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三六年十月到一九三七年二月和三月,每月都有三四十艘不同吨位的货船抵达西班牙。在“国际援助西班牙人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Aid to the Spanish People)的大力活动下,运抵西班牙的布料和粮食不断增加,早在一九三六年十月之前,这些货物的数量就已经十分可观了。苏联提供了一些汽油和卡车——不干涉协定中事实上并没有对此加以禁止——但提供的主要是武器和飞机。在一九三六年八月到一九三七年四月这段时间里,共和军的飞机大半来自苏联。根据美国国务院的一份档案(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五日)记载,共和军的四百六十架飞机里,有二百架苏联战斗机、一百五十架苏联轰炸机和七十架苏联侦察机。这些飞机主要是“卡秋莎”轰炸机[7]、伊—15战斗机和伊—16战斗机,它们的性能优于德国干涉军初期使用的飞机,但远不如梅塞施密特飞机。共和军几乎所有的坦克都来自苏联:十二吨坦克和十八吨坦克[8]速度快,火力强[9]。尽管这些坦克的性能与叛军使用的德国坦克和意大利坦克不相上下,但它们的数量不足,而且在大部分战斗中都没有得到正确的运用。苏联提供的火炮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共和军缺少的七十六毫米野战炮和重型火炮。
当然,国际纵队的招募工作仍是独立进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兵先在法国会合,然后他们再分成小组,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前往西班牙。事实上,尽管负责征募志愿兵的组织有很多——征兵办公室设在工会或左翼政党的办公地点里——但主持招募工作的是共产党。共产党还负责把志愿兵运到西班牙。此外,尽管法国当局明令禁止志愿兵穿越法西边界,实际上并没有人阻拦他们[34]。在佩皮尼昂(Perpignan)有一个为国际志愿兵而设立的兵营,那里的志愿兵可以随意出入城镇。仅在一九三七年二月,就有至少三十五辆卡车顺利越过了边界。法国共产党还利用“法国航海公司”(France-Navigation)作掩护,在边界上组织了一支船队,通过水路把志愿兵运往西班牙。隆戈指出,首批志愿兵中,有五百人取道费盖拉斯进入了西班牙,另有五百人在马赛乘坐“巴塞罗那城”号(Ciudad de Barcelona)邮轮抵达了阿利坎特。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各大城市均设立了办事处,迎接新来的志愿兵。运送人员的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国际纵队是由各国志愿兵组成的军队,所以,在组织方面便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问题。
在这二万五千人当中,法国人无疑是最多的,但他们的战斗力往往不如德国人或意大利人;德国籍和意大利籍的志愿兵是从流亡者中间招募的,在参加国际纵队之前,他们就已经参加了自己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为此不得不背井离乡,流亡国外。尽管在军工生产的刺激下,经济略有起色,但震撼了欧洲的一九二九年大危机仍未完全消退,它在法国造成了大批的游民无产者,有一些游民无产者出于私心,前往西班牙参战。这些人往往并不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到了西班牙后,他们很快就被残酷的战斗给压垮了,于是他们便离开了西班牙,回到了法国,在法国的亲弗朗哥报纸上有时能看到这类人发表的声明。法国志愿兵究竟有多少人,他们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向来是分歧最大的问题。国际纵队第XIV旅和重建后的第XIV旅[39]的战士大多是法国人,但其它旅也有由法国人组成的部队:第XI旅有“巴黎公社”营,第XII旅有法国—比利时营,第XIII旅有“昂利·维耶芒”[40]营。要想算清楚这些营各有多少人也是不容易的,因为出于一时的需要,或是由于伤亡太大,这些营总是不断重组,反复与新部队合并。西班牙共和国志愿兵协会(Association des volontaires de l’Espagne républicaine)试图弄清国际纵队的准确兵力,它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约三分之一的志愿兵是法国人,人数约为一万人,而且法国志愿兵往往会跟比利时志愿兵搞混。在这批法国籍—比利时籍志愿兵当中,还有一部分波兰人,他们主要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矿区[41]。算上这部分波兰人的话,在西班牙参战的波兰人的总数肯定超过了四千人。
[4] 1936年10月30日,马塞尔·罗森贝格在纪念剧院发表演讲,谈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意义:“我并不打算邀请任何人参加反对某个政权的圣战,这是因为,用武力迫使别人接受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与我们的民主概念相悖的。问题只在于各个民主国家应该团结一致,保卫和平。”另请参阅1936年12月1日何塞·迪亚斯在议会发表的讲话(《斗争的三年》[Tres años de lucha],第277页及其后),他还向遭到正在扩军备战的德国和意大利威胁的英法两国的民主政府发出了呼吁。西方国家的共产党也是按照这个基调来进行宣传的:《人道报》在1936年8月底打出了这样的口号:“支援西班牙就是保卫法兰西!”——原注
[5] 许多激进分子之所以默认了苏联国内的血腥清洗,主要原因便是西班牙革命的存续以及苏联对西班牙的援助。安德列·纪德(André Gide)讲述了他承受的巨大压力:有人以西班牙民兵的名义,要求他不要发表《访苏归来》(Retour de l’USSR)。在当时,苏联的同路人,比如安德列·马尔罗和路易斯·费舍尔等人,在解释自己对莫斯科审判保持沉默的原因时,都声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破坏西班牙保卫者的团结。——原注
