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参考图书·左翼文化 -> 〔英〕约翰·莫利纽克斯《媒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2011)

序言



  在本书即将完成之际,与本书主题紧密相关的两个事件发生了,那就是“默多克窃听丑闻”和2011年8月的“伦敦大骚乱”。
  “默多克窃听丑闻”表明:其一,《世界新闻报》及其新闻集团厚颜无耻;其二,构成统治阶级不同派系的机构(政客、政府、警察、出版机构等),名义上各自独立,实际上却是密切合作的;其三,到了紧要关头,默多克及其集团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无所不能、难以撼动。如此一来就增强了我的一些主要论点,我也因此在文稿中吸收了一些有关默多克丑闻的评论。我还在附录中收录了我写的有关这一丑闻事件的文章,这是一篇给爱尔兰《社会主义工人报》写的文章。
  有关“伦敦大骚乱”的媒体报道,于8月6日星期六在托特纳姆区突然爆发,然后快速蔓延到伦敦的其他区和英国的其他城市,它被证明是俗套报道的典型案例。我在第一章论及有关游行报道时,指出了媒体长期以来如何运作“一种堪比第22条军规的巧妙花招。如果游行进展平静,即使规模很大,通常无法见诸报端……如果相反,出现一点冲撞或者‘动荡’,媒体就会大幅报道,但矛头却完全指向游行者”。于是我写道:

  曾几何时,相似的媒体“风暴”早已多次被煽动起来对付游行者,包括1977年在刘易舍姆区的SWP“社会主义工人党”,即那些从“民族阵线”中分离出来的反法西斯主义者,1984年在欧格里夫区的大批矿工纠察队,1990年的“人头税”暴乱,1999年在威林区“反纳粹联盟”向英国国家党总部行进时与警察对峙,当然,还有2010年11月、12月发生的学生游行。而且,这些风暴总是导致示威者个人被举证或起诉,同时还为“惩戒性”判决做好了准备。

  针对大骚乱刮起的媒体风暴异常猛烈而且几乎众口一词。《卫报》已经在线登载了8月9日星期二这一天各大主要媒体的头版。[1]这里提供一些例子:

  《每日快报》:“痴人嚣张——恶棍和小偷威胁着英国街道”
  《每日邮报》:“暴乱肆虐”,辅以评论框里说的:“谴责镇压是不地道的,如同说风凉话。这简直就是纯粹的罪行。”
  《每日电信》:“暴徒的统治”
  《独立报》:“暴徒当道”
  《每日之星》:“英国的无政府状态”
  《每日镜报》:“游民当权”
  《都市日报》:“骚乱:躁动四散”

  与这些如出一辙的报道相比,唯一例外的说法,是《卫报》相对中立的“为伦敦而战”和《金融时报》独家优先关注的“受美国评级下降影响的股票暴跌”。有意思的是,《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之星》都采用同一幅照片,在一辆燃烧的汽车前的蒙面暴徒;《独立报》《都市日报》都刊登了一幅非常相似的照片,在一辆燃烧的汽车前的另外一位骚乱者;《每日电信》《卫报》《每日镜报》则登载同样的照片,从一栋燃烧的建筑跳出来的妇女。换句话来说,媒体几乎是异口同声,重复和强化着政府、警察已经达成的谴责和抨击骚乱者的同盟阵线。
  这些谴责的核心就是大卫·卡梅伦一口咬定的“纯粹罪行”,也就是认为骚乱没有政治动机或者政治及社会背景。卡梅伦作为首相,想必应对导致该事件发生的政治、社会背景负责,他在宣称与此无关时有着明显的既定利益,媒体不仅赞同这一站不住脚的声明,还制造了一种对持不同看法的人怀有敌意的舆论氛围。BBC(英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播放了采访资深黑人激进分子兼广播员达库斯·霍恩(Darcus Howe)的片段,他在其中称骚乱为“叛乱”,谈到了警察的种族主义和对年轻黑人的骚扰。采访者菲奥娜·阿姆斯特朗(Fiona Armstrong),知道这不是应该谈论的那一类言辞,立马转为抨击,并且说霍恩本人曾经是一个骚乱者。[2]后来,BBC为阿姆斯特朗的评论道歉,但关键是如果她犯了这对她来说是经过三令五申还明知故犯的错误,等于是丑化和边缘化了任何挑战共识的人。
  这段视频再一次加强了本文的大体观点:

