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列宁 -> 专题〗传记·回忆·评论 -> 《回忆列宁》(第四卷)

同领袖的一次会见

谢·康·季莫申科



  1920年,在乌克兰粉碎了邓尼金和马赫诺匪帮以后,我和伏罗希洛夫[1]、布琼尼[2]同志一起,被第一骑兵军团的共产党员战士推选为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代表。
  我们极其兴奋地来到了莫斯科,希望能尽早见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并听到他的讲话。
  我们在举行大会开幕式的大剧场里见到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如今实在难以描述当他在大厅里出现时我们那种激动和高兴的心情。
  千百双眼睛注视看伊里奇。每个人都想把领袖的亲切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间。代表们都站起来用雷鸣般的掌声和嘹亮的“乌拉”声欢迎伟大的列宁。
  在第八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代表们怀着万分爱戴之情倾听着他的报告。列宁的话深深地印入我们的心坎里。
  我记得,当大会结束、代表们离开大剧场时,克利门特·叶弗烈莫维奇走到我跟前说,弗·伊·列宁请我们去吃饭。
  我是那么激动,即使在最激烈的战斗之前也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我难以想象,怎么能到领袖那儿去赴宴。
  但是,克利门特·叶弗烈莫维奇催促着。汽车已经等在下面了。得赶紧定。我们走出大门,驱车向克里姆林宫驶去。在莫斯科的寒冬中,我身上穿得未免单薄,敞篷汽车又开得飞快,刺骨的冷风在耳边呼啸,但我觉得很热——即将会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思想使我异常激动。
  我们没受到任何阻碍就进了克里姆林宫。到了那儿我们才弄清楚,午宴不是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那儿,而是在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那儿举行。
  我们登上三楼,穿过走廊,走进一间不大的房间。我们刚跨过门槛,列宁、加里宁[3]、斯大林、伏龙芝[4]和奥尔忠尼启则[5]等同志就向我们迎上来。
  大家问了好。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走到布琼尼跟前问道:“嗯,您好吗?”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激动地回答说:“谢天谢地,还可以。”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露出了豪爽、和气的笑容,对着我们大家说:“这么说,大家都好罗。”
  然后,他在房间里走了一圈,向我们迅速环视了一下就对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说:“今天是几位骑兵,红军中最好的战士,来我们这儿作客,他们是不习惯于把时间白白地度过的。来,吃饭吧。”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挽着克利门特·叶弗烈莫维奇和我的手,让我们坐在他的身边。在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中间坐着斯大林,坐在我们对面的是加里宁、伏龙芝和奥尔忠尼启则。
  进餐时列宁同志讲的第一句话是:“嗯,部队的情况怎么样?部队里的情绪怎么样?你们是怎样补充兵员的?”
  克利门特·叶弗烈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回答了这些问题。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慢慢地也参加了谈话,最后我也加入了。我的拘束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了。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向我询问我们优秀战士的事迹。我对他说,有好几次全都是战士们出主意才使我解决了复杂的战斗任务。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听了这句话很高兴,他说:“是呀,要依靠他们,他们总是会出主意的。重要的是要和战士们在一起,要和群众在一起。”
  沉默了一会儿后,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问道:“有没有战士们不听指挥的情况?比如说,他们不愿意进攻?”
  我回答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说,这种情况我从未遇到过。我说,如果指挥员不命令战士们进攻,战士们就会把他抛在后边,自己去进攻敌人了。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弗·伊·列宁紧握着我的手说:“我们的战士能够主动地去进攻敌人,我们有这样的战士,好极了。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具有这样的素质。”
  当大家谈到,如果正确发挥第一骑兵军团的作用,它将作出什么贡献的时候,伏罗希洛夫、伏龙芝、奥尔忠尼启则和布琼尼对成功地打击邓尼金[6]的第一骑兵军团的战斗素质作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要列宁同志相信,第一骑兵军团是一支威震敌胆的武装,随时准备出击并摧毁敌人。
  我记得,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告诫我们不要停留在既得的成绩上,要求我们提高军事纪律,在战士和指挥员中间进行政治工作。
  午宴结束了,列宁同志跟我们亲热道别,他说:“你们以后到莫斯科来的话,马上到我们这儿来。我们是永远很高兴跟你们见面的。一定要到我们这儿来。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会帮助你们”
  我们走出了克里姆林宫。在回旅馆的路上伏罗希洛夫同志问我:“喂,季莫申科[7],您对这次会见有什么感想?”
  我说,列宁平易近人,跟我们谈话时亲切热情,使我深受感动。
  夜里我久久不能入睡,重新回想着同列宁的全部谈话以及他的姿势、动作、脸容和声音。
  从那以后许多年过去了,但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的令人难忘的形象总是栩栩如生地重现在我的眼前。