[16] 格里高利·米哈伊洛维奇·施特恩(Григо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Штерн,1900年8月6日——1941年10月28日),生于基辅省斯米拉市(Сміла)一个犹太医生家庭。1919年参加俄共(布),同年在红军第46步兵师担任连政委。1929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1936年担任第7骑兵师师长。1937年1月,化名“格里戈洛维奇”(Grigorovich),前往西班牙,担任共和军的军事顾问。1938年4月回国后,担任远东方面军参谋长,参加了张鼓峰冲突和诺门罕冲突。1939年8月29日被授予“苏联英雄”荣誉称号。在苏芬战争期间担任第8集团军司令。1940年6月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担任远东方面军司令。1941年6月被捕,同年10月遇害。1954年平反。——中译者注
[22] 不过,苏联顾问团内的气氛,深深地打动了古斯塔夫·雷格勒:“这里没有丝毫怀疑莫斯科的迹象;关于对着后脑勺射击的左轮手枪的记忆,关于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搜捕的记忆,全都被法西斯的袭击给抹去了。革命培养出了信任。英雄的西班牙赋予了这些人党性”(《伟大的圣战》[The Great Crusade],纽约,朗文出版社[Longmans],1940年,第326—327页)。一位工程师准备动身回国时——科尔佐夫告诉雷格勒,大家都知道他要被召回国内了,等着他的将是枪决——大家用香槟为他送行,这令雷格勒惊讶不已。科尔佐夫老是把“要是哪天我被枪毙了……”这句话挂在嘴边(同上)。克里维茨基声称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西班牙的情报网是由斯洛茨基(Sloutsky)建立的。艾托雷·万尼(Ettore Vanni)声称苏联情报网的高级负责人是维拉耶夫(Velayev)。费舍尔认识维拉耶夫和奥尔洛夫,当时他们两人都是苏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原注
[25] 费尔南多·德·罗萨(Fernando de Rosa,1908年10月7日——1936年10月?日),生于意大利米兰,原姓伦奇奥尼(Lencioni)。出生时即被遗弃,幸被收养,1918年将姓氏改为养父母的姓。1922年开始参加反法西斯运动。1928年被迫流亡法国。1929年10月22日在布鲁塞尔行刺意大利王储恩贝托二世(Umberto II,1904—1983),未能得手。1930年被判处五年徒刑。1932年3月获释后,进入西班牙,并参加了1934年10月的阿斯图里亚斯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参加了民兵,1936年10月在瓜达拉马牺牲。——中译者注
[55] 路德维希·雷恩(Ludwig Renn,1889年4月22日——1979年7月21日),生于德累斯顿一个贵族家庭,本名阿诺德·弗里德里希·维特·冯·戈尔森瑙(Arnold Friedrich Vieth von Golßenau)。一战期间在西线作战。1928年参加德国共产党。并担任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协会书记。纳粹上台后被捕,1935年逃往西班牙。1936年参加国际纵队,曾担任恩斯特·台尔曼营营长和国际纵队第XI旅参谋长。共和国覆灭后流亡墨西哥。1947年返回东德,参加了德国统一社会党。1979年在东柏林逝世。——中译者注
[62] 安娜·波克尔(Ana Pauker,1893年2月13日——1960年6月14日),生于罗马尼亚瓦斯卢伊县(Vaslui)一个贫苦的正统犹太教家庭,本名汉娜·拉宾松(Hannah Rabinsohn)。1915年参加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Partidul Social Democrat din România),1916年参加罗马尼亚社会党(Partidul Socialist din România),1921年参与创建罗马尼亚共产党(Partidul Comunist Român)。1924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获释后流亡国外。1927年在莫斯科列宁党校学习。1934年受共产国际的指派回国,担任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1935年7月被捕,被判处10年徒刑。1941年获释后返回苏联,担任罗马尼亚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44年9月返回罗尼亚,1945年10月当选为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与中央书记处书记。1947年11月至1952年11月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48年2月罗马尼亚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Partidul Muncitoresc Român)后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1952年2月被打成“波克尔—卢卡反党分裂集团”首脑,同年7月和9月被先后解除外交部长和副总理的职务,1953年2月被捕,同年4月获释。1960年死于乳腺癌。1965年齐奥塞斯库上台后为她平反。——中译者注
[63] 伊万·伊万诺夫·帕乌诺夫(Иван Иванов Паунов,1899年4月12日——1937年2月12日),保加利亚共产党地下军事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曾积极参加了1923年的起义。起义失败后,在1923年至1925年参加地下游击活动。1925年4月流亡苏联,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6年10月,化名“格列别纳洛夫”(Гребенаров/Grebenarov),担任国际纵队的“季米特洛夫”营营长,1937年2月12日在战斗中牺牲。——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