争。不久前“三业同盟”危机,提供了对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可能性,但工联领袖们的保守、胆怯和背叛行为,却阻碍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 如果英国工联机构现在能把为资本效劳的一半力量用于社会主义事业,英国无产阶级就能以最小的牺牲代价取得政权,并着手有计划地进行国家经济的改造工作。 上述各点,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一切资本主义国家。 很显然,目前无产阶级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公开的革命斗争,在全世界都遇到阻碍,进展得很缓慢。实际上,我们决不能期望战后的革命攻势即使不能立即取得胜利,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政治上的发展也有它的循环规律,有起有伏。敌人并不是消极的,它也在斗争。一旦无产阶级的进攻失利,资产阶级会立即进行反攻。无产阶级失去某些轻易得来的阵地,会使自己的队伍中出现暂时的消沉情绪。但是毫无疑问,在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一般说来是通过暂时的上升而走向下降,革命的曲线则是通过一切波动而走向上升。 要想恢复资本主义,就得变本加厉地剥削,使千百万人陷于死亡的境地,使千百万人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使无产阶级的生存永远得不到保障。因此,工人们不得不一再进行反抗,经常举行罢工和起义。在这种压迫下和在这种斗争中,群众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意志会日益增强。 39.指导目前无产阶级的防御性斗争,使它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使它的步调一致,并根据发展的情况把它提升到政治上的最后决战的高度——这就是共产党在当前危机时期的基本任务。但是,如果发展的速度缓慢,而且在当前的危机之后,在某些国家出现繁荣时期,那也决不意味着一个“有机”时代开始了。 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波动像过去一直伴随着资本主义青年和成年时期一样,将伴随着资本主义到临终时期。 一旦经济复苏,在当前的危机期间被资本的进攻击退的无产阶级,就会重新转入攻势。无产阶级为了报复在战争时期所受的一切欺骗、在危机时期所遭到的一切掠夺和屈辱而开展的在经济上的进攻性斗争,也和目前的防御性斗争一样,有转变成为公开的国内战争的趋势。 40.不管最近期间的革命运动开展得是迅速还是缓慢,共产党都必须是一个行动的政党。它要站在斗争着的群众的前列,它要坚定而又明确地制定出斗争口号,并要掲露和指出社会民主党总是期望妥协的模棱两可的口号。不管在斗争的过程中发生什么变化,共产党都要极力从组织上巩固自己的新据点,教导群众采取积极的灵活行动,使他们能掌握与敌人展开正面的公开冲突的新方式和新方法。共产党要利用每个休战时机总结前一阶段的斗争经验,使阶级冲突不断扩展和深入,要用统一的目的和统一的实际行动把国内的和国际范围的各种阶级冲突联系在一起,以便领导无产阶级摧毁一切反抗,走上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