载于《回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第2卷1957年莫斯科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版第711—713页
(竺一鸣 译 顾柏林 校)





[1]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2月4日——1969年12月2日),出身于乌克兰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898年参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3年参加布尔什维克派,积极参加了1905年革命,1907年被捕后被流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后逃脱。1908年再次被捕。1913年获大赦。二月革命后,于1917年8月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18年3月在卢甘斯克组织红军游击队。后任第10军军长。1919年改任乌克兰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1921年至1924年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1923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5年11月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至1960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934年任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0年改任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二战后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52年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年退休。

[2]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1883年4月25日——1973年10月26日),苏俄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骑兵统帅,曾参加过日俄战争,一战期间曾在波兰、德国和奥地利作战。二月革命后曾被选为连士兵苏维埃主席、团士兵苏维埃主席和师苏维埃副主席。十月革命后回乡建立苏维埃政权,并建立了骑兵游击队。内战期间曾担任著名的红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内战后曾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

[3]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Михаил Иванович Калинин,1875年11月19日——1946年6月3日),1891年参与革命运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加入布尔什维克。1919年任俄共(布)中央委员和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苏联成立后担任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最高苏维埃改组之后,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到1946年过世为止都保有这个地位。1925年开始为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

[4]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Фрунзе,1885年2月2日——1925年10月31日),190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18年8月任雅罗斯拉夫尔军区军事委员,同年12月又被任命为第4集团军司令员。1919年8月改任土耳其斯坦方面军司令员。1924年3月被任命为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副陆海军人民委员,并兼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军事学院院长。1925年1月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陆海军人民委员。1925年10月31日在一次手术中因药物过敏而逝世。许多人怀疑他是被斯大林暗害的。

[5] 格里戈利·康斯坦丁诺维奇·奥尔忠尼启则(Григор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Орджоникидзе,1886年10月12日——1937年2月18日),昵称“谢尔戈”(Серго)。出身于格鲁吉亚一个小贵族家庭。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参加过1905年外高加索革命,为建立和武装战斗队做了大量组织工作。1905年12月被捕。1906年5月被保释出狱,8月侨居德国。1907年1月回国继续从事党的工作,任社会民主工党巴库委员会委员。1907年11月第二次被捕。1909年2月被流放到叶尼塞省,后从流放地逃亡伊朗,在伊朗从事革命工作。1911年返回俄国。1912—1917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同年再次被捕并被流放到雅库茨克。1917年二月革命后返回彼得格勒,在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委员会和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工作。十月革命期间积极参与组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粉碎克伦斯基—克拉斯诺夫反革命军队的斗争。内战爆发后,于1918年被相继任命为乌克兰特别事务专员和南部地区特别专员。1921—1927年任联共(布)中央委员。1922—1926年任联共(布)高加索省委第一书记。1926年7—11月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6—1930年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工农检查院人民委员和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0—1932年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1932—1937年任重工业人民委员。1930—1937年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7年2月18日自杀身亡,葬于莫斯科红场。

[6] 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Деникин,1872年12月16日——1947年8月8日),1892年和1899年先后毕业于基辅步兵士官学校和总参学院。1905年参与日俄战争。1914年晋升为基辅地区驻军司令,后前往加里西亚指挥作战。1916年指挥第八集团军发动了对罗马尼亚的进攻。二月革命后出任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最高统帅参谋长、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司令,辅佐三任总司令。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后受到牵连,于1917年9月同科尔尼洛夫一同被捕。十月革命后越狱逃往俄国南部,与科尔尼洛夫等在北高加索组织了一支由一部分黑海舰队、“士官生”、顿河哥萨克、高加索各地区、乌克兰军区白军组成的“志愿军”进行反对俄共(布)的军事行动。1918年4月任“志愿军”司令。同年秋,在协约国扶持下担任“南俄武装力量”总司令,在其盘踞地区建立地主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他率领白卫军从顿河出发由南方北上,大举进犯莫斯科,并几乎攻占莫斯科,但10—11月被红军击溃。进攻莫斯科失败和北高加索白卫军被粉碎后,率部退入克里米亚半岛,领导地位也被迫交给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1920年开始先后流亡到英国,比利时,法国等地。1940年法国沦陷后流亡美国。苏德战争爆发后,支持苏联。1947年在美国去世。

[7]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季莫申科(Семё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Тимошенко,1895年2月18日——1970年3月31日),又译为“铁木辛哥”,苏联军事家。1914年入伍。1918年加入红军。1919年加入俄共(布)。1937—1965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8—194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39—1952年任苏共中央委员。1940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40—1941年任国防人民委员。1946—1949年任南乌拉尔军区司令。1949—1960年任白俄罗斯军区司令。1952—1970年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2—1970年任苏联退伍军人委员会主席。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