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毛时代职工工资的变迁:1947-1965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解决劳力困难平抑工资的研究(1947.05.10)

  尚枫 江河 健夫 (1947.05.10)

  解决劳力困难平抑工资的研究

  尚枫 江河 健夫

  目前黎城二区各村,在春耕运动开展后,农业互助组的工资普遍增高。如靠近有工厂的村庄,互助组工资每天除管饭外新秤小米十三斤,接近邯长公路及城附近的村庄,除管饭外新秤小米十斤,偏僻不通大路的村庄,每工工资除管饭外新秤小米八斤。北流村工资较低,但也是每工工资除管饭外新秤七斤,如不管饭都是增加二斤。长年雇工,城附近每月六大斗小米,合新秤一百九十八斤,每天合六斤半。潞城西流村某户,急的找不下长工,后每月以三大斗米、四大斗麦的代价雇一长工。按北流村一带,土地收入每亩平均小米三大斗六升,合市斗七斗二升,共一百一十八斤。每亩平均按组织起来增加劳动效率百分之三十计,需人工七个半,畜工二个,共合人工十一个半工。每工即按目前各地“最低”互助组工资小米七斤计,每亩需出小米八十斤半。如再算上再生产投资,每亩(种籽三合六小米,肥料三十驮合小米二斗)需小米三十三斤半,负担小米按百分之二十六计,每亩需出小米三十一斤,饭费每亩需出小米二十三斤,总计每亩共需支出小米一百六十八斤。除每亩能收入小米一百一十八斤外,尚空小米五十斤,如按最大和中等工资计算,则每亩的空数就更大了;而现在的工资还不限于此数,将来随着农忙的季节,还有继续增高的可能。这样高的工资,农民感到十分窘迫,特别是缺乏劳力的农民。如新翻身农民、军干属孤寡等户,更是感到种地赔钱。因此群众反映:“今天是人养地,不是地养人。”

  随着工资的上涨,群众对农业生产因而产生如下现象:一种是紧缩生产范围,有的人情愿白给别人土地,让其暂代经营,自己出外;有的则反映:“咱问问上级,能不能不种地呢?”如北流村张丑孩父子出外工作,家留的十六亩土地自己不愿经营,情愿无代价给别人耕种,但也找不下对象。另一种是多种省工作物(如豆类等),而特种作物(如棉花金皇后)因费工,普遍减少。如路堡程长海(旧中农)十六亩土地,除三亩麦外,全部是豆,有的计划多种麦,特别是种豆的普遍增加。当然今年农民翻身后牲口增加以及目前豆子价高,是多种豆的原因之一;但因工资太大、劳力缺乏,因而多种省工作物,都是基本原因。如风子驼村崔淑贞共地十三亩,去年种麦四亩、谷四亩、豆子二亩、棉花一亩、玉茭二亩;今年因劳力缺乏,计划种麦六亩、谷一亩、豆四亩半,其余全种棉花(因有女劳力能摘花),省工作物增加一半。

  再一种即是不拟深耕细作,想用少量的工,种多量的地。如风子驼木匠王书善说:“今年我就不让互助组给我做活,地也不计划修边垒堰,等到该下种时,赶上老牛去连耕带种,隔垅种上些,秋天够出负担就行了,省下工就顶赚了钱啦。”有的人则计划下种后锄一次就行了。总之,为了少出工资,许多人不计划深耕细作。

  造成工资高涨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思想问题,由于存在圪瘩户思想的人不愿赶工,本来赶一赶还是有剩余劳力出外给别人种;但因有圪瘩户思想,所以就不想剩余了有的即使有剩余劳力,也不给别人做活,他们认为够吃够穿就行,何必受那罪。如北流村刘乃生说:“你说工资高,就是给我万石黄金,我也不去,够我自己种就行了。”另一种人因有圪瘩户思想,不愿种地愿搞副业。二、劳力缺乏。形成劳力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因参战支差支付劳力很大,如北流村每个全劳力每月必须支五天差,尚未把参战计算在内。另一方面,有的村因出外参军参战人很多,形成劳力奇缺。三、因副业盈利与农业工资差额太大,影响工资上涨。如北流村张玉库说:“我每天搞副业怎样也赚千多元,弄好了也弄他个三、四千。”特别是沿大道村庄及副业发达的地区,大批劳力由农业上转移出去,甚至有的放弃农业专搞副业。

  工资高涨,种地赔钱,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力,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这对开展今年大生产运动是有妨碍的。同时今天缺乏劳力,日盼工资下跌的,正是新翻身的群众和军干属孤寡之户;而劳力有剩余的,都是被斗争过的下降户。如何解决与克服劳力困难平抑工资,我们有如下几点意见,以供各地参考:第一、平抑工资的最基本办法是克服劳力困难,一方面应科学的组织劳力,合理使用劳力;另方面是扩大劳力面,使农业互助上劳力增加。前者是克服劳力浪费,后者是增加劳力,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后者,更是今天克服劳力困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除将男全半及辅助劳力全部组织起来外,还应将妇女劳力大批的组织到农业生产上。如黎城二区范家庄,把全村男全半辅助劳力组织起来后,每个劳力尚平均负担耕地卅五亩八分,如将妇女劳力组织起来投入生产,则每个劳力平均土地二十亩六分,这样才能保证不荒芜土地。这里告诉我们,不组织妇女劳力,土地根本种不了,而今天组织妇女劳力,是有充分可能的,因为一方面翻身农民要求生产互助发家致富是基本的,另方面妇女经过几年的纺织运动,有了劳动习惯。就拿北流村来说,虽然该村是个生产模范村,但妇女投入农业生产的还很少。这一部分可用的劳力,我们应大力组织起来,劳力效能使之发挥到最高限度,以增加农业生产上的劳力数量;其次应很好的组织劳力,使之结合生产。目前各地在参战支差及副业结合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新创造,我们应学习运用。在合理的科学的使用劳力上,也应特别注意与创造经验。如张家山村在锄麦时,完全组织了儿童老汉半劳力锄,节省下全劳力去做其他较重的生活;又如仁庄,有计划的组织半劳力辅助劳力担任较轻较近的生活,规定奖励出外一天计一工的办法,发扬了积极性,使支差面扩大了。这是两个合理的科学的有计划的使用劳力的范例,各地应学习与大胆创造经验。将劳力浪费压缩到最小限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上的劳力增加,平抑工资上涨。

  第二、农副业结合。一方面不能强迫群众停止副业专事农业,因为副业利润大是事实,搞副业倒是群众的要求,我们应满足群众这个要求,另方面也不能专搞副业,不事农业,两者使之很好结合,调度劳力,是我们今天应大力解决的问题。当然圪瘩户思想与重副轻农的思想也必须解决。如北流村用实际的例子(本村的吴满有——新富农)用算账的方法,来打通群众圪瘩户与重副轻农的思想,提出“富了不会斗,有了钱还得有粮食,两者总得结合好”的口号。基本的应解决农副业矛盾问题,合理执行农副业分红制,调度劳力,农副业密切结合,也是克服农业上劳力困难以及平抑工资的办法之一。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