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专题〗传记·回忆·评论 -> 《回忆列宁》(第四卷)

弗·伊·列宁参观电力耕地

瓦·扎·叶辛



  1920年春天,彼得格勒市发电站的工人利用两个汽车底盘装了两台电动绞车,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部可换向的均衡犁,这样就在彼得格勒近郊的一块土地上进行电力耕地。这种电力耕地被拍成了短片。彼得格勒有位同志将电力耕地的初步尝试告诉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可能还将电力耕地的短片放映给他看了。
  我猜想,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曾委托彼得格勒的同志们设计一种比较完善的电动绞车结构,并要他们向他提出一个制造电犁的计划,因为第一个由设计工程师和农艺师组成的研究绞车结构的小组就是在彼得格勒成立的。领导这个小组的是工程师弗·弗·科丘科夫和农艺师弗·德·巴丘什科夫[1]教授。
  当电动绞车结构的草图和制造电犁机组的计划搞出后,又成立了一个混合的(由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和农业人民委员部的代表组成的)“电犁”委员会,它的职责是监督设计工作的进程,分配绞车、电犁以及一切电气设备的定货,组织电犁机组的使用。
  电犁的各种部件是在国内很多工厂工产的:波罗的海造船厂生产绞车,布良斯克机车制造厂生产犁,“电力”工厂生产电气设备等等。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密切注视着工作的进展,常常把我们“电犁”委员会的委员们叫到克里姆林宫去。他还亲自直接和工厂联系,要求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无条件地完成工作计划。我记得,布良斯克工厂电犁的交货迟了一点,伊里奇就在劳动国防委员会的会议上提出对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波格丹诺夫因指挥不力而给予严重警告。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对电动绞车的结构和整个电力耕地系统并不十分满意。然而,他却满腔热情地、坚决地将采用电力耕地的问题推向前进。原因是什么?这里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
  一、众所周知,1920年年底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俄罗斯电气化计划,计划中写有“将电应用于农业”这一条。电力耕地,即使是采用尚未完善的机组,必竟实现了将电应用于农业的想法。
  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当然意识到电力耕地系统尚未完善,但这一系统将会随着电力耕地的发展而得到完善,将不断积累经验。
  三、国家遭受严重的粮食危机。在大工业城市里粮食问题尤为严重。没有牲畜去开垦城市四周的空地。电力耕地对以弥补畜力的不足。计划规定开始阶段制造五十部电犁机组。每部电犁机组每年可耕地近两千公顷,五十部机组可耕地十万公顷左右。以马铃薯为例,在这样一块面积的土地上收成可达一亿普特。
  就是这些想法促使电犁机组的制造加快进行,并尽快地对它们进行试验。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急切地等待着能实际应用于耕地的日子。
  1921年10月,有一部电犁机组终于被运到了莫斯科近郊布蒂尔田庄的田野里,并定于1921年10月22日对第一部电犁进行试验。
  这是十月的一个阴沉、凉爽的日子。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娜·康·克鲁普斯卡娅[2]和他的妹妹玛丽亚·伊里尼奇娜[3]一起来了。到试验地点来的还有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农业人民委员部以及其他人民委员部和机关的负责人。
  试验开始了,由钢索牵引的可换向八铧均衡犁往前移动着,留下八道很深的犁沟。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跟在犁的旁边走着,象着了迷似地注视着整齐美观的八道翻起的泥土。我们这些“电犁”委员会的委员们请求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离电犁远一点,因为钢索可能会拉断,犁可能会失去平衡从犁沟里跳出来,犁的尾部可能会打着人。但这些劝告都不起作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继续跟在犁的后面,从相隔大约四百公尺的一个绞车走向另一个绞车。遗憾的是,我们担心犁可能会失去平衡的话竟成了事实。这是因为布蒂尔田庄的土地纵横布满了人们踩过的小道。犁往前耕作时碰到坚硬的土地,即被踏结实的小道,就颤动起来,它的尾部刹那间从犁沟里跳了出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生气地问道:“为什么你们的犁尾部会转动?!”
  整整一天,一直到天黑,列宁是在布蒂尔田庄度过的。他详细地询问设计师,怎样使整个电线系统的结构简单化,使它适用于实行电力耕地的土地,怎样使电犁在工作时保持高度的稳定,不致跳出犁沟。列宁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否可以把电犁的结构改变一下,做到在平衡犁上即可开动电动绞车上的电动机,以便节省工作人员”。问题在于机组上的工作人员一共有五个:犁上一个,绞车上两个,变压器旁边两个。这一点列宁也注意到了。
  后来,在和娜·康·克鲁普斯卡娅的谈话中得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从布蒂尔田庄回去时是不满意的。犁的结构以及整个耕作系统看来并没使他称心满意。
  共制造了二十套电力耕作机组。这些机组曾在彼得格勒近郊中罗加特卡附近、科斯特罗马近郊顺根斯克合作社的马铃薯田里,中亚细亚的棉田里、外高加索的茶林场以及其他地方使用过。现代化拖拉机出现后,似乎使人们放弃了绳引电力耕地的想法。
  现在,列宁关于把电用之于农业的想法已经实现了。但这是在采用于轻便的可曲电缆供电的电力拖拉机的基础上实现的。采用这种系统,就不需要用两部牵引缆绳的绞车,也不需要笨重的均衡犁。而且,最主要的是,在最新的电力拖拉机系统中,使用的仍旧是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所具有的那些耕作机和收割机……


载于《历史文献》1956年第4期第173—175页
(金宗美 译 张草纫 校)





[1] 瓦西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巴丘什科夫(Васил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Батюшков,1868年4月14日——1929年3月31日),苏联农艺学家。

[2] 娜捷日达·康斯坦丁诺夫娜·克鲁普斯卡娅(Надежда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на Крупуская,1869年2月26日——1939年2月27日),1890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894年加入劳动解放社,1896年被捕,先后流放到乌法和西伯利亚。1898年同列宁结婚。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1年移居德国,是《火星报》书记,参与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筹备工作。1905年回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流亡法国。1917年4月回国,参与了无产阶级青年运动的组织工作。联共(布)十四大时是“新反对派”成员,但后来又脱离反对派。1929年任副教育人民委员。1937年当选为第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最高委员会主席团成员。1939年病逝,遗体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

[3] 玛丽亚·伊里尼契娜·乌里扬诺娃(Мария Ильинична Ульянова,1878年2月6日——1937年6月12日),列宁最小的妹妹。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多次被捕和流放。二月革命后被增选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1917—1937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员。1925—1934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35—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7年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宫墙。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