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巴金 ->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1930)

第十四章 布尔塞维克



  布尔塞维克是谁,他们的愿望是什么?

  在一九〇三年以前布尔塞维克还是俄国社会党党员,即是社会民主党,马克思的信徒。在这一年俄国社会民主劳动党因组织问题及其他的小事分裂了。在列宁领导之下的反对派组织了一个新党,自称为布尔塞维克。而旧党以后便被人称为门塞维克。〔作者注:在俄文布尔塞(Bolshe)意为较多;门塞(Menshe)意为较少。布尔塞维克即“多数派”,门塞维克意即“少数派”。〕

  布尔塞维克比他们的母党门塞维克是更富革命性。当欧战发生时,他们并不像大多数社会党那样背叛工人。说一句公平的话,他们也和大部分安那其主义者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一样反对参加欧战,以为无产阶级在这对抗的资本主义集团的纷争里得不着什么利益。当二月革命发生之时,布尔塞维克明白单是政治变革没有什么好处,不会解决劳动问题、社会问题。他们知道单是拿一个新政府来代替旧政府,不会有什么大好处。要紧的还是一个急激的、根本的变革。

  固然布尔塞维克和门塞维克同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们在对于革命一点却与门塞维克不同。门塞维克主张俄国不能有无产阶级革命,因为资本制度的工业还不曾发展到其完全的可能性:这是布尔塞维克所反对的,他们明白现在发生的并不单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治变革。他们知道人民并不以推倒沙皇为满足,并不满意立宪政治。他们看见时事正在向前发展。他们明白农民没收土地,工人占领工业之举并不算是“改革”。他们比门塞维克更接近民众,故能了解民众的要求,而且更正确地判断大事变之精神与目的。布尔塞维克的领袖列宁在这时就相信他和他的党派握政权实行他的主张的时期快到了。

  他的主张就是布尔塞维克代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他们和安那其主义者同意认为共产主义乃是最好的经济制度:即是说,土地、生产机关、分配机关,以及为公众谋利益的东西都不应该归私人所有。不过安那其主义者主张这归人民全体公有;而布尔塞维克则以为凡百物件均应收归国有,这样一来政府不仅是一国的政治统治者,也还是工业的、经济的主人。布尔塞维克和别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相信用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来统治一国,有绝对的权力来支配人民的生命财产。换言之,布塞维克的理想乃是专政,这专政权就握在他们的政党的手里。

  他们称此种办法为“无产阶级专政”,因为他们的党是代表着工人阶级中的最好、最前进的分子,是工人阶级的前卫,因此他们的党应该代表无产阶级来做独裁者以谋无产阶级的利益。

  安那其主义者与布尔塞维克间的大区别乃是安那其主义者希望民众由他们自己的组织来决定管理他们的事务,并不要受任何政党的命令。他们要真正的自由与志愿的合作。所以安那其主义者自称为“自由共产主义者”,而称布尔塞维克为“强权共产主义者”。安那其主义者不要任何政府支配人民,做人民上面的独裁者,因为这种专政常常是专制、是压迫。布尔塞维克虽然反对资本主义的政府,有产阶级的专政,但一面却又希望由他们的党来握政权来专政。

  一句话说完,安那其主义者反对一切的政府,而布尔塞维克却要来组织他们自己的政府。

  然而布尔塞维克明白安那其主义者的见解和方法是很健全的、实际的,只有那种方法才能够保证俄国革命的成功。他们决定采用安那其主义的理想以达自己的目的。所以便有下面的结果:安那其主义者虽因人数少势力弱不能引导民众,但却能影响布尔塞维克使他们采取安那其主义的方法与战略。自然他们说这是他们自己的。

  然而事实上这并不是他们自己的。你也许会说:“究竟是不是,又有什么要紧?只要这理想有利于民众,就是了。”这不然,这很有关系,在历史上,特别在俄国革命中你可以找到证据,证明这很有关系。

  一事之实行,其动机,其目的是很有关系的。便是最好的理想也可以被应用来生出许多的祸害。因为民众为伟大理想所鼓舞,一时为热情所蔽,也许会不曾注意到这理想是怎样,而且用什么方法实现的。要是它之实现有了错误的动机或虚伪的手段,那么便是最好的理想也会转变成祸害人民的工具。

  在俄国不幸就出了这样的事。布尔塞维克采取了安那其主义理想的一部分,促之实现。然而布尔塞维克并非安那其主义者,他们本心并不相信这些理想的。他们只用它们来达自己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安那其主义的理想乃是消灭任何种类的压迫,废除一阶级统治别一阶级的制度,废除主人奴隶之分别,求众人的自由与安乐。安那其主义的方法当然是用来实现这种理想。这是谁也知道的。

  而布尔塞维克却利用安那其主义的方法来达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他们不愿废除政治的支配与统治:他们只想把它抓到自己的手里。他们的目的是获得政权,建立布尔塞维克专政。要明白俄国革命的经过而且何以“无产阶级专政”很快地就变为统治无产阶级之布尔塞维克专政,必须先把这一层弄清楚。

