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入藏之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丰收的四川农村(节选)(1956.06.11)

  纪希晨 (1956.06.11)

  生产热潮也出现在川西的草地、康藏高原和大小凉山的深处。二百一十多万藏族和彝族同胞,在各族公众领袖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协商下,经过四、五个月的时间,已经有九十多万人口的地区完成社会民主改革。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劳动人民,组织了互助组或农业合作社。凉山的昭觉、美姑等县的二万多白彝人民,组织了互助组和一百三十三个农业合作社。政府为了帮助彝族人民发展生产,贷出无偿农具三万多件,初步改变了刀耕火种、种庄稼不上粪的习惯。昭觉城西区农业合作社彝族社长比母尼觉在五月间举行的四川农村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兴奋地对人说:

  “经过民主改革,毛主席的太阳照到了我们身上,现在黑夜也和白天一样明亮。我们要学习汉族农民种庄稼的经验,把生产搞好,让秋天有好收成”。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