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毛时代职工工资的变迁:1947-1965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关于“国务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普通工和勤杂工的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草案)”的说明(1957.11.21)

  马文瑞 (1957.11.21)

  关于“国务院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中普通工和勤杂工的工资待遇的暂行规定(草案)”的说明

  劳动部部长 马文瑞

  普通工和勤杂工,都是只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工人,前者如建筑业中挖土、挑土、搬运砖瓦木料的工人,生产厂矿中搬运原料、材料和清扫车间的工人;后者如企业、机关中的勤务员、服务员和通讯员。这些工人的现行工资标准,有的是由国务院或者中央主管部规定的,有的是由地方规定的,一般的都有些偏高。例如北京市建筑业普通工的工资标准为33.66元至50.75元,勤杂工的工资标准为23元至37.5元,这无论是同技术工人或者同农民的劳动收入对比起来,都是高的。普通工的工资如果再加上计件超额工资等,那就更高。这部分工人的工资待遇偏高的结果,就刺激了农民纷纷进城,对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工作都属不利。现在制定这个规定,目的就是要合理地规定普通工和勤杂工的工资待遇。

  这个规定中说,今后新录用的建筑业中正式的和临时的普通工的工资标准,应该以相当于当地一般中等农业生产合作社中劳动力较强的农民的收入加上城乡生活费用的差额为原则予以规定。这是因为普通工的劳动同一般农民的劳动都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大多数普通工又是刚刚从乡村来的农民,所以他们之间的劳动报酬应该大体平衡。但是,因为城市的生活费用高于乡村,所以普通工的工资还应该加上城乡生活费用的差额部分。我们认为,这样规定,既可以协调城乡、工农关系,又可以避免吸引农民盲目流入城市或者在需要从农村中招工的时候发生困难。

  规定中说,今后新录用的勤杂工的工资标准,应该以最高不超过现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表(一)第三十级的工资标准为原则予以规定。这是因为勤杂工的工作更加简单和轻便,所以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普通工和勤杂工,名称复杂,范围很广,有一些也是基本上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工人,是否也应该归入普通工或者勤杂工,还需作进一步的考虑。因此,暂先确定这个规定只适用于建筑业的普通工和其他企业、事业、机关中的临时普通工,以及各部门的勤务员、服务员和一般通讯员,而对于其他工作类似的人员,待以后再补充规定或者另作规定。

  考虑到普通工和勤杂工一般都是就地招收的,是工人和农民的结合部分,为了使这部分工人的工资待遇能够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因此,这个规定中确定今后普通工和勤杂工的工资待遇标准一律改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制定,在省、区、市范围内统一执行。

  这个规定采取了“新人新标准、老人老标准”的方针,新标准适用于今后新录用的普通工、勤杂工,对于原有的普通工、勤杂工,原来的待遇不予变动,这样,可以避免使这部分工人减少收入,并且可以使得在实行这个规定的时候不至于有什么困难。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