  二月革命后不久布尔塞维克便开始高呼安那其主义的口号,采取安那其主义的战略。如“直接行动”、“总同盟罢工”、“充公”等等皆是。我已说过,身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布尔塞维克是不相信这样的手段的,至少在俄国革命以前他们是不相信的。安那其主义者主张总同盟罢工为工人,反对资本家掠夺与政府压迫之斗争中的最强的武器,因此不知被社会党人嘲笑了若干年。社会党人不愿意工人采取直接行动与总同盟罢工,他们不愿意民众起来作独立的革命行动。他们主张作政治的活动。他们希望工人把他们抬上权力的地位。

  你如果把近四十年来社会主义的著作翻阅一遍,你就会明白社会党人总是反对总同盟罢工与直接行动,反对充公,反对革命的工团主义(这是工人苏维埃之另一名称)。社会党大会通过议案反对所有这一类的革命的战略,社会党演说家也拼命攻击它们。

  然而布尔塞维克却接收了这些安那其主义的方法。自然这并不是在二月革命爆发之初。这是过后很久的事了。他们看见民众不满意单纯的政治改革,要求着面包之时,才临机应变采用了新的战略。革命之急速变动的事实使布尔塞维克不得不容纳最急进的民众的热望,站在民众这一边,以免为革命所抛弃,如门塞维克,社会革命党右派,立宪民主党等那样。

  布尔塞维克之采用安那其主义的方法是很突然的事,因为他们在以前不久还主张召集宪法议会。在二月革命后数月之内他们都在要求召集一个代表团体来决定俄国现在应该有一个何种形式的政府。这宪法议会应由全体人民选举出来,一切事件均取决于大多数。布尔塞维克当初之主张召集宪法议会者,真正的原因乃是他们相信民众同情于他们,他们的党在议会里一定可以占大多数。然而后来他们看见在议会里占不到多数。因此他们的支配议会的希望便消失了。抢夺政权的心思,在他们是无时或息的。于是他们便另想方法来夺取政权,他们的第一步骤就是猛烈地反对宪法议会。

  老实说,宪法议会对于俄国不能够有什么贡献。它只是一架留声机,缺乏一切的生机,不能够做出任何建设的事业。俄国革命乃是在宪法议会以外,离宪法议会而独立的事实,而且革命是离一切立法机关、统治机关而独立的。它不顾政府与宪法,不顾一切的压制而爆发而发展。就它的全部性质而论,它是非法的,无政府的甚至是反政府的。革命依着人民的健全的自然的冲动,它们的需要与他们的热望而行。认真说俄国革命在精神与行动两方面都是安那其主义的。只有安那其主义者才认清它的意义,力谋革命之生长,加深,发展,以便俄国的全部生活皆受着它的影响。

  所有其他的党总是想把革命运动抓在自己的手里,由自己来支配一切,布尔塞维克也是如此,他们需要民众的扶助以便握得政权实现共产党的专政。他们看见靠宪法议会实在无法达到这个目的,所以便和安那其主义者联合以反对宪法议会,后来促成宪法议会之解散。(最先发动的人芮勒雅可夫是一个安那其主义者。)

  布尔塞维克从安那其主义者的阵营里借来的战略不仅反对宪法议会这一件,还有许多别的,因此他们又喊出“全权归苏维埃”的口号,工人不要去管临时政府,只用群众的直接行动来实现自己的要求。同时他们还采用安那其主义者的总同盟罢工这方法,热烈地宣传将资本家的财产充公。

  大家要牢记住布尔塞维克的此等战略并不是他们的理想之论理的结果,而是用来获得民众信任以便夺取政权之一个工具。这些方法是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相反的,也是布尔塞维克所不相信的。所以无怪乎一得政权他们就把这一切反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与战略抛弃了。

  布尔塞维克所利用的此等安那其主义的口号与战略果然有了效果。民众齐集在他们的旗帜下来。所以这一个本来差不多没有势力的党派,其主要领袖列宁与齐诺维埃夫声名狼藉,隐匿不出,〔作者注:当时有不少的人相信列宁是德国的奸细,其实这全是诬陷的谣言。〕而托洛斯基等又在监狱,居然在短时间以内得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动力了。

  布尔塞维克注意民众的要求(尤其是兵工两界的),热烈地喊出他们的需要,所以在人民中间在苏维埃里他们逐渐得势,特别在圣彼得堡与莫斯科两处的苏维埃里最占势方。临时政府之无能以及它不曾进行任何重要的改革之事实激起了民众的不满,人民的愤慨日增,不久就会到了爆发的地步。克伦斯基政府的畏缩性只足以帮助布尔塞维克增加他们在苏维埃中的势力。苏维埃与临时政府间的裂痕日深,已经到了公开的敌对与斗争之地步。

