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
博茨瓦纳是非洲南部的一个内陆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卡拉哈里沙漠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因而人烟稀少,土地硗瘠,加上经过殖民者八十年的统治和掠夺,博茨瓦纳成为非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独立前,博茨瓦纳境内连条柏油公路也没有,更谈不上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了。然而,独立之后仅十多年来,这里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柏油公路贯穿南北,沙漠中出现了新城镇。每人平均年收入已超过五百美元。一九七四年联合国摘掉了博茨瓦纳的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帽子,人们称赞它沙漠中出现了绿洲。
博茨瓦纳可以说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正如副总统马西雷所说,博茨瓦纳独立时的经济并不杂乱,因为当时根本没有经济可言,连首都也没有,政府的办公地是在南非境内的马弗京。
现在的博茨瓦纳首都哈博罗内在当时是一片荆棘地,只有野兔出没。旁边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位叫哈博罗内的部族酋长建立起来的,因此首都就叫哈博罗内。经过数年的建设,现在的哈博罗内已兴建了崭新的百货商店和政府办公大楼,以及总统府、医院、博物馆、电影院、旅馆和大学,它已成为博茨瓦纳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独立之后,博茨瓦纳政府就十分重视发展民族经济,把“民主、发展、自力更生和团结”规定为建国的四项原则。博茨瓦纳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农牧业上。
博茨瓦纳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居住在农村地区,百分之七十五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特别是养牛业。一九六六年独立时仅有牛九十万头,现在已发展到三百多万头。为了增加牛肉出口,“博茨瓦纳肉类公司”已把在洛巴策的一个屠宰及加工厂扩建为非洲最大的现代化屠宰厂之一,每天可屠宰和处理一千五百头牛,牛肉运销欧洲和北美。
在独立前,矿业在博茨瓦纳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只占百分之一点六。独立后,特别从七十年代以来,博茨瓦纳同外资合作兴建起三个大型矿业联合企业,使博茨瓦纳经济大为改观,矿产品出口已占第一位。矿业收入是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奥拉帕钻石矿是世界上第二个同类最大的矿,一九七七年产量达到二百五十万克拉。一九七二年在哈博罗内正西八十八公里卡拉哈里大沙漠中一个叫吉瓦嫩的地方,又发现一个大钻石矿,计划一九八一年建成,八二年正式投产。估计该矿到八十年代中期可生产钻石六百万克拉。加上现已投产的两个钻石矿,博茨瓦纳钻石总产量可达一千一百万克拉,占世界钻石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一九七九年的出口量在二亿二千万美元以上,占当年博茨瓦纳出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一。
博茨瓦纳在独立前,既贫又弱,地理上受南非、罗得西亚种族主义政权的包围,经济上也在南非的控制之下。独立后,博茨瓦纳政府为了“努力摆脱外国对博茨瓦纳经济的绝对控制”,曾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如针对南非的控制,博茨瓦纳一九六九年和莱索托、斯威士兰联合在一起,迫使南非重订《关税联盟协定》,废除了一九一○年签订的极端不合理的旧协定,使博茨瓦纳在关税同盟中所得收入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左右。博茨瓦纳同南非重订运输、劳工等协定,初步改变了对自己非常不利的状况。一九七五年,博茨瓦纳建立自己的中央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普拉。它一九七六年退出兰特货币区,掌握了金融的主动权。
博茨瓦纳积极吸引外资是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原则下进行的。它通过参与投资,提供水电、建筑、利润、税收等,对外资进行干预和控制。如对于钻石矿的开采,博茨瓦纳政府通过谈判得到百分之五十的干股(即不投资而得股份),加上税收、矿区租让费和股票的分红,可得利润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平等地参与董事会的决策和管理。
当然,博茨瓦纳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还是有困难的。例如在贸易、资金等方面还受制于南非,农产品还不能自给,经济发展的受益不平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