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资料汇编·毛时代职工工资的变迁:1947-1965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厂矿调查:从住宅和工资问题看节育的必要(1957.10.09)

  楼葆华 (1957.10.09)

  从住宅和工资问题看节育的必要

  一

  几年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工人的生活是改善了、提高了。

  1956年,上海国棉二厂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0年增长了45.03%,1950年全厂职工的全年平均工资是五百七十三元,1956年提高到八百三十一元。

  职工的居住情况也改善了。几年来有八百四十五人住进了曹杨新村等工人住宅,单身工人有四百九十人住入了新建的单人宿舍。

  从1951年到1956年,共有九千九百四十人按劳保规定享受补助,六年中共支出劳保金三十四万九千五百零九元一角七分。

  职工家属就业人数也增加了,只1956年就有三百一十九名职工家属进厂工作。

  今年在全厂五千三百三十五个职工中,有四千九百九十七人认购了公债,认购数字达十二万九千四百一十六元,平均每人约二十五元九角。到今年7月份止,在银行中存款的有三千五百一十三户,储蓄金额二十四万元,平均每人在银行中储蓄了六十八元五角,有的职工存款达千元以上。

  职工生活的改善,还可以从职工要求自建公助造房子这件事上看出来。今年全厂共有一百四十八人要自建公助造房子,其中造一幢的有三十三户,一幢房子的造价要二千六百多元,职工要马上一次付款七百八十元,其余在四到五年中每月从工资中分期扣清。

  由此可见,解放以来职工生活肯定地是提高了。

  二

  但是目前职工生活中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全厂五千三百三十五个职工中,目前共有七百二十户要求解决房子问题。除自建公助一百四十二户、厂里分配一百户外,还剩四百七十八户。这四百七十八户中有一百五十一户可以借钱修缮一下。其余的三百二十七户,有的是结了婚因租不到房子而分别住在单人宿舍里;有的是租了别人房子到期房主要收回去;有的是住在河滨,房屋狭小,且有危险;有的是家中人口太多,实在住不下。

  另一方面,在职工中租赁别人房屋的有一千九百四十二人,其中有二十四人每月房租在十五——五十三元之间,严重地影响生活。

  此外,全厂职工中还有一百零三人住板房,有十人住铅皮房,有二百七十六人住草房,有的职工住苏州河旁,每到台风和潮汛季节,或大雨期间,水浸进屋里,有倒塌的危险。

  第二,从职工生活来看,据1956年4月份的统计,全厂职工中每户每人平均每月在十元以下的有二百五十三人;平均在十——十五元的有一千四百五十人;平均在十五元以上的有二千八百六十五人。

  很多平均每人每月在十元以下的工人,由于开支掌握不严,弄得欠债、生活困难。从今年1月到7月,共有一千六百零一人向厂内借钱。去年工厂补助了三千一百九十一人,补助金额达四十四万多元;今年到6月份止又补助了一千二百多人次。

  三

  职工生活中存在这些问题,原因是很多的。如房子不够,也由于旧社会工人居住条件太差,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改善,同时与很多职工家属从农村迁入城市也有关系。有些职工的经济情况比较紧张,同会不会合理安排生活,家庭就业人口多少都有关系。但是,人口增长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下面是几年来职工的生育情况:

  年份 全厂女 占全厂职工 生小

  工人数 总数  % 孩数

  1953  3022   63.08   658

  1954  2946   61.58   774

  1955  2835   60.27   619

  1956  2896   62.45   616

  1957(到七月份止)3203 382

  从上述生育情况来看,从1953年到1957年7月份,已生了三千零四十九个小孩,差不多等于全厂现有的女工总数。1956年和解放前的1946年相比,生育率几乎增加三倍左右。

  现在再看看女工的生育情况:

  全厂女工人数  3203人,

  其中生育一胎的  266人

  生育二胎的    302人

  生育三胎的    350人

  生育四胎的    326人

  生育五胎的    272人

  生育六胎的    279人

  生育七胎的    196人

  生育八胎的    132人

  生育九胎的    108人

  生育十胎以上的 130人

  再看看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小组裔式

  娟小组的生育状况:

  这个组共三十一人,已有二十四人结婚,

  其中二十人是解放以后结婚的,大都在1952年前后,几年来已生育了八十一个小孩,平均每人生三个以上。

  这个小组里的孙雅妹,解放后才结婚,现已有五个小孩。布机车间女工袁永兰,解放时结婚,已生了五个小孩,目前又有一小孩即将出世。一般女工都是三年左右养二个以上。

  女工的生育率高了,另一方面婴儿的死亡率却降低了。解放前,儿童死于麻疹、白喉、天花、痢疾、百日咳的很多,而今天,儿童死于这些疾病仅仅是个别的了。

  由于解放几年来许多职工的生育率很高,因此在这些职工中就产生或扩大了房子不够住和生活困难的问题,至少是影响了生活的改善。

  先从居住问题来说吧!许多职工在1953年刚搬进工人住宅时,只有夫妻和孩子四人左右,但三年以来,孩子增加了二、三个,有的家中因孩子增加又雇用了保姆,因此一间房子就不够住了。我们看看目前工人住宅的拥挤现象:

  曹杨一村    55间 住294人

  甘泉二、三村 615间 住2845人

  曹杨四村    13间 住73人

  宜川二村    60间 住315人

  平均每间房子都在五人左右。目前因家庭人口多而申请要房的占全部要房子人的40%—50%。

  再看生活情况吧!拿布机车间朱孝廉(副工长)和袁永兰(相帮)二人来说,每月工资是一百八十元左右,解放初结婚,婚后连生五个小孩,现在又怀孕了,目前按人口平均计算,每月每人消费水平是二十二元多一点(家中还有一个保姆)。如果在同一时期只生育三个小孩的话,每人平均消费水平就可提高到三十元。有少数职工因人口增加而使家庭生活发生困难。前面说的孙雅妹同志,家里七口人靠她一人工资生活(每月收入七十多元)。总计从今年1月到6月,全厂因家中人口多、生活困难需要补助的职工有四百一十四人,占被补助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女工生育率高还带来了其他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因妇科疾病而造成的缺勤率,在1956年有六千八百二十四个工作日,在造成缺勤率的各科疾病中占第一位。有些职工由于生育多,家务操作繁忙,生活不好,营养不良,影响了身体的健康。有些女工因子女多无法学习文化。有的青年女工也因结婚后生了孩子又忙于家务,降低了政治进取心。四

  几年来,职工工资增长的速度和宿舍增加的速度,是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如果职工能够有计划地生育,生活是相当丰裕的。否则,像上海国棉二厂这样,四年多生的小孩差不多相当于全厂女工的总数,生活的提高就不能不受到影响。因为无论是生产、积累和工资的增长速度,都不可能有这样快。

  因此,最后的结论是,必须大力提倡节育。只有做到有计划的生育,增长工资和增造宿舍才能给职工带来真正的生活改善。

  (上海国棉二厂楼葆华)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