  政府之显然孤立无援的状态,克伦斯基之继续参战的决心,以及对于逃兵之处死刑,对于革命分子之迫害,革命党领袖之逮捕,这一切加速了危机使得革命的怒潮沸腾到了极点。一九一七年七月三日成千的武装工人、兵士、水手不顾政府的禁令在彼得格勒中游行示威要求“全权归苏维埃”。克伦斯基想镇压民众运动。他甚至于从前线调回“可靠的”军队预备给彼得格勒无产阶级一个“有益的教训”。然而有产阶级以及改良派等等的一切努力都是无用的。七月的示威运动固然镇压住了,但不久革命运动即将临时政府扫去了。彼得格勒兵工苏维埃宣言废除政府,克伦斯基改装潜逃,仅免于死。

  民众起来作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后援。莫斯科人民也以彼得格勒为例,不久革命风潮遂遍于全俄。

  十月二十五日临时政府便被推倒,阁员被捕,冬宫亦为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所占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大会也在这日开幕。政治的统治在俄国实际上已经废除了。这大会握着俄国的全权,它马上开始来实现民众的要求:终止战争,土地归农人,工业归工人,实现众人的自由与安乐。

  这是一九一七年十月中俄国革命的情势。俄国革命以推倒沙皇开场,逐渐扩大发展而成为一个彻底的工业与经济的改造。民众的热望与需要推动革命向前更进,以期把社会组织改建在政治的自由,经济的平等与社会的正义之上。这样的计画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只能由工农的联合的努力与自由合作来实现,和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之间的那些大改革一样。

  然而这种发展不在布尔塞维克的纲领内。他们的目的是一党专政,是他们的党作俄国的统治者,要全国人民服从统治者的意志。布尔塞维克这时候觉得自己的努力日经强固可以实现他们的真正目的了。他们抛弃了革命的战略,和安那其主义的口号。他们说应该有一个厉害的政治权力来进行革命的工作。他们借口于保护民众以防皇党和有产阶级的反动,便公然采用压迫的手段。其实当时在俄国并没有厉害的皇党。俄国已经发展到了脱离沙皇羁绊的时候,在俄国,复辟的机会是再也不会有的了。至于有产阶级呢,在俄国还没有像在美、英、法、德等工业国家内的那样有组织的资本阶级。俄国的有产阶级人数少而势力亦弱,在二月革命后之得以生存,全靠克伦斯基政府之保护。克伦斯基政府一倒,有产阶级也就随之瓦解了。有产阶级既无力量也无方法来阻止工农没收他们的工厂与土地。在俄国革命之际有产阶级并不曾作任何组织的,有效的企图以恢复其财产:这件事似乎是奇怪的,但却是事实。我们知道在别的国家内情形决不是这样。

  固然在南俄(乌克兰)的有产阶级曾有过一些抵抗,但只是在得着协约国军队帮助的哥萨克大将斯可洛帕次基与泊鲁特拉二人统治期内。外国援兵一旦撤退,乌克兰有产阶级便无能为力了。

  至于军事的反动也是有的,如皇党将军柯尔利诺夫带着哥萨克兵从前线回来攻打彼得格勒,但未到彼得格勒,科尔利诺夫的军队就瓦解了。他的部下不曾施放一枪便投降彼得格勒的革命党戍军了。真正的反革命运动是在以后许久才开始的,那时候布尔塞维克的恐怖与专政已经到了极点,使得民众叛离而酿成暴动。

  总之当民众是赞助革命的时候,敌人的抵抗是不会成功,而革命也不会被压服。一九一七年十月苏维埃握着全权时俄国的情形便是如此。

  这种情形是和布尔塞维克的利益冲突的。苏维埃握着全权时人民就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布尔塞维克就没有机会来专政了。因此他们必须废除苏维埃,再不然便设法来支配它们。

  然而要废除苏维埃乃是不可能的事。苏维埃是劳动阶级的代表机关,苏维埃理想乃是俄国人民多年来宝爱的好梦。在很早的时候俄国就有各种的苏维埃了,而全部乡村生活就建立在苏维埃原理上面;即是在全体会员之平等的权利与表白上面。从前的“密尔”(处理村镇事务的公众集会)便是苏维埃理想的形式之一。

  布尔塞维克知道革命的工、农、兵一定不赞助废除苏维埃。因此他们最好还是不得罪工、农、兵,只想法把苏维埃抓到自己手里罢了。布尔塞维克信奉着列宁的话“只认目的不认手段”,所以他们不惜使用任何手段以诬陷别的革命分子,把那般人弄出苏维埃,一面自己极力在苏维埃中占势力。

  用了种种的手段布尔塞维克最后居然组织了一个人民委员会苏维埃,这实际上就成了新政府。所有的委员除了司法与农业外都是布尔塞维克。司法委员与农业委员是社会革命党左派。但不久社会革命党左派又与布尔塞维克决裂,退出人民委员会,于是人民委员会便完全为布尔塞维克所包办而成了他们的政治机械。布尔塞维克这时亦已改称为俄国共产党。

  共产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知道是:在“无产阶级专政”名义之下实行共产党领袖专政。

  这是革命的一个致命伤,使得深刻的社会的与经济的改造不能实现,俄国革命之其后的历史已经给我们证明出来了。

  为什么呢?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