  (亲资本主义)偏向也影响着如何引导访谈。被访者如果是一位“遵从”主流的政治家,与他/她是一些“极端分子”或者“异见者”的代表,即反资本主义者,采取的调子和态度是大不一样的,因为……
  媒体人——功成名就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制片人等,在各自岗位上深谙其道,练就了各尽所能去把脉、去觉察动态的本领,不是那么在意普通大众,当然不会体恤工人阶级,而是体察中产阶级尤其是权势集团。

  就我看来,这些“媒体风暴”总是为“惩戒性的判决”铺路,对暴乱的反应证实了这是一种报复。无数得到发表的评论文章称赞“法庭已经对抢劫犯做出了令人钦佩的严厉判决(《太阳报》)”[3];希望“警察把这些网络肇事者抓起来以煽动罪控告他们”[4](理查德·小约翰);抱怨“英国左翼自由主义当权派的过分关切”[5],并谴责任何企图进一步了解的尝试,就像托尼·帕森斯在《每日镜报》中写的:

  试图理解骚乱者的感受就像试图理解一位将靴子压在你喉咙上的人一样……坦白说,亲爱的,我们中的很多人当下没有同情心。我们只是想看到骚乱者突然倒下在污浊里自作自受……骚乱为什么发生?因为我们和很多人渣生活在一起。[6]

  也可以将此类新闻视作“盲目伤害”而不予理会,但是这本书的任务之一就是尝试揭开这类新闻报道的原因,并且揭露它为谁的利益服务。
  在承担这项任务的时候,我就像任何其他激进的媒体批评人士一样,特别受益于我应该在此致谢的两组先锋作品。第一,格拉斯哥大学媒体小组(Greg Philo et al)在一系列著作中,从1976年的《坏新闻》开始,已经提供了不列颠电视新闻报道的法庭剖析,毫无疑问地证明了其对于统治我们社会的人的系统性偏见。第二,诺姆·乔姆斯基与爱德华·赫尔曼一起,在《制造认同》(Noam Chomsky with Edward S Herman,1988)、《必要的假象》(Noam Chomsky with Edward S Herman,1989)和无数文章中已经对美国媒体开展了同样的工作。即使我的结论与这些作者的有所不同,尤其是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不会降低他们的分析的分量。我也找到了两篇科林·斯巴克斯写的特别有用的文章,发表在《国际社会主义》(第98期,2003年春)的《媒体内部》和发表在《国际社会主义》(第114期,2007年春)的《电视真人秀:老大哥现象》。
  最后,我想将此书献给保罗·福特当作迟来的纪念是合适的,他是我们时代一名杰出的前卫记者。

约翰·莫利纽克斯
2011年8月21日





[1] 资料来源:http://www.guardian.co.uk/media/gallery/2011/aug/09/uk-riotsfront-pages-in-pictures#/?picture=377707624&index=0。

[2] 资料来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biJgILxGKOo。

[3] 资料来源:http://www.thesun.co.uk/sol/homepage/news/sun_says/244723/The-Sun-Says.html。

[4] 资料来源: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023898/London-riots-Red-sky-night-Tottenhams-alight.html。

[5] 资料来源:http://www.dailymail.co.uk/debate/article-2028417/DOUGLASCARSWELL-These-people-shoplifters-looters—looted-society.html#ixzz1VfCXhglf。

[6] 资料来源:http://www.mirror.co.uk/news/top-stories/2011/08/13/uk-riotstony-parsons-the-britain-we-knew-has-gone-for-ever-115875-23340566/。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