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英〕威廉·莫里斯《乌有乡消息》(1890年)

第一章 讨论后上床就寝



  一位朋友说,有一天晚上,在社会主义者同盟[1]那里展开了一场活跃的讨论,内容是关于进行革命那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谈锋转移,许多朋友发表了强有力的言论,对于那充分发展的新社会的前途,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我们的朋友说:就这个题目而论,这次的讨论是心平气和的;因为在座的人全都习惯于公共集会,习惯于听了演讲之后的辩论,所以即使他们不倾听彼此的意见(简直不能期望他们会这样做),他们却也不是老想同时发言,象一般上层社会人士在谈论他们感兴趣的题目时那样。至于其他情况,当时有六人出席,因此也就代表了政党的六个派别,其中四个派别有着坚定而有分歧的无政府主义见解。我们的朋友说,他非常熟悉的一个派别代表在讨论开始时静静地坐着,几乎一言不发,可是后来也卷入了这场讨论,最后大喊大叫,咒骂其他的人都是傻瓜。在这之后,发生了一场吵闹,接着是一阵沉默。这时候,上述那个派别代表很友好地向在座的人道了晚安,独自个儿动身回到西郊的寓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乃是文明强迫我们使用而成为习惯的交通工具。当他坐在那个装满了匆忙而怨愤不满的人群的蒸笼——即地下铁道的车厢时,他和别人一样,在闷热的空气中感到怨愤不满,同时又怀着自我责咎的心情反复考虑许多出色的、令人信服的论点,这些论点他虽然十分熟悉,却在刚才举行的讨论会中忘得干干净净,没有引用。可是,这种心境对他来说是常有的,因此持续得并不很久。他由于讨厌自己在讨论时发过脾气(这对于他来说也是常有的事)而感到短暂的不安,在这之后,他对讨论的内容左思右想,可是依然感到不满和不快。他自言自语地说:“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的到来,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
  当他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地下火车停在他准备下车的车站,从这里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他的寓所;这个住宅坐落在泰晤士河岸边,距离一座丑陋的吊桥不远。他走出车站,心里依然感到不满和不快,口中喃喃自语地说:“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但愿我能看到这么一天!”可是,他朝着泰晤士河走了没有几步(据那位叙述这个故事的朋友说),心里一切不满和烦恼就似乎都云消雾散了。
  那是初冬的一个美丽的夜晚,空气凛冽的程度刚好使人在离开阔热的房间和臭气熏人的火车车厢之后感到心旷神怡。不久以前稍微转到西北方向的风已经吹散了天空的云,只留下一两片迅速地向天际飘去。一钩新月升到半空中;当这个国家的人看见这掩映在一棵高大而古老的榆树枝桠间的月亮时,他几乎忘记他是在破旧的伦敦郊区,觉得自己仿佛是在一个美妙的乡间庄园——的确比他所熟悉的幽深的乡间更加美妙。
  他一直走到河边,徘徊了一会儿,由低低的堤岸上眺望那给月光照耀着的河水;这时刚近满潮,闪烁的水流向奇齐克中洲[2]滚滚地冲过去;至于下流那座丑陋的桥梁,他没有注意到它,也没有想到它,只有在他觉得看不到下游那一排灯光的一刹那间(我们的朋友说),他才想起了它。后来他走到他的寓所的大门口,开门进去;他刚把门关上,就把刚才讨论会上那些引人深恩的卓越逻辑和预见忘得一干二净。至于讨论会本身,在他的脑海中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只有一种希望,一种过着和平、安宁、清净、友好的日子的模糊的希望,这种希望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快感。
  他怀着这种心情上床就寝,按照习惯在两分钟内进入睡乡;可是(与他的习惯相反)不久又醒了过来,而那种不寻常的完全清醒的状态有时甚至也会使一向睡眠很好的人感到惊奇。在这种状态之下,我们觉得我们的心智异乎寻常地灵敏,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一切糟糕透顶的事情、我们生活上所遭遇到的耻辱和损失,全都硬是要挤到前面来,让我们的灵敏的心智去加以考虑。
  在这种状态之下,他躺在床上(我们的朋友说),直到他几乎开始觉得满有意思:直到他所干过的蠢事使他觉得好笑,而呈现在他眼前(他看得非常清楚)的那些纠缠不清的事情开始形成一个使他觉得有趣的故事。
  他听见时钟敲一点,敲两点,敲三点,在这之后,他又熟睡了。我们的朋友说,他又醒过来一次,后来经历了一些令人非常惊奇的事件,这些事件我们的朋友认为应该讲出来给我们的同志和广大的公众听,因此打算马上加以叙述。可是我们的朋友说,我认为我最好还是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叙述这些事件,如同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样;这样对我来说的确比较容易,也比较自然,因为我比世界上任何人更了解我谈到的这位同志的感觉和愿望。




[1] 社会主义者同盟系本书作者威廉·莫里斯和他的同志们在1884年底组织的社团。——译者

[2] 奇齐克中洲(Chiswick Eyot),泰晤士河上的一个小岛。——译者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